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立康唑致严重皮疹及严重肝损害1例

2018-01-17李智慧王艳敏李静宋秀荣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丙氨酸伏立康德州市

李智慧,王艳敏,李静,宋秀荣

(德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7岁,因食管恶性肿瘤2年余,化疗期间反复咳嗽、咳痰,痰培养示霉菌生长,终止化疗,于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患者口服伏立康唑0.2g,2次/日,抗真菌治疗,患者的家族史和既往史无肝炎史。患者于2018年4月11日再次入院,入院后患者诉1周前出现红色皮疹,很快蔓延至全身,不凸起皮肤,压之褪色,瘙痒感明显,部分脱屑,有抓痕,局部皮肤见破损、出血,皮肤干燥,查肝功能: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D-Bil:39.9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SG-PT):207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555U/L,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il:50.4μmol/L,考虑患者为服用伏立康唑分散片引起的皮疹及肝损害不良反应,嘱患者停用该药,给予患者降酶灵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硫普罗宁0.21g,1次/日,静脉滴注,尿素软膏每日3次,局部涂抹,2018年4月18日患者皮疹部分消退,瘙痒减轻,复查肝功能血清结合胆红素测定DBil:19.5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SGPT):42U/L,血清谷草转氨酶测定AST:50U/L,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il:28.4μmol/L,患者肝功能接近正常,未再使用该药。

2 讨论

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 介导的14α-固醇去甲基化,从而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以达到抗真菌作用[1]。

本例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比说明中描述的要更严重。查文献伏立康唑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中严重肝损害达到了10%[2],建议在伏立康唑说明书中增加下列内容: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治疗时应注意监测患者肝功能,根据肝功能的数据,采取相应的用药措施,以便减少ADR发生。近年,专家建议在给药1周后应监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3]。在临床应用伏立康唑时,应严密观察,加强临床用药监护。

猜你喜欢

丙氨酸伏立康德州市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伏立康唑致癫发作及精神障碍一例并文献分析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应用分析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
基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β-丙氨酸补充对运动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