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评价量表概述及临床应用进展

2018-01-17,,,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定向力效度记忆力

,, ,4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痴呆病人人数显著增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认知功能下降,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异常及神经心理症状。目前在临床上AD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诊断,确诊需行脑神经病理检测。现阶段实验室的生物标记物和其他可能有助于诊断的评估方法还不尽如人意,因此,认知功能的评估所获取的资料有助于AD的临床诊断与鉴别。神经心理量表因其具有规范化和量化的优点,已成为AD临床和科研中重要的检测和评价工具。AD病人病情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及临床疗效评价均需依靠一系列的量表,常用量表根据用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另一类是关于临床疗效的评价,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认知、精神行为等方面。本研究就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用AD相关量表的优缺点和研究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AD筛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量表

1.1 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MMSE) MMSE是于1975由美国Folstein等设计,用于筛查AD病人的临床工具[1]。MMSE是国内外目前广泛使用的认知功能筛查量表,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痴呆筛选工具[2]。MMSE得分共有30分,有19项,包括:时间与地点定向检测(最高分10分),词语即刻及短时记忆(最高分6分),注意力和计算力检测(最高分5分),物体命名(最高分2分),语言表达、复述、理解及操作执行能力(最高分6分),视觉结构临摹(最高分1分)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受试者MMSE得分≤24分时,就可以考虑此病人有痴呆或其他损伤认知功能的疾病。但受试者MMSE得分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密切关联,受其影响大,不同教育程度的痴呆分界值当有所不一样[3]。有文献报道,将标准分界值定为24分,文盲(未受教育)组≤17分,小学(受教育年限≤6年)组≤20分,中学或以上(受教育年限≥6年)组≤24分。一项荟萃研究中MMSE的敏感度达77%,特异性为90%[4]。高品质的量表应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信度是指检测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效度即量表结果的可靠性。有研究发现中文版MMSE的总体内部一致性可达0.833,间隔6 d~7 d再次测试,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5]。

MMSE操作简便易行,检测者直接向受试者提问,一次检查时间在5 min~10 min,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群,可作为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筛查工具,且其在评估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时出现的假阴性率低[6]。MMSE量表的缺点Carnero-Pardoa[7]认为MMSE缺少标准性,受教育程度水平的影响大,对文盲受试者的适用性差,存在对检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局限性。Kim等[8]指出人口统计变量对MMSE 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缺乏对额叶执行功能的评价会降低其对AD筛选的准确率,MMSE中物体命名测试过于简单,且此量表语言项目占绝大多数,受病人语言的影响较大,操方言受试者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此外,MMSE评分结果与受试者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可能有假阴性,文化程度低的老人会出现假阳性。

1.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MoCA是由Nasreddine教授等于2004年编制,我国于2006年开始引进并使用,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通用筛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工具,现已有20多种语言版本[9]。MoCA有12道题,共30分,若受试者受教育年限≤12年者,于测验结果总分上加1分以校正文化程度偏移,评定的认知领域包括: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最高分5分),命名(最高分3分),记忆力与注意力(最高分8分),计算力与定向力(最高分9分),语言功能(最高分3分),抽象思维(最高分2分)。MoCA原版测试结果表明若总分≥26分则认知功能正常,但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语言环境差异性大,MoCA并无统一标准性分界值[10]。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MoCA对检测出MC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特异性[11-13]。在对AD早期诊断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当分界值为26分时,用MoCA筛查AD的灵敏度达94.1%,特异性为88.2%[14]。近期一项老年痴呆筛查研究中MoCA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α)为0.852,具有较高的信度,且其总分与MMSE比较,相关系数为0.834,校标效度较好;此外,各子项得分除地点定向和连线外,均与总分相关(相关系数>0.5),内容效度良好[15]。

MoCA操作执行方便,需耗时短,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其自身也有不足之处,如命名测试题中的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少出现,记忆力测验中“教堂、天鹅绒”不太符合我国国情,分界值难以标准化,且受教育水平程度影响等。但MoCA拓宽了MMSE的评定领域,能相对全面评估脑认知功能。

1.3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 CDR最初是由美国Hughes等于1982年编制,John Morris在1988年完成CDR与神经病理信息相关的有效性验证,CDR修订版本于1993年发表,现国内外使用的普遍为修订后版本,目前在20多个国家运用于痴呆的临床与科研试验中,我国也于2001年引进并开始使用中文版CDR。CDR是对痴呆病人认知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评估工具,通过医生与病人及其亲属的交流获取信息,提炼并完成对痴呆易受损害功能的完好程度评定,它既可以用于诊断痴呆,还可以进行痴呆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CDR主要评估受试者6个方面的表现: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生活交际能力、家庭生活、兴趣爱好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总体评估时要注意总分不是各项得分的累积,而是以记忆力项目为主,结合其余5项综合分析得出的。根据CDR得分分为5级,0分、0.5分、1分、2分、3分,分别代表健康、可疑痴呆、轻度、中度、重度痴呆。CDR的跨国多中心评定者信度测评结果良好,具备国际通用量表的使用价值,同时,CDR与当前国际应用较广泛的通用痴呆全面评价分期量表有良好的平行效度[16]。但一次CDR完整信息采集评估大约需要40 min,耗时较长,且其与受试者教育程度、语种、年龄相关,结果评定受其影响。

