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探析

2018-01-17张菊平张会灵陈苏丹余义和陈双臣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学生

张菊平 张会灵 陈苏丹 余义和 陈双臣

(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步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就在于加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其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因此,将互联网与课程传授进行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1-2],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由课本转向慕课、微课、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时代,政府需要完善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配套的政策、资金支持,社会要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则需要有更加大胆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主动参与创新项目和技术变革,绽放自我,服务社会和国家。本文现将河南科技大学就“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园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实施策略阐述如下,旨在推动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

1 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2017年9月河南科技大学修订了4年制园艺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课程,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一年级,加大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在原有《大学计算机基础B》的基础上,增开《互联网应用与互联网+》,提高学生互联网的运用能力,把握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洞察互联网的创业先机。大二年级,开设《创业农业》、《园艺产业创业案列分析》、《插花艺术与花店管理》等创业基础课程,把创业课程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中,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助推器,实现“学科互补,创业渗透”,为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设置并落实网络创业教育课程和网络教育课程,以微视频的形式将网络营销、电商、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客户端学习与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内容,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深入性[3]。大三和大四年级,积极施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方案。根据园艺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创业大体方向等量身定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聘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创业实践,明确自身创业的总趋势和发展方向[4]。邀请实业家、发明家开展技术讲座,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利用园艺创业案例,生动直观地展现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过程及方法[5-7]。

2 培养大学生自我创新创业意识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发掘学生的潜能,致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学校营建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及论坛,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逐渐在校园中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不断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培育出创新创业意识,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作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上来。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会自我培养、自我思想转变,树正确立的创业观和就业观,从思想上不断接受创新创业意识带来的好处,多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积极尝试,激起创新创业的意愿和热情。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理念,在不同的领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拓展知识面,施展才能,有所建树。借鉴并运用“场景+故事”的表述方式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适当改造,以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为场景,以新常态下园艺产业的案例,与学生深层次交流,帮助其树立创新创业意识[8]。

3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优秀的导师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品质的前提。一是建立教师进修、出国访问制度,加大教师创业教育的培训。大一年级新生每2个班配有1名学业导师,在思想、生活、学习上给予指导,帮助新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4年学业规划,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新与创业指导。二是定期选送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挂职锻炼,参与项目的研发,亲身感受创业过程,增强实践经验。导师也可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内涵,得到市场磨练和企业文化熏陶。三是大力开发社会上的教育资源,聘请在创业上有建树、又乐于奉献的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实践导师,以结对的形式分期分批定向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9]。四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各教学环节设置上,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参与评教,以学生的收获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

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从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服务效果评估入手,逐步完善与“互联网+”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WIFI校园全覆盖,建立了由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共同管理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项目支持、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等。不断完善和落实优惠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成本。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给予最大优惠的财税政策和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如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大学生贷款利息补贴等等。

5 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一个既鼓励创新又允许失败的社会。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互联网、电视、广播、新闻媒体等对创业信息的公布,学习创业典范的创业故事,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和创业过程的认知。建立健全完善的机制,对在创新创业、科研上做出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创业成为一种真正的职业选择。企业在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大学生落实就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实践场地等等。创新社区服务,协助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社区服务的最大作用,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服务,加强创业社区的配套建设。大力传播和弘扬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有潜力和发展后劲的大学生打造创业平台,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和成长的摇篮。

6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开展互联网创业实践

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实验室平台、创业园、科技园、孵化基地等,依托互联网构建了仿真创业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自主独立探索,致力于创业实践,真正理解企业经营运作模式,并利用互联网平台与人沟通交流,策划项目,开拓视野,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摸索前行,汲取经验。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的创业项目,学校会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和资金支持。发展校企合作,开发第2个企业互联网创业平台,让学生进入企业,熟悉企业发展流程,体验业务流程与业务风险,为未来创业做好准备,逐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10]。

引导大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开展互联网创业实践。网上开店,自建专业的网上店铺,搭载淘宝、京东、国美等网上平台开店;针对当前线上订餐业务管理不到位、配送费用高、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创办网站,开发饭盒网,健全配送服务体系;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依附移动客户端开发APP,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BBS、QQ等发展自媒体;从事网络编辑、网站维护、自媒体作家等网上自由职业,灵活自由,不受地域限制[3]。

7 结语

“互联网+”大时代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契机,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应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高校要加强管理,引导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实践训练,培养新时期最具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领导者和开拓者。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依靠“互联网+”,加速互联网和各学科的渗透、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健全课程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市场发展需要,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和优势,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