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特色小镇如何真正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2018-01-16薛鑫本刊编辑

蔬菜 2018年9期
关键词:香菇小镇特色

文/薛鑫 本刊编辑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是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模式。2015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由此可见,发展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特色小镇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一批各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其中,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特色小镇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

特色小镇的概念

特色小镇源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探索,凭借特色产业支撑、地域特色文化植入、旅游功能叠加、环境宜居宜业、体制机制富有活力等内涵特征取得了多方面发展的综合效益,促进了村镇传统产业升级、带动了村镇农民增收、改善了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了村镇功能品味。李克强总理指出,特色小镇与市区相比,是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平台,并且拥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旅游休闲特性[1]。特色小镇也不同于其他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它是特色产业、地域特色文化、优美自然环境和良好配套设施的结合体[2]。其实,“特色小镇”的理念由来已久,1983—1984年间,费孝通先生曾先后在《瞭望》周刊发表《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再探索》《小城镇苏北初探》《小城镇新开拓》等4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他的小城镇理论,并论证了小城镇战略对于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现实意义[3],特色小镇就是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小城镇”建设的延续和创新形式[4]。

随着中国农村工业化推动村域城镇化的“引擎”作用由强转弱,现代农业、旅游业和农村商贸业发展,反而成为农村城镇化的主动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必须对农村地域空间重构及其综合价值追求作出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即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空间,重建农民生活空间,修复、拓展城乡生态空间。建设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重要节点,更是乡村振兴、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特色小镇正在成为都市社会语境中专业化集聚经济的重要功能节点。特色小镇特征包括:(一)产业特色鲜明。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是要有准确的产业定位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二)环境和谐宜居。空间布局与小镇自然环境要协调,城镇风貌保持独有的特色,城镇环境建设要与特色产业发展同步协调。(三)文化彰显特色。一是传承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小镇文化标识,并与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传播公共文化,保证居民素质有所提升。(四)功能便捷完善。作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要把多种功能集聚起来,形成各类功能的有机统一。(五)体制充满活力。用改革创新地措施来加强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鼓励每个特色小镇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至2017年7月末,国家三部委已经审查、认定和公布两批全国特色小镇403(127+276)个,其基本可以分为工业发展型、传统文化型、旅游休闲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物流商贸型[5]。

农业特色小镇的概念

农业特色小镇是指依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确的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性开发项目,是通过“现代农业+城镇”,构建产城一体、农旅双链、区域融合发展的农旅综合体,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是农业发展新阶段提出的一种农业新思潮与农业发展新模式[6]。农业型特色小镇具有彰显特色的现代农业、融入文化元素、兼具旅游功能、基础设施完备、环境和谐宜居等特征。

农业特色小镇是建立在区域特色农业资源基础上,通过整合特色农业资源、人才和技术对农业区域进行规划,充分开发农业多功能性的一项新型国家战略[5]。自2016年全国兴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热潮,开启了小城镇创新发展的模式,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培育农业小镇是其重要抓手,农业特色小镇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倒逼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建改革平台的重要方式[7]。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

