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化育秧及机械插秧栽培技术

2018-01-17潘幸福汤百高王礼刚

中国种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层工厂化大田

潘幸福 汤百高 王礼刚

(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荆州434025)

近年来,工厂化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在全国迅猛发展,但由于不少地方存在着重项目、轻落实,重硬件、轻管理,重机械、轻技术的现象,因此,该项目的推广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成本高、功效低、效果差,负面影响很大。为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握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应用,确保农机和农艺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1 工厂化育秧和机械插秧的优点

1.1 工厂化育秧的优点 工厂化育秧采用了温室催芽、流水线播种、智能化温室管理系统或集中苗床旱育管理,为秧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归避了以往分散育秧出现的烧芽、低温引起的损种、烂秧、死苗现象,以及早春育秧易遭受“倒春寒”的生产风险[1-2]。工厂化育秧采用药剂处理,能彻底消灭种子和营养土所带的各种病菌;并采取集中育秧和管理,有利于苗期飞虱、蓟马、叶蝉、二化螟及稻瘟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线虫病等“四虫四病”的防治[3-4]。工厂化育秧以控水为重点,应用集中苗床旱育技术,培育的秧苗根系发达,生长均匀、整齐、健壮,栽后返青快[5]。工厂化育秧采用立式多层次育秧,秧田与大田比例可以达到1∶150以上,或采用苗床旱育技术,秧田与大田比例可以达到1∶90以上,减少秧田面积75%。极大地节省了秧田面积,减少育秧成本。节省的秧田可以种植其他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6]。

1.2 机械插秧的优点 目前推广使用的各种机动插秧机,机械技术成熟、作业性能稳定、栽插质量可靠,完全能满足水稻栽插的要求,彻底改变了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人工栽插方式[7-8]。采用机械插秧,每台插秧机每天可插大田2hm2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赢得了栽插时间,确保了生产季节[9]。机械插秧株距可合理调节,播种量大,栽插密度大,大田基本苗足,栽后分蘖快,有效穗数多,一般可比人工栽插增产50kg左右,增产 5%~10%[10]。

2 工厂化育秧的关键技术

2.1 壮秧标准 苗数 每盘成秧2700株苗以上(早稻3600株苗以上),秧苗分布均匀,高度整齐一致,苗挺叶绿,无病虫害。壮秧 秧块厚度≥2cm,呈毯状,苗高12~18cm,秧龄12~18d,叶龄2~3叶。健根 秧苗根系健康有力,不定根数≥11条,根盘结好,卷用方便,提起不散。

2.2 各项准备工作

2.2.1 主要配套机械设备 包括:营养土粉碎机、筛选机;全自动播种流水线;智能化温室大棚、中棚;加湿、加热催芽器;育秧硬盘;机动喷雾器;皮带输送机、轨道输送机;铲车、叉车、机动平板车;钢构轻钢工棚、简易仓库。

2.2.2 营养土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的菜园土、旱地或水田耕作层熟土。每hm2大田备营养土不少于1500kg。按每100kg营养土+壮秧剂0.5kg+适量复合肥和过磷酸钙进行培肥与调酸。所备营养土需通过粉碎机和筛选机粉碎过筛后上场堆闷,让营养土充分熟化。

2.2.3 苗床准备 厢宽1.8m,畦宽1.5m,厢沟宽30cm、深 25cm,围沟宽 30cm、深 30cm,畦面达到“平、直、光、实”,以利于灌排水。选择在中棚内作苗床要优于露天大田,保温、保湿。

2.2.4 塑盘辅材药剂准备 中稻和再生稻每hm2准备秧盘不少于315只,早稻准备秧盘375只;暗化用农膜和遮阳网、无纺布等;苗床覆盖用农膜。盘土消毒剂:立枯净或敌克松、移栽灵;浸种药剂: 米鲜胺或强氯精。

