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研究

2018-01-15任德敏

南北桥 2017年24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教育理念道德教育

任德敏

【摘 要】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我们对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导也由过往单一的思想品德教导改为思想品德与法治知识并重。为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初中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相关要求,自2016年开始,将初中的“思想品德”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关键词】道德教育 法治教育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093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对初中生的品德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思想道德相关知识。但目前社会内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还不懂得法律的庄严,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和约束自己。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教育部门响应政府关于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将传统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志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树立相应的法治观念、遵法守法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基本的法律知识。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老师更多正确的引导。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必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法律基础的建立负责,必须严格把握课堂进度与课堂秩序,整体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律常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树立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做到遵纪守法、维护自己合法利益,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好公民。

二、学生学习现状

由于多数初中学生对于过往的“思想品德”课程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可有可无,学习主要科目的知识才是重要的,觉得这种“豆芽科目”不重要,这就导致了课堂上做其他科作业、讲话、睡觉现象普遍存在。加之部分“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态度消极,对于这种课堂秩序并不管理约束。最终导致了这门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也使得教育学生树立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目标没有达成,使得部分学生在中学毕业后由于没有强大的思想道德的约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21世纪的现在,正是由于对中学生道德意识建设的不到位、法律意识教育的疏忽才导致校园暴力、校园犯罪的行为层出不穷。目前国家以及学校更加重视对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建设以及法律意识的确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之后,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便开始制定相应的新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案

(一)展开道德认知教学

良好的道德教学需要依靠良好的道德认知作为支撑,只有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知才能支配自身的道德情感、意志与行为。教师在教授学生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以及学生行为守则规范的同时,还应当通过做适当的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让学生做到明辨是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例如:近几年校园暴力行为屡屡发生,但是这种行为在最初是极少一部分同学采取的极端手段,通过网上媒体的发酵,传到部分是非观不明确的初中学生身边,便会使得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很酷,他们甚至觉得别人都没有受到惩罚自己也不会,因此也就模仿那些极端的同学展开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视频案例,公示相关涉案学生受到的法律处罚,还应当告知学生遇到相应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并且运用法律知识告诉学生犯法所应当承担的后果。这样一方面可以警示学生拒绝校园暴力;另一方面,告诫学生倘若不幸遇到这种事情应当采取正确的手段保护自己。

(二)升华学生道德情感、引发学生道德共鸣

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是促使学生做出正确道德行为的唯一条件,学生还需要具备具有共鸣性的道德情感的指引。道德情感包含了社会道德的情感还有自身感情情感在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不能仅仅靠单薄的理论知识来树立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应当引发学生共鸣,在课程中插入具有情感共鸣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后进行交流思考,在借鉴学习中学会分辨善与恶、美与丑。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的第二小节“深深浅浅话友谊”中,教师可以安排真心话环节,让学生经过充分地时间思考后写一句话给一个人。最后进行真心话分享会,分享写的那一句话以及写给哪一个人。让学生拥有一次敞开心扉的机会,也让其他同学在分享的同学的话语中去体会友谊,从而形成道德情感。

(三)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多么生动形象、多么感人肺腑那都是理论,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学生永远体会不到其中最为直接的感情反映。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学生空闲之际,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例如寒暑假的敬老院助老活动,使学生亲密接触这些年迈的老人,通过与老人的交流与在敬老院内的劳动来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培养学生敬老爱老、热爱劳动。使学生在实践反思自身的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结合表现,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四、开展法治教育专题活动,普及法治相关知识

在我国11周岁至25周岁的犯罪行为都称为青少年犯罪,且就我国目前的受刑事处罚的年龄来看,年满十四周岁便可依法定罪量刑。根据有关科学研究表明:14—17周岁是走向犯罪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倘若没有正确的法治知识的指导很有可能出现违法越轨等行为却不自知的情况,且极其容易陷入未满十八周岁不能被判死刑的漩涡,从而引发犯罪行為。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在防止学生走向违法犯罪与防止学生成为法盲的双重要求下,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法治教育专题活动,传播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相应的法律认知。

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是我们教师单方面的行为,需要我们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密切配合,不断向学生传播相应的法治知识,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要求父母与学生共同出席,在帮助学生建立法治知识的同时也使家长意识到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从思想以及行为上防止学生走向违法犯罪。教师还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状况,教师也应当对学生在家的行为举止有所了解,这种配合就可以使得学生产生不正确想法时及时得到扼制,减少错误的发生。

总而言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学生道德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指引性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教育理念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