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浮20载书写致富新故事

2018-01-17海洋与渔业廖静

海洋与渔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阳江市阳江水产品

■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廖静

或许是因为与海特有的情缘,“靠海吃海”,今年54岁的吴月喜已经成为阳江水产养殖的“女性标签”了。

时光弹指一瞬间, 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小渔村的吴月喜一眨眼从当年欢跳在海边的“赶海”小姑娘,变身为一位从事水产行业的成功女性企业家。近日,《海洋与渔业》记者专访了这位水产界的杰出女性,让她讲述自己曲折的致富故事。

与海有缘,辗转投身水产

到水产行业。

“因为在海边长大,对从事水产品行业,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她笑着对记者说。由于家里的哥哥们也在从事水产,而她周边不少朋友在水产行业,转行的她也迅速打开了水产品市场。1997年的时候,她主要从事水产空运。“我当时在北京的市场一呆就是大半年,就为了打开水产品的销路。”凭着这一股子冲劲,她迅速实现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初尝甜头的她,开始进行大面积粗养。那时候她粗略养殖了几百亩土塘,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产养殖者。“那时候很好养,一养就能挣钱。”她这样评价。

经历水产界的沉浮,今年她大概养殖了 60~70亩海水鱼苗,包括金鲳鱼、军曹鱼等常见海水鱼类;而高峰的时候,她的养殖量则达到170~180亩。她说,水产养殖要慢慢来,不要急。切忌跟着别人盲目养殖,而且要对这个市场做研究,才能使得这个市场良性发展。

钻研水产,成为阳江水产第一女性

“因为从小生长在海边,对海有一种情结。虽然从事过别的行业,但是最终转行做水产,如今已经 20多年了。”出生于阳江滨海小渔村的吴月喜,从小听惯了海风呼啸,更见惯了丰富多彩的水产品。“以前放学后,就和小伙伴们一起下海抓海鲜。”

1982年,吴月喜高中毕业后,一度从事编织行业,做编织品出口贸易。她说,当时村里很多人从事手工编织,而她凭着良好的生意头脑迅速获得成功。不过,她最后把编织事业交给了家里其他人打理,自己则“转战”

说起阳江的女性致富能手,当地人不禁对吴月喜竖起了大拇指。是的,吴月喜正是当地一位名声赫赫的女性企业家。她跟《海洋与渔业》记者讲起了她的水产养殖经:“养鱼,你不老老实实呆在塘头,那是不行的。做养殖久了,就明白什么时候进水、排水,什么时候是病害流行季节,更要懂得养殖品种的搭配,比如养虾不能搭配凶猛鱼类等。”

她告诉记者,要想养出好鱼来,必须认准一年四季的投苗期,排进水时期。而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养殖旺季一定要呆在养殖基地,她这样坚持了 20几年了。因为长期呆基地,钻研养殖,她的肤色有些偏黑,可是她并不在意。

刚开始,水产养殖很好养,可是随着养殖的人越来越多,养殖环境变差,水产养殖也变得越来越难。2002年,她开始使用地膜来改善养殖环境。“地膜养殖不仅可以加快养殖周期,同时也减少污染。”她称,也因为率先推广地膜,她也赚到了不少钱。

她的养殖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07年,阳江遭遇台风,吴月喜的基地遭遇了“滑铁卢”式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她用这几个字形容当时的惨状。没办法,一切还得从头再来。但是,这并没有吓倒吴月喜,她又从育苗开始做起,慢慢培育新品种。近些年,吴月喜审时度势,利用工厂化养殖,培育出不少高品质鱼苗。

创新求变,不要给水产行业定边界

“现在搞水产真的是青黄不接,年轻人不肯干了,公司培养出来的那一批年轻人都走了。”吴月喜说起企业的现状不禁叹了口气,50岁以下都不愿养了,除非是自己的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她作为阳江市种养方面的妇女带头人,担任阳江市巾帼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把 60多名在农业、渔业方面的杰出女性集中在一起,捆绑她们的产品,当做“阳江特产”向外人推介。

她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食品安全对水质空间也很有影响。这时候养殖一定要注重生态保护,比如,可以用品种搭配来清理养殖水体。这样良好的养殖环境,为何不能跟别的行业结合呢?正好她有一个基地在 5A级度假区海陵岛。她说,在发展休闲渔业这一块,绿道科普园已经建起来。水产品标本、活体可以作为科普,向年轻一代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有很大作用。她认为,如今大面积的养殖场,也需要往这个方向走。

猜你喜欢

阳江市阳江水产品
明确试题选择方向 努力提升复习效果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对大赛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安排
阳江市城区中老年人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