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百姓 筑牢网底

2018-01-16颜理海

中国卫生 2018年3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全科医疗卫生

基层医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深化医改以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和主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用更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足更多基层百姓的健康需求,让我们听听代表、委员的心声。

向基层倾斜更加实实在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 方来英

构建更加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能单纯依赖大医院的帮扶,更重要的是把基层夯实做好。要实现这一目标,相关政策应更加向基层倾斜。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怎样让合格的医生在基层扎根,还应推出更多具体办法。关于这个问题,北京也没有完全解决对基层所需人才的供给问题。现在,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提出了全科医生的配置标准,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接下来,如何满足人才需求,医学院校如何调整医学毕业生的比例,怎样调整医学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在医学毕业生就业上给予哪些特殊政策,需要持续破题。

如何使基层医疗服务更好地贴近老百姓的需求,还需要持续加力。比如,家庭医生是个好制度,家庭医生签约也是个好方法。如何提高签约后的服务质量,更加贴近市民需求,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费标准,允许家庭医生通过签约服务提高薪酬收入,进一步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基层社区服务医生的主动性,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心态,为市民服务。

我国的国情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都决定了解决基本医疗服务问题要立足于基层。要实现分级诊疗,就必须把基层做强,就必须关注老少边穷地区,关注农村地区,关注山区,关注基层,也只有把基层建好,分级诊疗制度才能让更多百姓受益。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将事半功倍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 杨 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必须医防结合、防治融合。实践证明,医疗能力强的机构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和健康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医疗能力弱的机构则事倍功半。强基层最直接、最关键的举措就是要把基层的医疗能力提升起来,在提升医疗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关口前移,全力以赴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工作。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基层卫生来说,发展尤为重要,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推动和改进工作。我建议,在政策导向上,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的原则,进一步鼓励基层发展;在财政投入上,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将更多财力、物力和优惠政策引向基层;在服务能力上,从群众需求出发,结合实际大力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质量;在工作节奏上,坚持稳中求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

全科医生是基层服务主体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吴 浩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出台,全科医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意见》就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拓展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提出多项措施,旨在全方面调动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提高全科岗位吸引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储备。

成熟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全科医生应是提供服务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数量还比较缺乏、质量有待提升。因此,我建议,一方面,要解决全科医生“源头供应”问题,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培训基地(综合医院)人才教育优势,以及现有优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示范和医教协同作用,加强上下协同合作,提高全科医生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要贯彻好《意见》精神,落实好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社会地位等方面激励政策,并争取进一步突破,解决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全科医生工作的主战场,建议持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投入,完善设备配置,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尤其是检查能力。要不断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和推广“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助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积极参与形式各样的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依托大中型医院人才、技术及设备优势,充分发挥基层网点资源丰富的特长,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放开搞活”,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接得住、留得下、管得好,培养更多更优质的全民健康守门人。

“帮扶性医疗”瞄准能力提升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张 澍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全面小康的基本保障。分级诊疗制度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策略,也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避免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保证。国家已经制定了不少促进分级诊疗的措施。经过深入调研,我体会到,下一步,应重点对接基层百姓和基层医生的需求。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当地经济条件较差,看病难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首先,当地医学人才匮乏,医生水平相对较低;其次,当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整体滞后。

事实上,基层医生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带教和再教育机会。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导的“帮扶性医疗”,提升现有医务人才的水平和能力的愿望有望尽快实现。

先进医疗技术应优先下沉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院长 何 伟

关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各级政府都在行动。通过近3年赴辽宁省多个乡镇针对基层医疗进行调研发现,各级政府已经为基层医疗投入了大量的设备和资金,更重要的是政府通过搭台,加强了中心城市医疗机构与基层的合作。我个人认为,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加快基层医疗能力提升的效率。

当前,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除了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还应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力。近几年,在贵州黔南州、新疆塔城等地进行医疗救助和培训当地眼科医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已经投入了先进的设备,只是当地缺乏医疗人才和医疗管理人才,导致基层的医疗服务等综合能力提高的效率仍然有待提升。

我建议,医疗扶贫应先扶智,也就是要技术先行。何氏眼科已经搭建了三级眼健康服务网络,通过互联网云平台,乡村居民可以就近到乡镇卫生院,不出乡就能让专家会诊,拍的眼底片等可以实时传送至专家的电脑上,同时实现远程对基层医生培训,提高当地造血能力。通过云平台收集的医疗大数据,还可以辅助医疗精准扶贫,更精准地帮助最有需要的人。我认为,这就是三级防盲扶贫模式。所以,应先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中心城市的先进医疗技术下沉到基层,然后再通过远程培训结合长期实地培训,培养基层医疗人才。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全科医疗卫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论文摘要汇编
——家庭医生的体检经验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