1.4 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 CDT是常用于视空间结构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简易认知筛查量表,其源于20世纪50 年代。多篇文献报道CDT对筛查痴呆病人敏感有效,目前CDT已被广泛运用于痴呆的临床评价与科学研究中[17-18]。CDT检查的认知范围比较广,除视空间功能、图形重建能力、执行功能,还可检测数字记忆及排列、听及理解力、抗干扰能力,对顶叶和额叶损害敏感[19]。与其他测评工具相比,CDT受文化背景及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小,只要受试者能明白简单的提问,就可以配合检查。CDT有多种不同的评分方法,常用的是3分法(画出圆形,标出钟面数字及正确的时间),较为经典的有Royall等提出的COLX评分方法,COLX包括COLX1和COLX2两种评分法,可以鉴别AD与血管性痴呆(VD),COLX1侧重于检查执行能力及部分视空间,COLX2偏重于视空间结构的检测,但评分方法烦琐、耗时久,应用受限。有研究发现CDT联合MMSE能提高AD的检出率,提升了诊断痴呆的敏感度,但其特异度有所下降。

1.5 修订的长谷川痴呆量表(Revised 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R) HDS于1974年由长谷川和夫创制,1994年长谷川和夫对HDS的一些项目做了修订改良(HDS-R),认为HDS-R评分与文化背景及受教育程度无关,现已是国际最广泛使用的痴呆筛选工具之一。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有2项项目做了相应修改,因中日文化背景相仿,其操作简便,在我国使用较多。HDS-R共有11项,包括记忆力、定向力、数字知识、计算力、物体命名,总分32.5分,在日本HDS-R得分小于10分是肯定痴呆,10分~21.5分为可疑痴呆。HDS-R内容简练,耗时短,操作简易,评分简单,易被受试者接受,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较好的特异性,是筛查AD的理想工具。有研究发现HDS-R对轻度AD诊断的准确率比MMSE要高。但在一项老年期痴呆筛查研究中发现HDS-R仍与文化背景及教育程度密切相关[20]。

1.6 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WAIS) WAIS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评估认知能力的测评工具。中文版韦氏智力量表于1981年由龚耀先等编制修订,现已发展到第4版(WAIS-Ⅳ),主要检测长时记忆、即刻记忆力、时空定向力、图形视觉记忆、语言联想能力、触知和空间知觉记忆、语言理解力、注意力、计算力等方面。有研究表明WAIS-Ⅳ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对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21]。

1.7 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information-memory-concentration test,IMCT) IMCT是由Bessed等于1968年编制,是筛查认知功能缺损常用的一种简易工具,又名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主要检测记忆力及注意力,可评定痴呆的严重程度。经改良的中文版有2种,主要涉及远、近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注意力、物体命名。有研究证实BDS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且与MMSE、HDS-R的平行效度良好,适用于大规模调查的初步筛查,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BDS受被试者的视听能力、痴呆轻重程度、教育水平、抑郁程度、性别及年龄的影响[22]。

1.8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 HIS由Hachinski于1975年制定,主要用于AD与VD的鉴别诊断,后来Rosen对HIS评分做了修改,称为“改良的局部缺血性量表”。HIS有13个项目,总分为18分,需结合受试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评分越高,VD的可能性越大:得分≤4分判定为AD,≥7分时属VD。Rosen法仅取其中9项,总分是13分,当得分>4分即判为VD。Rosen等使用HIS与组织病理学做对照研究,发现HIS对痴呆的病因鉴别诊断是可靠的,鉴别VD与AD的敏感性与特异度均超过70%。该量表操作简便易行,耗时短,在研究工作中用于痴呆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排除血管性因素的受试者,节省人力资源。但HIS也有不足之处,有研究考察到HIS能敏感地鉴别单纯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与非VaD,但对其他因素或混合病因所致的痴呆难以识别。

