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现状研究

2018-01-15席建平

南北桥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价值取向

席建平

【摘 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转型及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和体育发展的新趋势下、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学校体育 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031

本课题对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清楚了解当代我国大学生价值取向共性和个性,从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充分考虑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特定手段因势利导对其施加影响。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一、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形成过程分析

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是指由于体育(价值客体)具有价值,从而价值主体在主观上倾向于选取体育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大学生受社会环境、教育等因素产生个体体育需要,同时体育又具备可以满足大学生需要的价值,因此体育对大学生就具有价值,所以主体就会选取体育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形成体育价值取向;体育需要主要是主体从事体育活动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体育动机的基本成分。体育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主体参与体育的内部动力,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因此大学生体育动机是主体选取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育动机,有利于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

(二)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多元化体育价值取向已形成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基于当时国民体质较弱,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一元体育价值取向的体现,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和谐社会的提出,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是对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響。体育动机是体育需要的反映。对我校201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调查反映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体育需要的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有:1.健身需要;2.体育知识、技能需要;3.缓解压力需要;4.娱乐需要;5.学分需要;6.交友需要;7.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8.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需要等几方面。体育需要的多样化,说明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多样化,实践中就形成了多元体育价值取向。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动机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在发达国家(中青年人)放在第一位的是把体育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一种娱乐,第二位才是增强体质。而中国人是外在的压力,如疾病压力、体质下降的压力下才不得不活动;说明在我国大学生的观念中,体育仍然被看作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工具。健康固然重要,但是健康的获得应在娱乐与享受的过程中实现。

(三)个人本位体育价值取向凸显

“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大约有三种: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工具论);2.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本体论);3.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双重奏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人的活动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人的活动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需要。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都有其合理之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以人为本位”的确立以及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把“健康第一”确定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表明以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为主导的多元化学校价值取向已形成。学校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起到统摄、引导作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新时期我国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选择的出发点是为了完善个体需要、增进个人价值,很少学生选择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为了祖国的需要、为了强民强国的需要。反映出在以人为本的学校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大学生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凸显。

(四)功利性体育价值取向依然存在

功利性价值取向是指不是因为体育具备该功能,而是为了其他方面的利益而选择参与体育活动。当前我国大学生功利性体育价值取向依然存在而且非常严重。高校运动场上,大学生组队练长跑的身影多了起来,原来是为了应付体质测试。其中,长跑成为不少平日疏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拦路虎,有的学生自发组建“长跑小分队”、“800米敢死队”等进行突击训练;“你练长跑了吗”成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园流行语。原因是,于今年4月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通知,所有在校大学生每年都将接受一次体质测试,而且体质测试成绩在评优时有“一票否决”权,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三好学生和奖学金评选。

功利性价值取向存在原因是,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由于忽视主体的参与,缺乏对大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大学体育课过多强调意志磨练、吃苦耐劳和唯教师意志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意愿和以人为本的伦理观。由于课堂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中技术方面落后于学生的自主教育成为不争的事实,课外体育活动中同学相互学习成为当前学生学习体育技术的主流。致使把学生召集到体育课堂上来,就只好依赖于对大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规定的办法,强制性的把大学生“押”到体育课堂上来。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和体育发展的新趋势下,以增强体质为主导的多元化体育价值取向已形成。我国高校体育忽视学生个人利益需要来设置体育课的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而我国大学生过分关注的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做法同样有其片面之处。

(二)建议

高校在完善体育设施、增加运动场地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统一思想,明确新时期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同时,在校园内营造体育氛围,多渠道向学生宣传体育功能,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所在。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琦等.我国当代体育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3(8):6.

[2]冯萌.论大学体育的转型[J].体育文化导刊,2012(4):48.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价值取向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