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市殷都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状况分析

2018-01-17

河南农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户农场主体

近年来,殷都区紧紧围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农业经营格局,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

殷都区总面积 682km2,耕地面积2.47万hm2,全区辖10个乡镇,9个办事处,293个行政村。目前,全区已建设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集农业、林业观光、休闲、采摘、娱乐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47个,占地面积为2133.33 hm2,累计投资6.2亿。其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6家,龙头企业15家。当前,随着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增大和管理方式的日趋完善,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二、发展规划

殷都区规划建设以殷墟大遗址核心保护区933.33hm2和南水北调干渠近10km生态走廊为一体的1333.33hm2生态农业观光园,在这“一区一走廊”发展都市观光农业、林业建设。以“高效农业、林业”“生态旅游”为主题,将农业、林业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利用生态景观和农村特色环境,结合农业、林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形成多种产业综合效益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城休闲旅游区建设步伐。

三、主要措施

(一)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多年来,殷都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适合土壤条件、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率高的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植业和低耗水的特色种植业。一是突出大户引领,土地流转。截至目前,殷都区通过土地流转6.6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55个,33.33hm2以上的种粮大户12个,66.6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4个。最大的京源公司种植面积412hm2,他们都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调整结构,通过土地流转,既让贫困人口有了稳定收益,又安排了就业,提高了收入。二是突出“一村一品”产业推动。许家沟乡结合相村皮渣优势,2018年落实红薯面积46.67hm2,正在筹建粉房,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明村结合国字号景区唐塔,沿线20 hm2坡地全部种植果树。安丰乡施家河村拟建千亩药用牡丹园,现已种植6.67hm2。伦掌镇集中种植14种牧草,渔洋村集中种植33.33hm2中药材,通过试验,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目前,殷都区已落实红薯、杂粮、豆类、花生等各类经济作物2200hm2。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增加殷都区农业发展的后劲,加快殷都区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步伐。

(二)注重特色,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

殷都区依托区位及传统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市生态和休闲农业,建设产业扶贫基地。目前,殷都区已先后建立绿源农场、丰润农业、紫海花庭、正大牧业、龙飞莲鱼共养等农业(牧业)产业园36家,其中山海农庄占地面积为206.67hm2,目明生态园占地面积为40hm2,祥源生态园占地面积为100hm2。2018年,殷都区已先后确定了安阳纳川三农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阳双丰特色农业家庭农场、林禾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安阳兴洪薯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牧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基地)和2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磊口乡双丰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位于磊口乡西店村西,紧邻安姚路,西距南林高速入口3km。基地流转闲散土地20hm2,以种植商薯19脱毒红薯为主,附带大蒜、花生等经济作物,辐射带动全乡16个村298户贫困户,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人,其中包括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50人,可为当年脱贫户人均增收500元。曲沟镇纳川“三农”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成立于2013年2月21日,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种植、储藏、加工、销售。2013年8月投产,日产20t鲜菇,解决了周边农村留守、闲散劳动力及贫困户共210人就业,使15个贫困户年均收入2万元左右,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目前,该基地计划发展家庭式、集装箱式种植模式,可带动50户贫困户增收,85人脱贫。

(三)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农民增收

整合涉农部门各类产业扶持资金,调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出结构,70%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持项目库,强化项目绩效考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新农村建设、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相关资金,按照各自职责和原有资金渠道,采取项目跟进制,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明生态园、山海农庄整合农业、林业资金120万元种植优质果树。磊口双丰家庭农场整合农业、水利资金50万元发展优质高效红薯。

四、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农业档次不高

殷都区47家休闲农业企业中没有四星级以上的休闲农庄,大多数是农家餐饮店,只有少数几家经营休闲、采摘、垂钓等经营项目,但总体规模小,缺乏文化内涵,没有将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不热情等问题。

(二)没有完善的利益机制

一方面,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核心动力的利益机制,由于不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与农户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所以达不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农业项目投资回报低、融资成本高使得一些主体“用不起钱”,农业项目贴息不管是主体覆盖面还是在利息总额中所占比例都不高。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瓶颈”,融资渠道少,贷款难,资金周转缓慢,阻碍了正常发展。

(三)没有健全的服务体系

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长链条的发展,其中包括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正常运行对物资、信息、资金、科技的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没有健全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致使服务的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四)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无论是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还是龙头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生产过程无章可循,更谈不上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缺乏加工程度深、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因此,没有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水平

要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并对养殖户进行严格培训,争取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领头羊”。还要通过流转土地来逐渐扩大都市生态农业规模,从而增加家庭农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

(二)完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政府要正确带领农民沿着生产的产业链前进,并积极建立产品的品牌。逐渐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种合作组织,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建设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技等大型农业项目,尽量向都市生态农业项目方向倾斜。

(三)加大扶持,抓好扶持政策的完善落实

做好扶持政策的完善工作,尽可能解决好贷款难、用地难等影响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为切实解决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要,要缓解贷款担保难的矛盾,促进规模经营发展。

(四)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增强服务观念。深入农业经营主体,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农业经营主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农业经营主体解难题、办实事。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帮助农业经营主体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帮助经营主体引人才、引技术、引项目,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水平。三是强化部门协调。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

猜你喜欢

大户农场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农场假期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农场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一号农场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