2.2.5 种子准备 中稻和再生稻每667m2大田备足发芽率达标的种子1.6kg,早稻大田备足发芽率达标的种子2.5kg。浸种前抢晴天晒种1~2d,用米鲜胺5~10g兑水5kg处理种子5kg,即500~1000倍药液浸种,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催芽。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种子破胸露白后摊薄晾干待播。

2.3 精量播种与塑盘育秧作业流程

2.3.1 精量播种 利用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完成铺土、播种、喷水、消毒、覆土等作业过程,它是水稻室内工厂化育秧关键技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2.3.2 塑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般为:铺放空盘→匀装盘土→洇足底水→消毒→均匀播种→盖土→暗化→搬盘摆盘→薄膜覆盖→苗床管理→适时移栽。

2.4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首要目标为盘好根,提高秧苗素质关键在于控水旱育,病虫害防治。

2.4.1 薄膜覆膜 铺好盘后连续2d晚上盖膜清早揭膜,雨前盖膜雨后揭膜。

2.4.2 水分管理 在中棚内育秧,由于是喷灌,摆好盘后,灌1次足水。如床土不发白、秧苗不卷叶,不灌大水;晴天阳光强、温度高,每天中午及时通风透气,并少量喷灌,以防高温烧苗,以利秧苗盘根。露天育秧,摆好盘后,大水漫灌后排干;晴天阳光强、温度高,每天中午以前及时采用平土或大水漫灌后排干。在起秧前和雨前盖膜遮雨,防止盘土含水量过高,影响起秧和栽插。

2.4.3 施肥 秧苗1叶1心时(播后7~8d),每hm2施尿素60~75kg和高含量颗粒锌肥3kg,作断奶肥。分厢施均匀,施肥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施肥前不上水,施肥后立即灌水洗苗,防止肥害烧苗;或上大水施肥,施肥后排水。叶色浓绿,叶片下披苗,切勿施肥。

2.4.4 防病治虫 揭膜后,每hm2及时施克百威30kg。根据病虫情报,重点防治稻瘟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线虫病和蓟马、飞虱、叶蝉、二化螟等“四虫四病”。在中棚内育秧,摆盘前先用1000倍的敌克松对苗床喷雾消毒。

3 机械插秧技术

3.1 精细整田,沉实土壤 机插秧大田耕整要做到田平、上糊下实、地表无残茬、泥脚较浅,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cm。水田整平后须沉实,沙质土沉实1d左右,壤土沉实1~2d,粘土沉实2~3d,待泥浆沉淀后,表土软硬适中,插秧机作业时才不致于陷机,机插的秧苗才不漂不倒。田面不现实的不能排水、不宜机插。如时间许可,待插田整平后可结合封闭化除沉实3~4d。

3.2 严格掌握适宜秧龄,抢插适龄秧 秧龄长短直接决定秧苗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水稻植株个体发育基础,最终影响产量。在现有机插技术条件下,适宜秧龄应严格控制在12~18d(早稻或再生稻可适当延长),叶龄2~3叶,苗高12~18cm。为防止秧苗超龄,一是明确制订详细的分批播栽计划,做到每个批次都有明确的育秧、整地、栽插计划日程表,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二是秧苗进入2.5叶期时,应迅速抢插。

3.3 精确定量机插标准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明确每667m2栽插的总穴数和每穴栽插的秧苗数。栽插密度一般以每hm2栽插22.5万~25.5万穴,每穴3~4苗,漏穴率不超过5%为宜。一般栽插深度以1~2cm为宜。

3.4 田间水层适宜,确保机插质量 栽插前排水,田间水层要适宜,一般水层深度保持在1~3cm,利于清洗秧爪,又不漂、不倒、不空插,可降低漏穴率,保证足够苗数。每台插秧机配备1名增秧工(理秧工、喂秧工),增秧工要实时监督栽插过程的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及时退回补插。对漏插率较高的田块及田块四周,应及时人工补苗,保证栽足基本苗。

