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工坊”背景下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元化”分类培养模式探究

2018-01-17于守超修瑛昌翟付顺郭尚敬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工坊风景园林研究生

于守超 修瑛昌 翟付顺 郭尚敬

(聊城大学农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随着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快速崛起,VR、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革新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利用互联网融合创新、提升经济效率、催化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数字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字工坊”应运而生。

当今在共享经济和个性化需求强大势能推动下,众创众设将成为企业与用户改进技术研发和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创新方式,用户和消费者通过网络参与,成为企业或研究机构的聚集智慧、提升研发或设计能力的新渠道。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所用的指标多为办学资源、教学与科研产出、研究生质量与学术影响等[1-3],存在毕业生的受社会欢迎程度考虑不够等问题。本文结合风景园林学的专业特点,旨在构建“数字工坊”背景下,适合风景园林学专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个性特色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据研究方向的类型采取“二元化”分类培养[4],以保证当前和今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或职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实现,提高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 数字工坊的内涵

工坊式教学是一种以工作坊(workshop)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Lawrence Halprin将工作坊的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中,为各种不同立场和不同族群的人们间的探讨及相互交流提供了一种方式。此后,工作坊被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主要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择某个创造性项目、课题或案例等,由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和分享经验以便解决实际问题[5-6]。

“数字工坊”作为数字经济下诞生的新模式,符合中国设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一次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新经济培育一支坚实的生力军,将为数字经济创造更多价值。作为数字时代的先行者,不同于传统产业时代工匠的“数字工匠”登上了经济发展的舞台,他们以单人或团体的形式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成立自己的数字工坊,通过互联网聚合平台,为企业生产进行数字、信息、内容等数字化的服务。它既具备“坊”的灵活性与专业化,又体现了“数字”的引领性和先进性,将“工”这一传统一对一的服务输出体系,变革成了“企业-聚合平台-数字工匠”蜂窝式生产链条,从而形成了蜂巢式、共享式的全新产业形态,“创新绿色设计”服务“一带一路”。

为更好地适应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要求,要填补风景园林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缺口,因此,利用互联网融合创新、提升效率、催化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数字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创新绿色设计”服务“一带一路”,在此基础上探究园林设计或工程类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采取类似于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前普遍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大多是极其基础的,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也远远不够全面。尽管每门课程较为完整,但都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这些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多是碎片化的。再加上大部分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少研究型内容的训练,用于阅读文献和深入思考的时间也比较少,所以研究生普遍不具备研究的能力,甚至欠缺自学的能力[7]。

本文“二元化”培养模式是在数字工坊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培养风景园林学专业研究生的创客精神[8],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素养而提出的。一元是指“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另一元是指“以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创客精神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类似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9]。前者适用于植物类研究方向,例如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应用、园林生态修复与有害生物防治等研究方向;后者适用于规划设计、工程类等研究方向,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等研究方向。

3 “数字工坊”背景下“二元化”分类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制订培养方案

3.1.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直接反映教育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心所在。同时设置了线上科研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用户等进行合作的线上数字工坊,从而使用户和同行通过网络参与,成为企业或研究机构的聚集智慧、提升了研发或设计能力的新渠道。植物类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课程+方向课程+前沿课程。加强基础课程,既注重与本科课程的有机衔接,又为开展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本学科为主,又注重生物、化学、药学、计算机等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淡化专业界限,使研究生在掌握宽厚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强适应性,并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设置了学科前沿课程,让学生及早了解学科的发展以及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园林设计或工程类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设计实践等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了“基础课程+方向课程+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

3.1.2 教学方法 植物类方向课程教学改变了千篇一律,以课堂讲授为主,过多地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种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研究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设施获取知识,建立了研究型的学习模式。设计或工程类方向课程以案例式、实地教学等方法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1.3 课程考核方式 植物类方向考核方式:基础性课考核为课程内容考试辅以课程设计;方向性课程考核形式为综述性论文,教师布置参考题目,学生搜集资料并分析资料,撰写课程论文;前沿性课程以讨论为主,考核以科研论文写作为主,从中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索和科学实践。园林设计或工程类方向的考核方式:基础性课考核为课程内容考试辅以课程设计;方向性课程和实践课程考核时,要求研究生独立或分组进行实际场地的方案设计,并进行方案汇报,或者就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综述。

3.1.4 培养方式 要求植物类方向研究生,注重科研创新方面的训练,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讲学,增加前沿讲座,每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使研究生能够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和最新科研成果,2018年1月,聘任“外专千人专家”1人来农学院工作,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氛围。园林设计或工程类方向研究生加强了实训、实践环节培养。通过设立类似于“三创(创新、创造、创业)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开拓创新。学院积极与聊城市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专业实践条件。为了培养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尝试与聊城市周围及省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了园林公司专家为研究生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联合培养研究生,如聊城市润华园林有限公司、棕榈园林有限公司等,可以到这些单位进行1年左右的带薪实训实习,熟悉了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竞标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该类方向的研究生正在尝试到北京、苏州、杭州、无锡等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园林城市进行实习。

3.1.5 毕业和获得学位认定条件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限度总学分的前提下,科研成果要达到以下要求:植物类方向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或出版专著1部(位列前两位)且第一署名单位为聊城大学;设计或工程类方向研究生在答辩之前要公开发行的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至少发表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和至少PPT汇一次报自己参与的设计方案,由学院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成绩评定或者设计的方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位列前两位)。

3.2 建立“数字工坊” 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在教学中探索出了一种创新特色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数字工坊”,线下即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方向研究生在景观教学中参与导师实际项目的研讨设计,让学生与教师在对实际项目做研讨、分析、设计时,在活动的工作坊中共同学习,在活动的研习中分享成长、学会交流、协作;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利用及生物技术等方向的研究生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包括各类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结题的整个过程,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线上即借助互联网技术,同类方向或相同兴趣的研究生与导师或企业聚合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

4 应用效果

聊城大学农学院构建的“数字工坊”背景下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二元化”分类培养模式,实施2年来,研究生的学习氛围得到了较大改变,学习或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近年来,由研究生与导师共同设计的作品“‘丝路菊韵’北京室外展区”荣获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设计布展类室外展园特等奖、“北京园”作品荣获第八届中国(常州)花博会展园设计金奖;多名研究生的设计作品或论文获得了2016、2017年度的全国三维创新设计大赛的1等奖、2等奖,山东省风景园林优秀设计(论文)1等奖、2等奖、3等奖;2017年11月,农学院被评为校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个人。聊城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形成的“二元化”分类培养模式,为同类高校同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工坊风景园林研究生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