农业特色小镇案例

“农业+观光旅游”模式的农业特色小镇——英国约克郡托德摩登农业特色小镇

在英国有一个名为约克郡托德摩登的小镇,其距离英国主要的工业、金融中心曼彻斯特15 km,常住人口不到2万人,本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子,如今,却因为发展农业而闻名全球,更被称为 “可以吃的小镇”。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小镇土生土长的一个经济学家——潘女士,2007年参加了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对她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我们看似宁静美满的生活背后,其实蕴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环境问题。就比如蔬菜瓜果,即便在英国,也无法忽略农药残留的问题。而受恶劣环境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我们的孩子。”潘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和焦虑,决心要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拿定主意的她首先从吃的入手,自己种蔬菜瓜果,并给自己的项目起了个名字“竟然能吃”,在她看来,只要你要吃饭,你就能参与其中。起初,她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对此都表示很不理解,但是她自掏腰包购买了蔬菜种子,发动邻居、居民,一起在小镇的各个角落种植瓜果蔬菜,成熟以后居民和游客都可以免费采摘。对于小镇的居民来说,种子是免费的,而且可以吃到自己动手种植的放心果蔬,大家都非常愿意参与其中,因此,很快小镇的公共区域基本都被种植满了。即便如此,潘也没有停止她的脚步,镇上有一个保健中心,占地超过40万hm2,但里面种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植物,简直就是对资源的浪费,于是,潘就去和保健中心的负责人商量,既然都是要种植物的,不如就种一些有食用和保健价值的植物,保健中心的负责人起初并不同意,后来,在潘的坚持下,才松口说,“如果你能负担所有的费用,就可以”,潘当时心里乐开了花,“反正就是准备种子,也没有多少钱”,买了果蔬的种子和苗木后,潘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啦。令人没想到的是,很多在保健中心治疗的残疾人们也自发地参与进来,他们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收获了幸福感和满足感,非常的开心和自豪。之后,潘又发现,警察局的房前屋后有很多空地,于是,她又去和警察谈,“这些土地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种些玉米,成熟了还能掰着吃”,警察们欣然同意,而小镇的消防局看到警察局种了玉米,也在自己的院内种了果树,就这样,大家互相“攀比”,没过多久,小镇到处都种满了各种果蔬,成熟的季节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采摘。

“可以吃的小镇”发展的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由固定的农民来进行种植的农业,在这个现在已经成为农业特色小镇的镇子上,是农业为小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每一个生活在小镇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到农业种植的活动中,生产的成果也是大家共享,而且,这种高度开放的、新颖的农业种植和分享模式,使这个小镇闻名全球,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在这个过程中,小镇上的人们收获了参与其中的快乐和自给自足的满足以及放心的果蔬,其中,对青少年和一些残疾人士有更多教育和精神层面的意义。学校的空地被开发利用,种起了各种果蔬,学校也借此开设了农艺课,孩子们日常聚在一起都会讨论“你种了什么”,窝在房间里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少了,出来和小伙伴一起种瓜果的时间多了,镇上的人们因此而联系更加紧密了,凝聚力也更强了。成熟的农副产品不仅满足了小镇居民日常的生活,大家还一起将富余的农产品销售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设计了“鸡蛋地图”来引导游客们观光和购买,既有趣味性,又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益。现在,小镇的旅游业发展的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仅拥有了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且生活得更加舒适、幸福。

“农业产业+历史文化+观光旅游”模式的农业特色小镇——庆元香菇小镇

在江浙一带,有1个闻名全国的庆元香菇小镇,预计到2019年可实现年税收收入2亿元,年旅游总收入1.26亿元,接待游客30万人次。庆元香菇小镇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氛围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庆元香菇又称花菇,人工栽培始于800多年前的南宋,“香菇始祖”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法”和“惊蕈术”等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并传授给当地山民,为贫穷的山区菇民开辟了一条良好的生存途径,在当地逐渐形成了诗词、地方剧、药方及武功等香菇文化,当地菇民为感念吴三公的功德,纷纷兴建“灵显庙”祀奉菇神,至清朝,香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供奉菇神的“吴判府庙”也越建越大。如今,这座古代菇民聚会、议事的菇神祖庙已成为供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研讨的“食用菌之殿堂”,而其悠久的建造历史和建筑艺术也使其成为广大游客观光游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庆元县早在1997年即创建了全国最早的香菇专题博物馆——中国庆元香菇博物馆,2010年迁至新址,占地2 380 m2,馆藏内容丰富,展示了香菇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具有收藏、展陈、宣传、科教等重要意义。庆元依托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基地,“庆元香菇”品牌估值46.17亿元,位居全国食用菌类品牌首位。庆元香菇产业依托其历史因素与环境优势,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同时,注重产业科研,积极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形成高标准的产业流程,打造高水平的品牌战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快速走上电商化道路。庆元香菇小镇致力于形成具有强力技术支撑、领先产业集群、稳定市场份额、核心文化价值的食用菌种养、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市场交易和文化旅游强镇。庆元香菇不仅享誉全国,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名气。“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还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第一个食用菌方面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

