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8-01-16陈如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

陈如优

〔摘要〕角色扮演技术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把它应用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当中,能够起到展现问题冲突、培养同理心、舒缓学生情绪、加强社会技能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扮演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1-0036-03

台湾学者李坤崇认为,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助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应变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传统的学科课程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欠缺。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大变革,它采用游戏活动、活动体验、小组讨论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领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技术能够达成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情感目标呢?我们认为,角色扮演技术是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结合将是课堂中非常美妙的一曲乐章。

一、角色扮演技术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重要技术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假定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在剧本中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感悟角色的情感经历和行为模式,从而展现自己以及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过程。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或者旁观、学习,再通过群体讨论思考,从角色中获得体验和感悟,促进自身成长发展。

现如今国内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模式,大多以情感激发为教学目标,采取“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强调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讲究引导的艺术。角色扮演技术能很好地体现辅导方式上的非指导性原则,促发学生的情感内悟,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技术。因此,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角色扮演技术是一种应用很广、实施容易、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法。

二、角色扮演技术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

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扮演一个真实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将自己放入他人的生活中,通过他人的眼光来看世界,从而使学生得以澄清问题、舒缓情绪、增进成长。角色扮演不同于完全认知的学习活动,更重视由实际的体会及行动达到认知、情感、情绪、创造、自主、自发的效果。角色扮演技术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以下应用。

(一)展現心理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角色扮演技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心理冲突,有助于引发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探索,一般用于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中的转换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展现心理冲突。

【案例1】插班生贝拉

旁白站在教室里,其他几位演员贝拉、小志、小黑、小彩在门口排队。

旁白:贝拉是一个从别的学校刚刚转学过来的插班生。她第一次来到这个班级,一切都是这么陌生。

贝拉:(走过来站在台前)大家好,我是插班生贝拉。哎,这个学期,我搬家了,我来到了现在这个班。换了新环境,有了新同学,我都不认识,好陌生,好不习惯呀!(坐在椅子上,拿起书看)

旁白:贝拉的三个新同学小志、小黑和小彩都看到了她呆坐在椅子上,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小志:(走了过来,围着贝拉左看看,右看看,突然指着她,笑着说)嗨,新来的!下课了,你干吗不出去玩呀?林黛玉一样,有意思吗!(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

(贝拉难过极了,抱住了自己的脚,头埋得更低了。)

小黑:(走了进来,站在离贝拉一步之遥的地方看了很久)新同学好像很孤单,老师说要热情对待新同学,要不我去和她打个招呼。可是,可是,没什么好讲的,对,有了!(突然,灵光一闪,小黑自认为有了一个好主意。他走上去,一把拿过贝拉手中的书)贝拉,你看的是什么书呀?看得这么有滋味,借我看看!

(小黑突然来这么一手,贝拉吓了一跳,紧紧地拽着书不放!可是,小黑这大块头力气挺大,还是把书给“借”走了。贝拉难过地趴在桌上。)

小彩:(从外面慢慢地走了进来,走到贝拉的前面,蹲下身去)贝拉,你怎么啦?

贝拉:没事,我在想事情。

小彩:你来我们班真是太好了,我是小彩,我们以后就是好同学了。你刚到这里,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是好奇的,都可以来问我哦。(拉起贝拉,两个人一起下去了。)

这节“做热情的小主人”小学心理辅导课当中,老师通过三段情景剧分享贝拉遇到小志、小黑和小彩三位新同学的感受。这种情景剧角色扮演相对单纯的案例呈现具有可观赏性,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因为有了三段真实的情感表演,学生对于热情的感觉就显得更加直观生动,在之后的“如果你是贝拉,你更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呢?”这个提问环节中,学生表现得格外积极。

(二)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角色扮演技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的情感、情绪与动机,领悟角色的思维,透过体验产生对人的包容与谅解。在一节“飘动的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心理辅导活动课当中,心理教师用心理剧表演代替了案例讨论,很好地达到了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的目的,以下是其中的一个情景剧片段。

【案例2】异样的眼光

妈妈、小峰、医生在注射室,护士正在打点滴,爸爸照着医生的说法提醒护士:“这孩子HIV,医生说注射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护士:(抬头问)这孩子什么病?(惊讶)(停顿)HIV啊?

护士赶忙把小峰爸爸叫出去。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脸色沉重(无奈)。

妈妈:怎么回事啊?护士怎么说啊?

爸爸:护士让咱们转院,说他们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经验,怕孩子万一出点什么问题,他们解决不了,耽误孩子的病情。还有,为了他人安全,孩子坐过的椅子要销毁,让我们多掏一百块钱……endprint

妈妈:(气得跺脚)普通发烧为什么一定要去专科医院看?我们孩子只在椅上坐一下,一没流血,二没呕吐,三没大小便,为什么要销毁椅子?还要让我们出这个费用?哪有这种道理啊!

