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Ⅲ型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8-01-17殷丽萍郑洪雪朱红

医药前沿 2018年36期
关键词:垂体免疫性峰值

殷丽萍 郑洪雪 朱红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6月,因“身材矮小”就诊。患者出生系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4kg,否认宫内及出生时窒息史,至发病前体格及智力发育与同龄儿无异。近6年来患者每年身高增长约1cm,伴畏寒、少动、纳差、便秘、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和明显的智力倒退,病程中患者无多饮多尿、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体格检查:体重36kg,身高132.5cm,体重指数20.5kg/m2,神志清,精神可,贫血貌,毛发稀疏。皮肤粗糙伴黏液性水肿,无白斑及色素沉着,双耳廓溃疡覆白色伪膜,左手拇指及食指灰指甲。粘膜无黄染,无紫纹,无皮疹,无痤疮,甲状腺Ⅰ°肿大,质软,无结节。轻度腹胀,全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减弱。外生殖器无畸形,阴茎约8×4cm,未见阴毛、腋毛。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示:促甲状腺素(TSH)>100mlU/L(正常参考范围0.3~5.5mIU/L,下同),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1.17pmol/L(2.8~7.1 p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0.28pmol/L(11.46~23.17 pmol/L),甲状腺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41.8%,抗微粒体抗体(TMAb)32.1%。生长激素激发试验:GH峰值4.15ng/ml。性激素激发试验: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7.89mlU/mL,卵泡生成素(FSH)峰值6.75mlU/mL。血沉:31mm/h。血皮质醇(8:00am):11.29ug/ml(8~24ug/ml)。血生化:钙、磷、钠、钾、氯、肌酐、尿素氮均正常范围。甲状腺B超:双侧甲状腺增大,形态饱满,呈滤泡状,未见明显占位病变。睾丸B超:左2.8×1.2×2.0cm,右3.0×1.3×2.2cm。头颅MRI平扫:垂体形态饱满,垂体前叶偏右侧见斑点状低强化灶,直径约0.4cm,垂体柄尚居中,腺垂体底部增大伴长T2信号,考虑垂体微腺瘤可能。增强扫描示腺垂体底部异常信号,考虑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APS Ⅲ型,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2月后患者活动明显增加,耳廓溃疡明显好转,灰指甲好转。6个月后,患儿身高增长约8cm,复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GH峰值均大于10ng/ml。10个月后,患儿身高增长约12.1cm,皮肤溃疡痊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但甲状腺抗体水平仍高,复查头颅MRI示垂体肿物消失。

2.讨论

APS主要分为4个型别[1],APS I型:慢性皮肤或粘膜念珠菌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至少有以上2个表现,可伴随其他相关的免疫疾病。此型散发,常见呈家族性,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位于染色体21q22.3的自身免疫调节基因(autoimmune regulator,AIRE)突变引起[2],两性均可受累。APS Ⅱ型:主要包括Addison病、AITD和(或)1型糖尿病(T1DM),不伴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皮肤或粘膜念珠菌病。Addison病合并AITD被称为Schmidt综合征,Addison病合并AITD和T1DM被称为Carpenter综合征。此型属多基因遗传病,与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单倍型DR3/DQ2、DR4/DQ8密切相关[3],也受非HLA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APS Ⅲ型:是指AITD伴有1个或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不伴有Addison病和(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此型是APS最常见类型,报道与HLA DR3相关[4],又可分为A、B、C、D4个亚型[5]。A型:AITD合并其他内分泌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1DM多见,还可有性腺功能减退、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和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B型:AITD合并自身免疫和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C型:AITD合并自身免疫性皮肤、神经肌肉疾病;D型:AITD合并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PS IV型:指2种或2种以上内分泌腺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不归属于I型、Ⅱ型、Ⅲ型,属排他性疾病,是APS中少见的类型。APS的治疗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并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辅以抗感染、免疫调节及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措施,需维持终身治疗。

本例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TGAb及TMAb阳性、血沉增快,且合并双耳廓皮肤及指甲的念珠菌感染,但血钙、磷及皮质醇正常范围,故不考虑APS I型和Ⅱ型,结合患者同时存在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诊断APS Ⅲ型中的A型。经补充左旋甲状腺素片后症状明显缓解,垂体肿物消失,长期随访。

临床上发现多个腺体及非内分泌腺体的自身免疫损害及功能变化时,应考虑APS的可能,合理进行相关基因、自身抗体的筛查,基因检测可以预测APS患者亲属的疾病风险,对抗体阳性者应严密随访监测有关内分泌腺功能,以达到早期防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垂体免疫性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
垂体腺瘤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