APP下载

玉米新品种农单90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018-01-17苏胜宇贾晓艳祝丽英郭晋杰赵永锋黄亚群陈景堂

种子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夏播自交系籽粒

苏胜宇, 贾晓艳, 祝丽英, 郭晋杰, 赵永锋, 黄亚群, 陈景堂, 陈 奇

(1.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保定071001; 2.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 唐山063000;3.保定市植保植检站, 河北 保定071001)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球的20%左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位[1]。河北省地处我国北方春播玉米区与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交汇地区,常年播种面积310万hm2,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5%左右,2014年全省播种面积317.088万hm2,比上年增加1.9%[2],在河北省的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夏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对于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种植面积难以扩增的现实条件下,依托技术创新,提高玉米单产已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因此,培育在适应性、抗逆性和增产潜力等方面有所突破的玉米新品种是大幅度提高中国玉米生产水平的关键。

农单902玉米杂交种由河北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选育。201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玉2013013)。该品种高产、优质、抗逆,适宜在唐山市、廊坊市及其以南的河北省夏播玉米区及相同生态类型区夏播种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自交系选育

1.1.1 母本自交系自5682的选育

以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78599为基础材料,通过连续8代自交,于2004年选育而成的二环系。该自交系胚芽鞘浅紫色,幼苗第1片叶为椭圆形、叶鞘紫色、叶片绿色。雄穗分枝9~12个,花药黄色,颖片黄绿色,花丝紫红色。生育期102d,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株高230cm,穗位高95cm,穗上叶6片,成株叶17片。筒形果穗,穗长14cm,穗行数12行,行粒数25粒。穗轴白色,半硬粒型,籽粒黄色,千粒重277g。表现一般配合力高、植株清秀、根系发达、抗病性好、花粉量大。

1.1.2 父本自交系自112的选育

1996年用农单5号的亲本农系110与齐319杂交,杂交后代用农系110连续回交2代后自交6代,于2005年选育而成。该自交系胚芽鞘紫色,幼苗第1片叶为椭圆形、成株叶片浓绿。雄穗分枝13个,花药黄绿色,颖片绿色。株型紧凑,穗上叶上冲。株高200~210cm,穗位高50~60cm,穗上叶6~7片,成株叶17片。花丝绿色,锥形果穗,穗长11~13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24粒。穗轴白色,硬粒型黄色籽粒,千粒重260g,生育期105d。具有配合力高,根系发达,茎杆坚韧,抗多种病害,籽粒品质优良,自身产量高等特点。

1.2 杂交组合配制与筛选

依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理论,将亲缘关系较远的自交系进行组配易选育到强优势杂交组合[3]。200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组配自5682×自112杂交组合。2007—2008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基地进行自5682×自112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2007年平均产量10 230kg/hm2,比对照蠡玉16增产10.1%,居参试品种第1位;2008年平均产量10 725kg/hm2,比对照蠡玉16增产15.2%,居参试品种第1位。2009年参加河北省夏播玉米低密组预备实验,2010年、2011年参加河北省夏播玉米低密组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2 农单902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苗期胚芽鞘浅紫色,幼苗第1片叶为椭圆形,叶片绿色;株高272cm,穗位高103cm,株型紧凑,成株总叶20~21片,穗位以上叶片上冲。雄穗分枝13个左右,花药黄色,吐丝初期花丝绿色,后逐渐变为粉色,吐丝快而整齐,雌雄协调。灌浆速度快,叶功能期较长,持绿性好,根系发达;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穗长17.6cm,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370g。籽粒为黄色,半硬粒型。夏播生育期103d,需有效积温2 300℃左右,成熟时茎杆、叶片持绿性好。

3 产量表现

农单902于2010—2011年度参加河北省夏播玉米低密组区域试验,2010年10个试点平均产量9 94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0.75%,居区试二组11个参试品种第2位;2011年9个试点平均产量10 599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97%,居区试二组17个参试品种第3位。综合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为10 270.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36%。