庆元香菇小镇顺利创建并蓬勃发展,得益于政策保障,一是在小镇规划建设方面,成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确保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二是资金支持方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大力支持,以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土地保障方面,在合理利用现有土地基础上,适度深挖存量土地;四是人才引进方面,开展“智慧香菇,人才兴业”工程,通过对人才生活和发展需求的不断满足,吸引各类人才共同建设小镇;五是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制定香菇旅游业、香菇服务业、食用菌产业品牌建设、食用菌投资等方面政策;六是企业发展方面,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鼓励企业在项目主持、参与以及行业发展上发挥重大作用。

“农业产业+历史文化+观光旅游”模式的农业特色小镇——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镇

目前正在打造中的“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镇”位于重庆涪陵,占地约25 hm2,总投资6.3亿元,小镇沿长江而建,确立以“榨菜风情中国味道”为主题,计划建设内容包括中国榨菜博物馆、榨菜文化广场、榨菜非物质文化街区、榨菜主题江湾公园等。涪陵榨菜自1898年诞生并面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915年,涪陵榨菜参加了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并荣获金奖,自此,其与德国的甜酸甘蓝和欧洲的酸黄瓜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2017年,“涪陵榨菜“品牌估值147.32亿元,位列全国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第二位;“涪陵青菜头”品牌估值达24.38亿元,位列68位。2017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4.8万hm2,总产量159.6万t,其中,鲜销53.5万t,产销成品榨菜47万t,实现产业总产值90亿元,帮助农民增收3亿元。榨菜加工企业有效带动了当地青菜头种植基地的发展,企业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和稳定的青菜头收购价格及数量保证。青菜头收割后,当地农民还可以进工厂打工,收入稳定的同时免去了外出打工的诸多不便,解决了农户的生存问题,帮助农户发家致富。

建设中的“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镇”以文化落地为开发的关键点之一,深度挖掘百年涪陵榨菜产业发展历史,同时以“记住乡愁”的“家文化”作为项目构建的主要指导方向,具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政策支持、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地产+农业+旅游业”模式的农业特色小镇——蓝城小镇

由著名企业家宋卫平一手创办起的“蓝城小镇”,其首个农庄坐落于“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农庄占地约1.3 hm2,主体是约500 m2的架空式中式庭院,包括前庭、后院和菜园区域,围绕主体房屋的是大片的农田和果林。进入农庄就会看到大片的紫甘蓝、青菜、各种瓜果以及鲜花。继续走到架空的中式庭院里,设有会议室、起居室、农具房和一个小书吧。走到中庭,墙面种满了绿精灵、凡根、鸭脚木等绿植。架空的楼层采用玻璃作为地面,不仅不占用耕地面积,而且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光照,这部分种植采用多种园艺设施,包括水培、基质培等立体栽培模式,充分利用空间。小镇的工人大多是当地的村民,他们从城里回到家乡,有的将土地流转给小镇,自己也在小镇里打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而且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小镇同时吸引了很多年轻农技大学生的加入,他们致力于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享受着小镇自然惬意的生活,小镇上的居民们都能吃到自己种植的绿色蔬果,小镇也为城市提供无公害、农残检测合格的食品。在改善环境方面,蓝城小镇的菜园采用废弃的山核桃壳来覆土,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蓝城小镇”未来的规划是在小镇中建造规划好的幼儿园、国际学校、文创街区、酒店、康养中心和大量的社区商业,而居住在小镇上的居民,享受到的是乡村的环境和氛围以及城市标准的生活配套。“蓝城小镇”这样的规划与1989年英国建筑规划大师埃比尼泽·霍华德率先提出的“小城镇”的概念和理念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在他的设想中,小城镇结合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兼顾了充足的工作机会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而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样的小镇居住往往需要产业经济带动和支撑发展。