2 临床评价量表

2.1 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 ADAS由Rosen等[23]于1984年编制,用于轻、中度痴呆的测评,广泛用于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认知变化的评估,可以辅助诊断与评价疾病的进展状况,不适用于重度痴呆的评定及痴呆病因的鉴别诊断。ADAS包括认知(ADAS-Cog)和非认知(ADAS-Non-Cog)两部分。ADAS-Cog覆盖了痴呆诊断标准要求检测的主要认知领域,共有12个条目,其中5项评估语言功能、4项评价记忆力与定向力、2个条目测评实践能力1项评价注意力,总分共70分。一项老年痴呆临床量表规范化研究显示,定向力与结构性练习条目评分及ADAS-Cog总分能有效区分轻、中度AD,且其测试不受被试者文化程度及年龄的影响,ADAS-Cog区分轻、中度AD的分界值为22分,其敏感性高达82%,特异度为70%,推荐该量表用于药物对AD病人的认知疗效评价[24]。ADAS-Non-Cog对AD病人的伴随症状及行为进行评价,如激越状态、抑郁心境或精神病。ADAS没有检测执行力的条目,多数项目是对MMSE的拓展及延伸,对额叶功能损害者不敏感。ADAS也无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条目,临床运用中常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搭配。

2.2 严重损害量表(Severe Impairment Battery,SIB) SIB是于1990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医学院Saxton等制定,经历了3个版本,用于评价重度痴呆病人的认知能力。SIB检测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视空间结构、社会行为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SIB能有效区分MMSE 0分~5分组与6分~11分组,适用于重度痴呆,可以用于药物疗效评定[25]。

2.3 总体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rate Scale,GDS) GDS由Reisberg等于1982年编制,主要评估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对痴呆的程度进行分级评定[26]。GDS是分层量表,将认知功能分为7期:无认知损害、极轻度认知减退、轻度、中度、较重度、重度、极重度认知减退,行7等级记分,测评内容有: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定向力、人格及情绪变化。研究发现AD病人总体衰退程度与病程呈正性相关,与年龄、教育程度无相关性,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4 临床总体印象-变化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 Scale,GGI-C) GGI-C是Guy于1976年编制的,是临床医生对病人病情变化的总体印象量表,主要运用于评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可以评价临床疗效,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与科研试验中。GGI-C采用8级计分法,根据受试者病情与最初情况的对比:0分为未评,1分为显著进步,2分为进步,3分为稍进步,4分为无变化,5分为稍恶化,6分为恶化,7分为严重恶化。临床医生访谈时对病情变化的印象补充量表(clinical’s interview-based impression of change-plus,CIBIC-Plus)在CIBIC的基础上增加了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对认知、日常功能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评定。

2.5 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of the 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BEHAVE-AD) BEHAVE-AD是个简短的量表,由Reisberg等[27]于1987年修订,编制时参考借鉴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Sandoz老年评定量表(Sandoz Clinical Assessment Geriatric Scale,SCAG)。BEHAVE-AD共有25条项目,包括偏执、妄想、攻击、情感障碍等精神行为方面,能全面有效地对痴呆病人的精神和非认识行为进行评定,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在我国也有了中文版,且有研究证实了中文版BEHAVE-AD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6 Sandoz老年评定量表 SCAG是在BPRS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来,由Shader等于1974年编制,最先是为Sandoz药厂服务设计的,侧重于评价老年精神疾病病人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现已多次运用于药学研究,能够有效地显现出病人治疗前后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变。SCAG可以敏感地反映痴呆病人用药前后精神症状的变化,是临床疗效评价的工具之一。

2.7 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 NPI是Cummings等于1994年编制[28],此量表涉及精神行为症状的面较广,主要用于测评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如幻觉、抑郁、焦虑、昼夜节律紊乱、异常活动等常见的行为障碍。本量表是根据照料者的回答来评分,不仅要测定症状发生次数,还要评估其严重级别,现常用于评价药物对精神行为障碍的治疗效果。NPI已运用于美金刚的临床试验中,且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8]。

3 其他常用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attery of Cognitive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Elderly,WHO-BCAI)是专门为老年人编制的,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老人,可国际通用,中国版临床研究发现此量表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均高达85%以上[29]。加利福尼亚痴呆行为问卷(CDQB)能全面评定痴呆病人行为障碍,但其内容量大,耗时长。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ornell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CSDD)是根据痴呆的临床特征而制定的关于痴呆的抑郁测评工具,能有效地区别开痴呆本身的认知障碍与抑郁症。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是针对临床精神行为状态的一项标准性测验工具,主要用于判定痴呆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还可以评价中晚期病人的临床疗效。

4 结 语

AD病人人数每年剧增,给社会、家庭带来了经济及医疗负担和压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目前用于AD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的量表已取得可喜成果,一些公认的、成熟的和操作性较强的量表在世界各地临床机构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但关于AD的量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简便、耗时短的量表常受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年龄的影响;精细的量表通常内容繁多,需专业人员测评,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不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也不尽一致。通常临床上常常几个经典的量表相互使用,以便提高AD诊断和临床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目前我国使用的量表多为国外的中文版,尚缺少针对我国国情、实际情况的国内共识量表,为此研制基于我国国情的适用量表,丰富和完善痴呆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断与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定向力效度记忆力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与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效度验证模式系统整合与效度研究发展策略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你的记忆力好吗
依托咪酯复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的应用
基于系统价值论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分析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非凡的记忆力等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另一视角:考试的因子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