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新发展农药控制释放新材料

2018-01-16

蔬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载药吡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化学与应用创新团队农药剂型与分析组创新发现了碳量子点修饰的双壳层介孔二氧化硅,可实现农药吡唑醚菌酯的高效负载、可控释放以及在病原菌体内的可视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尺度(Nanoscale)》上。

根据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环境条件,设计可合理调控活性成分释放速率的农药控制释放技术,是目前提高农药利用率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研究通过选择性蚀刻、模板去除和高温煅烧,制备了碳量子点修饰的双壳层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双壳层中空结构有利于提高农药的载药量和调控其释放速率,碳量子作为荧光源可克服传统荧光染料在生物体的光漂白局限性,室温下放置6个月,荧光强度无明显减弱。以此为农药载体,可高效负载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并对芦笋茎枯病原菌展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同时,碳量子点修饰也为进行载药体系在生物体内传输的可视化追踪研究提供重要途径。

据悉,农药剂型与分析组近年来一直从事农药控制释放制剂和靶向亲和型农药载药系统构建研究,利用新型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调控农药在植物体内的传输与剂量分布,揭示农药释放剂量与防控需求的时空吻合规律。相关技术可有效降低农药过量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农药有效成分的货架期。

猜你喜欢

载药吡唑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与传统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的中央型鳞癌的临床疗效对比:一项回顾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眼科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