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精准扶贫 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2018-01-17

河南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虞城县贫困村贫困户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为解决我国贫困人口发展指明了方向。虞城县农业畜牧局按照上级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狠抓落实,走出了一条以优质粮食产业扶贫为主,以特色农产品产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融合发展的扶贫新格局。

一、基本情况

虞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下辖24个乡镇610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8个,贫困人口11.2万人。按照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户要实现整体脱贫。

(一)成立农业产业精准扶贫领导组,制定发展规划

一是成立了农业产业精准扶贫领导组,以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扶贫办主任为副组长,农业畜牧局、水务局、广电旅游局、科技局、粮食局等有关单位为成员。农业畜牧局负责产业项目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二是制定《虞城县2018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计划》《虞城县“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这几个规划将于虞城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融为一体。

(二)加快财政扶贫工作进度,精准扶贫初见成效

2018年,上级安排虞城县财政扶贫资金375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项目32个,资金2400万元;到户增收项目6个,资金100万元;雨露计划项目3个,资金422万元;产业化贴息项目7个,资金200万元;互助资金项目17个,资金500万元;科技扶贫项目1个,资金80万元。截至2017年底,已竣工项目55个,其中,整村推进项目32个,互助资金项目17个,到户增收项目6个,资金已拨付2 290.2万元。

(三)加快到户增收项目落地,助推贫困村主导产业规模化

2018年,对于有主导产业的贫困村,每个项目安排10万~30万元,突出一村一品、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规模,形成特色。建设了稍岗韦店村蛋鸭养殖场、李老家张庄养殖、田庙乡石庄村种植园等6个项目。非贫困村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合理安排到户增收资金。

(四)推广五种模式,形成新的扶贫产业

1.“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模式。虞城县“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模式在这两年异军突起。大杨集镇马庄村流转土地,使“马庄麒麟西瓜”品牌叫响豫东。木兰镇把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全镇20个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贫困村不少于26.67 hm2,非贫困村不少于20 hm2,建成了133.33 hm2烟叶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各一个,辐射带动发展农业产业666.67 hm2。镇里固乡沿镇张公路流转土地46.67 hm2发展高效种植、畜牧养殖等。

2.“公司+家庭农场+贫困户”模式。公司在贫困村租用部分贫困户的土地,建标准化家庭农场,吸纳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或在家庭农场打工,带动贫困户脱贫。典型企业有河南乐为农牧业有限公司、科迪奶牛养殖公司、新鑫养殖公司等。这种模式可通过发展种植、养殖、流转土地、农场务工等几种途径提供就业机会,带动贫困户脱贫。80个家庭农场可带动1600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3.订单农业增收模式。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优质农产品生产订单,农户按照企业提出的要求从事生产,企业按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典型企业有森林木华食品、双洋食品、绿源食品、科旺食品等,这几家企业主要从事速冻食品、速冻蔬菜的生产加工。企业利用荠菜、甜玉米生产周期短的特性,与农户签订生产订单,主要发展小麦、甜玉米、荠菜(青豆)种植模式,实现“一年三熟”,且甜玉米秸秆还可以卖给奶牛养殖场作为青贮饲料,等于667 m2地一年靠这样的种植方式,有了4项收入,分别是小麦、甜玉米、秸秆、荠菜,总收入达4000元/667 m2,均增收2000元/667 m2。

4.“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马庄村两委把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交给有经营能力的公司经营,贫困户入股分红。为解决专业合作社资金的问题,政府协调给合作社的每个贫困户贴息贷款5万~10万元,贷款由公司做担保,专业合作社统一使用,在贫困村建立养殖或种植基地,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贫困户的土地可以入股给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由公司管理。贫困户享受纯利润总额50%的分红。公司按照“六统一”(公司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供给饲料、统一养殖模式、统一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统一回收产品销售)的管理标准,管理专业合作社,确保养殖经营的成功和效益。贫困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一是土地出租收入;二是到养殖基地打工收入;三是年终入股分红收入;四是承包养殖收入。

5.块状经济带动模式。虞诚县已形成六大块经济圈,且分布于全县各乡镇,每个经济圈可带动方圆5 km内的贫困人口就业。分别是以科迪集团、通宝食品为龙头的利民镇食品加工区;以东方工量具、建波工量具为龙头的稍岗五金装备加工区;以汇丰棉业、汇鑫棉业、海通棉业为龙头的站集镇纺织工业区;以界沟镇、黄冢乡、木兰镇为中心的筛板、通风设备、粉皮、猪毛加工、中药材生产加工为主要产业传统工业区;以阿姆斯果汁、乐为牧业为龙头的张刘乔农牧产品深加工区。县产业集聚区共六大块经济圈,可直接吸纳、带动周边近7万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4万人。

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按照资金下拨快、项目实施快、农民受益快的要求,创新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加快财政专项资金投放,扩大到户增收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规模,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县域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整合后的项目在实施管理方面,由业务主管部门作为业主进行招投标,项目的检查验收由业务主管部门、扶贫部门、监督机关联合进行。

(二)强化到户增收资金扶贫效益

为了更好地瞄准贫困群体,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以贫困村为单位,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发展增收计划,每个贫困村2018年安排一次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规模在10万~30万元,贫困村可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带资入股分红或按照村里统一规划,由农户自主实施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产业,使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融入贫困村主导产业,实现到户扶贫项目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确保扶持资金收益落到贫困户。

(三)强力推进产业脱贫

引导发动全县企业、虞城籍在外社会能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项目进园区,小项目进乡村,建立农民工返乡务工工业园;依托虞城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基本良好的优势,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发挥各乡镇特色产业优势,把界沟粉皮加工、筛板加工、站集镇棉纺业、闻集乡针织业、刘店乡木线加工业、稍岗镇五金产业、利民食品产业、黄冢乡猪毛加工业等传统特色加工业做大做强。以黄河古道为依托,在张集镇、镇里堌乡、乔集乡、大杨集镇、刘集乡、利民镇、田庙乡、古王集乡发展林果业,打造绿色无公害林果产业带;以界沟镇、木兰镇、黄冢乡为中心,发展烟草、药材种植,打造药材产业区;以店集乡、沙集乡、谷熟镇、芒种桥乡为中心,发展山药种植,打造优质山药种植区;以李老家乡、城郊乡为中心,打造反季节蔬菜种植区。同时,加大到户增收力度,在贫困村建立种植养殖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让农户入股经营,带动脱贫。产业化贴息项目选择,以带动贫困户多少为依据;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种培训围绕产业发展进行,由农户和驻村工作队提出,乡镇制定培训方案,实行报账制管理。

猜你喜欢

虞城县贫困村贫困户
河南虞城:春节里的暖心“饺子宴”
河南虞城:春节里的暖心“饺子宴”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虞城县:健康扶贫义诊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