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状结构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8-01-15魏三珊

南北桥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社会工作

魏三珊

【摘 要】广西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树”状结构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树根”、“树干”、“树冠”三者的具体内涵体现了该体系的专业性、实效性及深度与广度,“树”状结构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共生逻辑关系。

【关键词】社会工作 实践教学体系 “树”状结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024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分强调理论说教、忽视实践应用会割裂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造成教学效果低下,迈向实践特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1]。确切来说社会工作教育应以实践为导向,力求学以致用。离开了实践性,社会工作就无法成就其“助人”的服务本质[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师生应合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广西科技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树”状结构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由“树根”、“树干”和“树冠”组成,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共生逻辑关系。

一、树之根:实践资源奠基与实践精神的培育

“树”的根部包括:实践基地及合作单位的建设、教师实践精神与行动的引导、学生实践兴趣与动力的挖掘。系部在广东、柳州等地建立了近20家实习教学基地,主要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还包括市团委、市妇联、福利院、各街道及社区、帮教小组等,与其中多数单位互为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还有一批较为稳定的合作单位在筹建基地。学院重视实践基地的数量、类别和质量,为实践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专业教师们成立了社会工作机构,近两年承接了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运营、市低保核查试点工作、三区计划、柳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的督导与评估工作、各种社区服务项目等。教师全面投入、勇于探索与创新,带动大部分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并将实务经验与反思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的兴趣与动力。学生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并将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结起来。教师还通过课堂感染、实习动员、实习分享会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树之干:循序渐进的专业主干实习设置

“树”的主干是由教师主导安排的三项循序渐进的主题实习:大二第一学期的“社会调查及专业认识实习”、大三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实习与学年论文”、大四第一学期的“社工服务机构顶岗式实习”。实习大纲、方案齐全,校内外双督导配备,考核方式多样,包括总结、调查报告、小组工作手册、项目介绍与反思报告、实习周记、汇报PPT等。

社会调查及专业认识实习将大二学生分派到柳州市内各相关单位,观察和了解单位的机构构成、服务理念、目标、政策和策略以及主要功能。要求学生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去观察、思考和发现问题,了解当前社会工作在本土具体领域中的发展现状。运用社会调查方法,根据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的特点,结合个人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合的切入点进行调查研究。

专业课程实习与学年论文安排学生以“实习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到校内各学院新生班级,运用所学专业方法、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以及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等知识与技能开展实践。重点要尝试带领班级小组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创造良好班级氛围;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协助其解决个人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困惑。

社工服务机构顶岗式实习中,学生在广西区内或省外的社工机构担任一线社工或行政社工。参与观察或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工行政等方法。了解机构正在运作的一些项目,学习项目策划和运作的方法。通过访谈项目负责人、开展者和服务对象,或切身参与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专业反思。了解、分析社工行业发展的前沿状况,对经验、问题和前景进行本土化的反思。为毕业论文选题、毕业求职、生涯规划做准备。

三、树之冠:实践范畴的丰富化与个性化

“树”的枝叶是更为广泛的实践内容,包括: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践训练环节、由学校统一监管但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散性毕业实习、学生课余自主参与或开拓的各项社会实践。

在专业核心课程和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均设置适当的实践学时,采用外出参观、实验室内工作场景模拟、社会调研平台运用、案例讨论和专题小组分享等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专业情境,手把手训练专业方法的操作技巧。

大四第二学期的毕业实习,因为学生临近毕业,即将走向自己的职业生涯,教师不做过多限制,由实习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资源和就业倾向自主选择单位。期望学生投入、好学,增强职业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力争获得就业机会。

大学期间,除了各项课程实践和主干实习环节,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积极扩充实践领域,如社工系青协要加强与专业相关的项目开发,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兴趣组队参加各种实践与研究赛事、立项;参与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使实践体系具有连续性和补充性,实践内容充实化、个性化。

四、“樹”状结构之间的共生逻辑关系

“树”的根部为学生实践提供资源能量与精神养分,促进实践之树主干粗壮、枝繁叶茂。“树”的主干节节向上,体现出实践体系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进程。促使学生逐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扩大视野、了解专业发展、培养基本能力;进而应用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服务身边的群体,并训练专业文书写作能力;最终进驻社工机构岗位,综合应用专业所学,融入社工项目实务,反思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兴趣,甚至实现订单式培养。“树”的枝叶吸收实践生态环境中的“阳光雨露”,为学生实践延伸广度,使实践体系丰富化、个性化,从而促进实践之树根部的扎实和主干的发育。

参考文献

[1]张军,王邦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特质与本土化转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夏学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社会工作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