农单902于2012年参加河北省夏播玉米低密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593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8%,达极显著水平。所有试点均增产,增产幅度为1.04%~13.50%,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

表1 农单902参加玉米各级试验的产量表现

4 抗 性

4.1 抗病虫性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0年、2011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变幅0),中抗小斑病(5级)、茎腐病(变幅16.1%~16.2%),感大斑病(变幅3~7级)。

4.2 抗倒性

2010—2011年度参加河北省夏播玉米低密组区域试验,平均倒伏率2.3%,倒折率1.5%。2012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倒伏率0.3%,倒折率1.0%。

5 品 质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农单902的籽粒粗蛋白质(干基)含量11.03%,粗脂肪(干基)含量3.44%,粗淀粉(干基)含量73.74%,赖氨酸(干基)含量0.31%。

6 种子生产制种技术

在西北春播制种时,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浇条件地块,做好隔离措施。亲本种子用种衣剂进行包衣,父、母本适宜种植密度均为75 000~82 500株/hm2,适宜的母、父本行比为5∶1,父母本可同期播种,也可随母本先播70%父本,剩余父本5d后错期播种。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

7 适宜的种植区域及配套栽培技术

农单902适应性广,丰产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生育期较短,品质优良。为保证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发挥,需要研究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播种时期、种植密度、施肥量、化控剂施用量和病虫害防治等。

7.1 适时播种

在河北省唐山市夏播种植,最适宜播期为6月7—12日,其它热量充足地区可适当放宽。播种前精选种子,进行播前晾晒和2次包衣,可较好防治苗期地下害虫,促进萌发,起到促根壮苗作用。

7.2 适当密植,合理施肥

7.2.1 种植密度

农单902株型较紧凑,适宜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若在8~10展叶期喷施(285~375mL/hm2)玉米专用国光矮丰化控剂,种植密度可提高到75 000株/hm2。

7.2.2 合理施肥

结合整地可将有机肥作为基肥施入,有机肥施入量为200~500kg/hm2。纯氮用量120kg/hm2。30%在播种时底施,50%在拔节期追施以促进茎秆健壮,20%在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施入以攻穗增粒。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45kg/hm2和60kg/hm2,播种时随氮肥一起施入。

7.3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7.3.1 及时进行间苗、定苗

一般情况下,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结合定苗拔除病苗、弱小苗及发育畸形苗,缺苗断垄处可留双株。

7.3.2 及时灌排

播种底墒充足的情况下,小喇叭口期以前可不浇水,适当蹲苗,如遇极端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进入大喇叭口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需水量大增,要及时浇水满足玉米在抽雄、散粉、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要,保证正常成熟、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

7.3.3 及时除草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3 000mL/hm2)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治杂草。除草剂用量不要过大,防止出现药害,降低玉米产量。

7.3.4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用先正达艾科顿300~450mL/100kg对种子进行2次包衣,预防作物早期主要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确保苗齐和苗壮;苗期可用陶氏益农艾绿士悬浮剂150~300mL/hm2防治蓟马;大喇叭口期可用杜邦普尊(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50g/hm2喷施防治玉米螟。

7.3.5 适时收获

当玉米籽粒基部形成黑层,乳线消失时,才真正进入完熟期。如苞叶变白即收,往往会减产10%左右。尽量晚收,可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增加籽粒产量,提高品质,确保丰产丰收。

[1]韩长赋.玉米论略[N].人民日报,2012-02-29(2).

[2]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网.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中国玉米新品种动态——2011年国家级玉米品种区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5.

[4]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5.

[5]赵久然,王荣焕,陈传永.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2:86-91.

[6]宋慧欣,付铁梅,杨殿伶,等.以增加密度为核心,集成推广玉米高产创建技术体系[J].作物杂志,2010(5):115-117.

猜你喜欢

夏播自交系籽粒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曲周县夏播工作总结
夏播短季棉中棉所50在荆门的机播机收种植表现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
牡丹籽粒发育特性与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