爸爸:没办法,大家都这么看艾滋病患者。唉……

小峰:爸爸妈妈,我们还是回家吧,为什么那么多人怕我,我在这里实在受不了了!(悲伤)

这段情景剧表演生动幽默,不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更愿意在这种夸张的嬉笑怒骂表演间思考艾滋病患者的处境,特别是表演者,能够身临其境,有最直观的感受。表演能真正地展现旁人对于艾滋病人复杂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展现会感染现场的学生,让他们有更深的感悟,这也是案例讨论教学很难达到的。

(三)现场生成情境,舒缓学生情绪

有时候心理辅导课的困境在于学生情绪的压抑与抗拒,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安全地释放情绪。比如在一次亲子交往的辅导课上,由于教师播放了伟大父爱的视频材料而引起一位女生的连连哭泣,上课教师便机智地现场生成了一段情境对话。

【案例3】爸爸,我想你了!

师:是不是刚才的视频让你想起了什么?

生:没有什么,我不大想说。

师:看你哭得这么伤心,大家都很担心,如果你愿意,我们都愿意听你说说你跟爸爸的故事。

生:我爸爸在我小的时候就走了。

師:哦,原来是这样,对不起!

生:没什么,就是难以忘怀而已。

师:看来你还有很多话要跟你的爸爸说,如果现在站在你面前的就是你的爸爸,你愿意跟他说些什么呢?

生:爸爸,我很想你,真的很想你,这么多年我没有爸爸,同学都笑我,我很难受。

师:嗯,爸爸听到了,还想对爸爸说些什么呢?

生:我真的很想你能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在我看电视的时候会管我,买很多的零食给我……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总有一些学生因为某些事情而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如果课堂上教师感受到了学生的压抑,就可以在辅导教师和全体学员给予的心理能量下,现场生成情境,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情感。

(四)有效技能训练,加强社会技能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技术帮助学生学习具体的心理技巧,促进学生在人际、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发展。这种角色扮演技术一般应用于班级心理团体辅导的工作阶段,是学生学习到一项社会技能后的实践练习,在职业规划与人际关系技巧方面的运用比较多。

【案例4】学会拒绝他人

一天放学后,王强遇到了好朋友徐明,他想约他去溜冰,而徐明却有些不愿意去那种场合。

王强:徐明,跟我去旱冰场溜旱冰吧。

徐明:王强,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去玩,因为我答应了爸爸放学后要按时回家的。

王强:我请你去玩怎么样,就陪我一次吧。

徐明:真的不好意思,如果我去的话,我爸会骂我的,希望你能体谅,你再问问别人好吗?

王强:噢,原来是这样啊,那好吧,我再问问其他人吧。

【案例5】讯息的表达

洋洋和陈灿约好了晚上一起去打球,可是陈灿却迟到了一个小时,等到他来的时候,洋洋有些生气了。

陈灿:洋洋,不好意思,我迟到了!

洋洋:我现在有点生气,因为你迟到了这么久,我足足等了你一个小时,耽误了我很多时间。

陈灿:哦,我临时有点事情。

洋洋:我也很担心,因为你都没有托人给我传个话,我很担心你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陈灿:哦,对不起,下次如果有事我一定想办法通知你。

洋洋:那我们就这么约定好!

陈灿:好的!

当学生学习一项社会技能后,要将所学的社会技能运用到实处,就需要让学生将讨论出来的社会剧本表演出来。比如生活中如何正确拒绝别人、如何热情友善地对待他人、如何处理异性的表白等,这些社会技巧方面的演绎,能更好地将讨论的方法直观地表现出来,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角色扮演技术在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技术能使人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但是由于这项技术极具实践性,在使用时应充分考虑一些注意事项,否则将会使辅导效果事倍功半。

第一,在使用角色扮演前要充分考虑团体动力是否已经形成,最好在角色扮演活动前开展一段时间的暖身活动。

第二,尊重学生进行表演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诚地、有创造性地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应摆正角色,适当引导学生,而非过度干预,切忌喧宾夺主。

第三,角色表演时间不宜过长,通常3~6分钟将情境主旨表明即可,之后就可以展开讨论,教师要注意讨论的深度、广度,避免演出与讨论分离,以充分达到心理辅导活动的认知或思辨的目的。

第四,教师需充分了解与掌握班上的状况,在使用角色扮演时应避免暴露主体隐私的情境;当表演出现冷嘲热讽时要及时干预;对于个性内向而不善于表演的学生,教师需要给予鼓励与支持;角色表演后也不要把重点放在表演的好坏上,而应该着重强调表演的情境体验。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温州,325800)

编辑/丁 尧 终校/卫 虹endprint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减法变成加法算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