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与麦茬辣椒的套种技术

2018-01-17新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曹慧芳

河南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水渍褐色套种

新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曹慧芳

玉米、辣椒间作套种,即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又可减轻病虫危害,从而充分发挥群体与个体优势,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产量与效益。辣椒属短日照作物,适宜光照强度中等,日照过强可引起“日灼病”。与玉米间作后二者占据不同的空间,配置层次化,为光透射创造了条件。在高度形成以后,玉米受光占优势,辣椒在一定程度上受遮阴,这种遮阴有效地抑制了辣椒的“日灼病”,有利于辣椒的生长,还可以有效地抑制蚜虫传播病毒病,从而达到减少“三落”,增加辣椒产量提高辣椒品质。因此,新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玉米与麦茬辣椒套种生产模式,总结出一套与其相适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合适品种

麦茬辣椒生长的主要时间是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高温多雨不利于辣椒生长,而且也会发生多种病虫害,因此,必须选用耐热、耐湿、抗病毒能力强的品种,玉米则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品种。

二、培育适龄的壮苗

(一)育苗时间

可根据上茬作物腾茬时间向前推70天左右开始播种。种植辣椒宁可叫“苗等地”,不可叫“地等苗”的说法,适期早播有利于争取主动。

(二)育苗技术

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应避免使用茄科类蔬菜连作地,以防病害传染。选好育苗地块后,人工清除田间杂草、杂物等,在播种前7 d翻坑,按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00 kg、尿素1.5 kg、过磷酸钙5 kg、草木灰15 kg,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做成深15 cm、宽1.2 m畦面的苗床。

播种前苗床先浇足底水,等底水全部渗下没有明水时再播种,一般采用撒播,播后及时覆过筛的营养土1 cm厚,覆土后盖1层地膜,地膜盖好后畦上用小拱棚进行覆盖保温。当畦内有60%~70%苗出土时揭去地膜,中午温度升高时注意防风降温防止烧苗,晚霜过后要撤出小拱棚。

育幼苗时土壤湿度易偏小,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土壤干旱可用喷壶喷水,同时要进行疏苗去弱留壮,拔除杂草防止拥挤。4~5片叶时如干旱可将沟灌满水,使水慢慢渗入到畦内土壤里,要灌透以减少灌水次数。定植前对苗床浇水以减少起苗时损伤根系,缩短移栽后缓苗时间。

三、套种技术

(一)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施肥,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 4000~5000 kg、过磷酸钙 50~70 kg、尿素10 kg 耕翻耙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二)套种形式

玉米与麦茬辣椒套种形式为2:4,即2行玉米套种4行辣椒。种植带宽为3.2 m。2行玉米行距40 cm、株距20 cm, 4行辣椒。辣椒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 cm、窄行40 cm,株距33~40 cm,每穴1株。

(三)移栽定植

整好地后即可进行移栽,6月上旬移栽完。移栽应选阴天或晴天的傍晚,尽量减少秧苗打蔫,辣椒移栽不宜过深,以与子叶节平齐为标准,栽后即可覆土浇水。玉米应在辣椒移栽完后立即种植。

(四)移栽后管理

辣椒移栽后主要任务是松土保墒,促进发根,开花结果。移栽3~4 d查苗补种,15~20 d结合中培土锄草,每667 m2施尿素5 kg,促进辣椒苗健壮生长,雨天要及时排除积水,并保持土壤干湿度均匀。开花期要适当控制肥水,以防植株徒长及落花落果。开花至盛果期,门椒、四面果都正迅速膨胀,4~6层也相距开花坐果,并进入盛夏的高温季节,病虫害陆续发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如果前期生长基础不良、管理不善,植株生长停滞病毒病症状很快出现,为防止早衰,应提前采收门椒。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秧攻果,争取在高温季节前封垄。进入盛果期,封垄前应培土保根防倒伏并进行施肥。青椒进入盛果期后,正是高温季节,高温干旱诱发病毒病发生与蔓延,高温多雨往往也有病毒病的发生,在病害期间落花落果严重,有时大量落叶,严重减产。高温干旱时早晚小水勤浇,抑制病毒病的发生发展。高温雨季过后,气温逐渐转凉,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应及时浇水并追施速效性肥料,促进第2次开花坐果高峰,增加后期产量。

四、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辣椒病毒病

花叶型,病叶出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或产生褐色坏死斑。叶片畸形或丛簇状,开始心叶叶脉褪绿,逐渐形成绿、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以后病叶加厚,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或大型黄褐色坏死斑,叶部边缘向上卷曲。幼叶狭窄或呈线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矮化呈丛簇状。重病果果面有深绿浅绿相间的花斑和疣状突起。条斑型,叶片主脉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沿叶柄扩展到侧枝,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死。

(二)辣椒疫病

幼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腐烂,病部暗绿色,最后呈猝倒状或立枯状死去,成株其叶片上产生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发展,使整个叶片软腐,空气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边缘逐渐明晰。茎及枝条上呈暗褐色或褐色条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很快枯萎死亡,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软腐,有时病部覆盖一层白色霉层。果实多从蒂部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明显,很快扩展遍及全果,颜色加重呈暗绿色至暗褐色,甚至果肉和果实也变褐色,潮湿时果面长出稀疏的白色絮状霉层。

(三)辣椒炭疽病

1.辣椒黑色炭疽病。叶果均可受害,中老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褪绿斑点,渐渐成圆形斑点,中央灰白,长有轮纹状黑色小粒点,边缘黑色。生长后期为害果实,着色成熟果受害较重,病斑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水渍状,病部凹陷,上面常有不规则隆起状轮纹,密长黑色小粒点,空气湿度大时边缘出现浸润圈,环境干燥时病部组织失水变薄,很容易破裂,茎及果梗受害,病斑褐色凹陷,形状不规则,表皮易破裂。

2.辣椒红色炭疽病。果实出现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病斑,黄褐色,后期凹陷,长有轮纹状排列的橙红色小粒点,潮湿时溢出淡红色或粉红黏性物质。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摘除病虫叶片,发现病株立刻拔除,田外销毁。

2.化学防治。辣椒病毒病防治主要是防治蚜虫、飞虱。用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对水进行喷液,视虫情7 d左右再喷1次。辣椒疫病,炭疽病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5~7 d喷1次,连喷3~4次。

五、采收

辣椒属于无限花序作物,在适宜的温、光和充足的肥水条件下,能连续不断开花结果,适时采摘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一般以采摘青椒为主,在果实表面的皱褶减少,果皮色泽转深,光泽发亮时采摘较适宜,采摘过早果实的果肉太薄,色泽不光亮,影响果实的商品性,产量低。采摘过迟不利于植株将养分向上传送,影响上一层果实的膨大。采摘时间应在早晚进行。中午因水分蒸发较多,果柄易脱落不宜采收。

六、玉米田间管理

辣椒因施肥多而足,可不单独对玉米进行施肥,辣椒与玉米共生期间可以做到一水两用,所以玉米田也基本不用单独浇水,待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时,重施1次肥,以利于玉米后期生长发育,促进果实饱满,达到高产目的。

猜你喜欢

水渍褐色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擦玻璃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我帮妈妈擦镜子
水渍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