4 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

4.1 水分管理 栽插返青阶段,水层2~3cm,薄水栽插和养苗,提高栽插质量和成活率;返青分蘖阶段,活棵后结合化除,浅水勤灌,水深以3cm左右为宜,待其自然落干,搁田2~3次,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幼穗分化前期采取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法。幼穗分化Ⅲ期以后直至抽穗扬花期间,深水养花,保持5cm水层,以减轻颖花退化。水稻灌浆结实至成熟阶段,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干干湿湿,保持土壤湿润。收割前5~7d断水干田,防止断水过早。

4.2 适时晒田 机插秧开始分蘖后发苗势强,群体分蘖增加迅速,高峰苗来势猛,群体高峰苗数控制不当易发过头,因而应该适时早晒田。与常规栽培相比,够苗期、高峰苗期可提前1个叶龄期左右。当每hm2苗数达到225万~240万时,开始自然断水落干晒田。

4.3 科学施肥 前重、中控、后补足,即适量施好底肥,适时分次施足分蘖肥,看苗施准穗肥。严禁在无效分蘖期施用氮肥,严格均匀撒施,防止局部漏施或用量过大烧苗。整田时,每hm2施N-P-K含量15-15-15的复合肥375kg加高含量颗粒锌肥(含锌25%以上)3g加颗粒硅肥60~75kg作底肥。

分蘖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秧苗有新根发生后结合化除尽早施用,一般在秧苗机插后5~7d进行,每hm2追施尿素150~225kg;第2次间隔7~10d,用量同上。之后看秧苗群体、叶色和长势,决定是否施用平衡肥(尿素5~10kg/667m2)。栽插20d后不宜再施分蘖肥。

晒田复水后,在倒3~4叶时,看苗看田施用穗肥,苗多、苗色浓,每hm2施尿素37.5kg加钾肥75kg;苗少、苗色淡,可施尿素75kg加钾肥75kg。

4.4 化学除草

4.4.1 封闭化除 栽插前2~3d,即在待插田整平后结合土壤沉实立即进行封闭。每hm2用20%丁·苄可湿性粉剂1.87~2.25kg,或20%丁草胺乳油750g,拌细土撒施。施药时应有浅水层,于插秧前排干。

机插后5d左右,秧苗活棵返青后立即进行封闭。机插前进行过封闭化除的田块不要重复进行。一是每hm2用30%的丙草胺1875g加20%苄嘧磺隆225g,兑水均匀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施药2~3d后灌水;二是每hm2用抛栽宁(48.5%苯噻酰草胺加1.5%苄嘧磺隆)1.2kg,或稻喜1.5~2.0L,拌肥料均匀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3~5d,以确保防效。

4.4.2 茎叶处理 在稗草2~3叶期,每hm2用50%二氯喹啉酸750g加15%氰氟草酯1.35~1.5kg兑水喷雾,以杀灭田间稗草、千金子以及阔叶杂草。在鸭舌草、野慈姑较多的田块,每hm2加用7.5%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25~2.25kg。在三棱草、莎草、野茡荠重的田块,用30%苯达松2.25kg兑水喷雾防治。注意施药前排水,使杂草茎叶2/3以上露出水面,施药后24~72h内灌水,保持3~5cm水层5~7d;喷药时细雾滴,均匀喷雾。

4.5 病虫害防治 根据市、县植保站病虫情报,结合实际及时防治病虫害。前期注意防治二化螟、飞虱、蓟马、叶蝉及稻瘟病、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等。中后期注意防治三化螟、飞虱及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

4.6 适时收割 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当水稻植株大部分叶片由绿变黄,稻穗上90%谷粒发黄变硬,子粒饱满时即可收获;并选近期晴好天气收割,薄摊匀晒,当水分含量在13.5%左右,可入库或销售。

猜你喜欢

水层工厂化大田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马唐种子萌发及幼苗建成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