建制镇模式的农业特色小镇——五泉镇

五泉镇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西北部,距离主城区10 km,总面积32.3 km2,镇域常住人口3.1万人。镇内交通便利,是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和关中环线上的重点城镇。镇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五泉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以“后稷故里·农科小镇”为品牌的特色小镇,以高科技为依托,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科技产业,以“南菜、北果、中工商”的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名、优、新、特”的产业特色[8]。2001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省级小城镇示范镇,并于2016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五泉镇利用示范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区校一体、融合发展”战略优势,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现代农庄+家庭农场”的创新经营模式,不断转化科技成果、引进创新技术,从而带动创新创业团队发展,按照“产学研融合、繁推一体、种销并重”的发展导向,强化农科特色,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现代农庄为引领,在现代农业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了现代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8];大力支持企业、合作社、现代农庄创建优质品牌,并孵化出天和生物等一批优秀品牌;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合作社搭建销售网络,进行电子商务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了包括百恒猕猴桃等一批企业创新销售模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美丽乡村政治,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保护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农耕文化体验的特色农庄;进行现代农耕文化科普宣传,建设具有传统农耕文化科普、现代农科技术展示、休闲观光农业、农科教育于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园;开展提升农民素质工程,通过组织培训、开设讲堂、编制村规民约等形式帮助农民提升个人素质;灵活的体制机制和优越的政策支持助力,全镇土地流转率高达60%,陕西省政府给予五泉镇67 hm2亩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保障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需求。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是以农业产业为特色,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9]。

目前,国内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存在着资金短缺、盈利少或无、土地指标不足、人才缺乏、盲目扩建问题严重、政策支撑少、部门协调与政策配套有待整合等问题,因此,在建设农业特色小镇时,产值低而导致产业拉动就业人数偏低的情况亟待解决。特色小镇承载着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如何通过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真正为当地的农户带来切实的生活改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目前观光旅游类的农业特色小镇则需着重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提升观光者的参观体验度,从而助力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无论是农业产业小镇还是旅游度假小镇,对市场而言,要想获得更大并可持续的价值,一定要落脚于产品,并能输出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是生产出来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IP”,还可以是一种可推广的体验模式,是能够被体验、被感知并有认同感的。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是如何构建产业的生态特征,立足民族特色,放眼国际市场,精心加工、提炼产业、产品是关键,不断开发农产品市场,制定计划,确立标准,以日本农协会为例,自上而下进行管理,结合销售情况制定农产品生产、经营标准,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及规模化的形成。产业生态化的关键是产业业态的创新,而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如何科学定位特色产业,如何依靠特色小镇完成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化。

对于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促进搭建产学研发展平台,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是一种高效的发展途径,而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则更能够为农业特色小镇的产城融合发展激发活力。农业特色小镇的构建需坚持一定的原则,在坚持区域农业的独特性和农业文化的原始性、鲜活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农业的潜力和多功能性,不断补充农业特色小镇的活力。在区域规划方面,目前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且很多没有结合当地的特色,照搬一些较为成功的特色案例,这其实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不仅对发展当地的特色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损坏当地原有的地貌特色,不利于品牌化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态特色,突出当地的品牌产业,塑造符合当地的品牌。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袁士畴提出:一定要先有特色产业才能建特色小镇,利用自身的优质农业资源打造农业类特色小镇将是一条实事求是的道路,随着老龄化问题、亲子教育、休闲农业、市民下乡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休闲农业+医学疗养的园艺疗法园、农业田园特色小镇,可能是下一个新风口。

猜你喜欢

香菇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香菇接种三招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