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产界的“超级多面手”

2018-01-17海洋与渔业罗茵李易珊

海洋与渔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南海养殖户细菌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罗茵 李易珊

主持及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各类项目 10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较高影响因子 SCI、核心期刊论文26篇;申报专利6项,已授权发明专利 4项;至今培训基层渔医超过 500人次……这个亮丽的成绩单,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的副研究员王瑞旋。

3月6日,在南海所的科研楼里,记者看到了王瑞旋,她笑容可亲,与记者谈笑风生。在南海所工作多年,王瑞旋一直低调做人、努力做事。作为一个家庭工作两头兼顾,还本科直博的生态学博士,她那与温和气质不相符的“拼劲”,让人对她的故事感到好奇。

积极自信,自愿留守偏远基地

2003年对王瑞旋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一年,当时南海所招聘的多数是男生,她还是鼓起勇气去参加了面试。“我当时很有冲劲,直接对面试我的老教授说,我想做有关细菌方面的研究,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王瑞旋积极自信的精神面貌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顺利地拿到了“准入证”,从此开启了她的科研生涯。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王瑞旋深知,作为一名新人,与前辈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尽快得到认可,王瑞旋主动申请到基层做实验。她与同行的 4人一起来到深圳龙岗的一个实验基地,当时,王瑞旋做的是最基本的测水质指标的工作,但她毫无怨言。“当时每天 5、6点就要起来取水测水质,熬夜也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有一次取鲍鱼的血,一直弄到了凌晨 3、4点。”在艰苦的环境下,王瑞旋学会了随遇而安,除了测水质,她还培育鲍鱼苗,在基地写论文。在那一年的国庆节,基地的人都回家休假了,最后只剩王瑞旋一人留守,“一个女生在那么偏远的地方做实验,刚开始还是有点害怕的,但慢慢就适应了。”王瑞旋坦言。因为喜爱,所以简单的日子也不觉得枯燥,看着显微镜下的鲍苗,她都能一个人偷着乐,“它们很漂亮,通体都是粉红色的,看起来非常可爱。”

除了做好日常的本职工作,本性活泼的王瑞旋对周围的生产工作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时走访附近的养殖基地,了解并学习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也因此与当地很多养殖户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现在的王瑞旋也是一名渔医,她经常亲赴现场,免费为大家诊断开方。

经过基地半年多的锻炼,王瑞旋迅速脱去了稚气。而她的优秀表现使她获得了一笔奖金,加上实验补贴以及基本工资,可以说获得了“巨款”。“我当时好开心啊,觉得一下子得到了好多钱,越努力越幸运。”王瑞旋说。

规划做事,学业、家庭两不误

在采访中,王瑞旋毫不掩饰自己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她表示,比起男性,女性细心、忍耐力强的优点使女性在细菌研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她想在这方面打好自己的基础。在南海所工作期间,王瑞旋就开始筹备修读博士学位,而由于南海所规定五年之后才能考博,所以在那“空出来”的五年,她就拿去工作和组建家庭了。

“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想着考大学,在本科的时候就计划考博士,考微生物专业的博士。”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一直驱使着王瑞旋,使她选择了一种“速成”的办法:直接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本科直博。一年内,她在中山大学修读所有微生物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硬生生”地压缩了 2年时间拿到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

当记者惊诧于“她是如何做到的”时候,王瑞旋坦言,“可能是因为我做事情一直都比较有规划。”她会经常给自己定目标,每天要做的事情了然于心。“我考博的时候,我的女儿已经2、3岁大了,她会在旁边监督我,说‘妈妈不能玩游戏了,要好好看书’。”王瑞旋说起这个,笑得一脸幸福。

王瑞旋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在调研中,她发现塑料垃圾使海洋生物深受其害,所以她反对吃外卖,去菜市场买菜也用环保袋,如非必要,在实验室也尽量少用塑胶手套……这个同样影响到她的学生,“我自己修读环境生态学的,我要求自己和学生爱惜实验资源,减少浪费,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为师,工作从严,生活有爱

2016年,王瑞旋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这位严于律己的老师,同样为学生准备了一把高标准的“尺子”。“当我在实验室投入工作时,学生甚至是有点‘害怕’我的。”她表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在实验上,她不会妥协,总觉得还能好一点、再好一点,语气强硬不过是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她希望每一个从她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变得“不一样”。

有教无类,每一名新生她都会从头教起,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培训指导、学生实操、跟进问题……王瑞旋总会在旁协助,她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不介意我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我注重的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只要他们愿意付出,我就会教。”王瑞旋说。

然而在工作以外,王瑞旋却是同学们的大姐姐。生活中的她和学生走得很近,他们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哪怕是私人的感情问题。曾经,王瑞旋的一名学生因故放弃学业,在学生请辞之际,王瑞旋关上房门,耐心开导。在老师面前,学生歇嘶底里地哭泣,王瑞旋苦口婆心地劝说,一直说到天黑,“就算她自己已经放弃了,我还是会尽力为她解开心结。”在王瑞旋的劝说下,学生最终答应留下来。

“病防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至今,王瑞旋从事微生物研究已有 14年,专注于水生细菌疫病预警防控、耐药性、细菌生态等方面,至今已公开发表论文 40余篇;申报专利 6项,已授权发明专利 4项,获得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

她的工作一直与基层联系紧密,当一通求救电话接通后,王瑞旋会第一时间奔赴基层,做初步的现场诊断。其后,将染病组织带回实验室,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最后,依次通过分离、取样、预处理、人工感染后方可最终确诊病原。一块正常的组织尚且有数以百万计的微生物,更何况是一块病理组织,这就要求王瑞旋依据学识和经验,排除大量的干扰因素,对剩下的“嫌疑犯”一一进行纯化培养。“活体感染的实验对象始终是条生命,我会尽可能减免实验次数。”。

“其实治病是我最不想看到的,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王瑞旋表示,由于病害频发,养殖户开始滥用药物,有些甚至在育苗阶段就开始投放药物,药物的滥用又会损害养殖对象的健康。面对这样的恶性循环,王瑞旋认为,发病的源头是体质问题,她呼吁养殖户应该做好选育工作。其次,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导因子,养殖户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为养殖对象提供一个优质的水环境。在以上措施的保护下,养殖对象还是发病的话,最后一步才是治病,但切记病急乱投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亲手”培育出超级细菌。“要做到对症下药!”王瑞旋下乡指导养殖户的病害防治工作时,经常向他们传达药敏测试的重要性,以帮助养殖户降低用药成本,选对关键药物。

猜你喜欢

南海养殖户细菌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南海明珠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北海北、南海南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细菌大作战
细菌大作战
南海的虎斑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