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思维模型,让写作也可如此“easy”

2018-01-15罗小一冯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写作文模型初中语文

罗小一+冯敏

【摘 要】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从写作教学现状出发,对写作教学进行探索,运用"非构思写作"法的理念,构建思维模型,来解决学生写作中的一些问题。

【关 键 词】 作文现状;非构思写作;思维模型;实践运用

纵观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从学生角度看,在学生中盛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为啥怕?一是因为没有生活经历,阅读面又不够开阔,他们接触的社会面又极其狭窄,经常感觉没有写作材料;二是因为没有感情,没有对事物的感受,没有个性的思想,对生活缺乏思考,自然写不出,写不长。从老师角度讲,由于初中语文教材的作文编排不成序列,多数老师平常也不写“下水文”, 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教学生写,导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知道该用什么事例来体现中心等,从而使学生缺乏写作的动力与激情。

因此,根据作文教学现状,建立完善的写作训练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与写作激情,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实践摸索,我们运用马正平教授倡导的“非构思写作”法理念,在写作中构建思维模型来指导写作,解决了写作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非构思写作”

川师大马正平教授在其《高等写作学引论》一书中指出:非构思写作就是指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性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写作生长过程。

华师大刘晓丽等认为,非构思写作学的重点是“通过整套科学写作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路径思维,在协调与对抗思维的调控下展开主题,直接生成写作思维网络,思维伴随运笔,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行文的过程,思维完成,文章产品也即完成。”

通过学习上述专家的言论,可见“非构思写作”是写作前不要有意识地把中心定好,不要有意识地定好结构,选好材料,而是我们有意识地运用思维模型,在思考、回答思维模型问题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就选好材料,定好中心,完成写作的过程。所以,我们认为“非构思写作”的关键在于老师构建写作的思维操作模型。

二、关于思维模型

(一)思维模型的建构

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非构思写作”的理念,构建思维模型?我們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就是先找到一篇(些)好的例文,按照同类例文共有的写作思路进行探究,根据共性进行一般写作思维模型的构建。如在进行“人物小传”的作文教学时,我们借助了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和流沙河的《这家伙——流沙河的自白》等人物传记,通过阅读、思考,找到这类文章的共性,然后构建成写作的思维操作模型,让学生再运用此思维模型进行写作。

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一阶段思维模型构建熟练后,可能分析了三十多篇不同例文的思维模型后,会发现,天下文章好像都是按照“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写的。因此,只要针对不同的作文教学任务,设计思维模型,基本上,就是回答: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如去年重庆中考B卷作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学生写作之前,我们构建的思维模型如下:

1. 你想感谢谁?他在哪方面曾经给过你帮助、警示、影响(提过灯)?

2. 在他给你提灯前,你是怎样的状态(情景)?

3. 你对他为你提灯印象最深的事是哪件(些)?

4. 这件(些)事中,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对他的言行有何感受?

5. 这件(些)事中,有他人参与吗?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对他人的做法有何感受?

6. 在这件(些)事中,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为什么?

7. 他帮你提灯的事,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有怎样的改变或感悟?为什么?

8. 你准备如何去感谢他?怎样去感谢他?

在构建此思维模型时,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去回答这些基本问题,但构建好思维模型后,我们发现我已经在无意识中回答了“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这些基本提问了。

(二)思维模型构建时的详略

关于思维模型的详略,我们在某校班上31个同学中做了一个实验,还是写人物小传,同一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详略不同的思维模型,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哪一个更好写。两个思维模型如下:

1. 精炼版。根据提示,为你熟悉的同学作传,写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

(1)传主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

(2)主要事迹有哪些(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到后写,进入记事模式——传主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做事的态度和方法,这个又是写人模型,人物越鲜明越生动)?

(3)这些事情中显示传主怎样的性格?世界观?

(4)写传者对传主持什么态度(看法),为什么(通过词语、观点等表现)?

(5)其他人有什么观点、态度?

2. 详尽版。根据提示,为你熟悉的同学作传,写出人物的特点和个性。

(1)传主姓什么?名什么?生于哪一年?籍贯在哪儿?

(2)传主的爱好是什么?为人怎么样?

(3)传主长什么样?日常典型的语言、动作是什么?从外貌、语言、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他有怎样的性格?为什么?

(4)传主主要经历的事情有哪些?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最能体现传主性格特点的事情是哪件事?(这件事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在这件事情过程中,传主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神态、外貌、心理有变化吗?是怎样的?)

(6)在这件事情过程中,有旁人在吗?旁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态度?endprint

(7)这件事最后结果怎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8)他人对传主是怎么评价的?你对传主持什么观点?作何评价?

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同学认为详尽版的模型更好写,还有极小一小部分人认为差不多。认为差不多的基本上是写作能力好的,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所以就算精炼版也能有话可写。

因此,从实际来看,思维模型详尽一些,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精炼版适合悟性高的同学。但不管思维模型是详还是略,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构建思维模型时,问题与问题之间内容不能交叉。

三、关于实践运用

从接触“非构思写作”的理论到运用“非构思写作”构建思维模型指导写作,历时一年多,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实践运用。

第一阶段,就是前面已讲过的构建思维模型时的详略对比,看哪一种模型适合学生写作。

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先自己根据要求作文,批改后,我们出示思维模型,要求学生按照思维模型来修改。如考试作文《成长的快乐》,模型如下:

1. 你成长中印象最深的快乐是什么?

2. 成长中哪件(些)最难忘的事让你感到这种快乐?

3. 这件事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4. 在这件事中,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结果如何?

5. 在这件事中,有他人参与吗?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对他人的言行有何感受?

6. 这件事让你获得哪方面的快乐?你有什么样的表现?为什么?

7. 对成长中获得的快乐,你有什么感悟?对你人生有何影响?你对未来有何期许?

这次实践,因为学生是修改作文,他只是在自己作文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对思维模型运用不

够多,所以效果不尽如人意。

第三个阶段就是直接构建思维模型,然后让学生运用思维模型来写作。

如定时作文《远处的一双眼睛》,模型如下:

1. 你想写谁的一双眼睛?

2. 这双眼睛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注视着你?

3. 关于这双远处的眼睛,你对它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些)事是什么?

4. 这件事是缘于什么契机发生的?在这件事中,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为什么?

5. 这件事中,这双眼睛的主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特别是他的眼睛有何特点?向你传达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感受?为什么?

6. 这件事中,有他人参与吗?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有何感受?

7. 在远处的这双眼睛的注视下,对你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有何变化?对未来有何期许?

这次实践,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的构思在前,充分运用了思维模型,写出的作文普遍就比上一个阶段好多了。

综上所述,在写作中通过思维模型的构建和运用,我们发现:

有模型比没模型好。学生没有那么害怕写作文了,他知道写什么了。做到中心基本明確,叙事基本真实、完整,字数达标,不至于无话可写,胡拼乱凑。

同一思维模型,不用担心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因为首先,我们的思维模型的问题的顺序是不分先后的,可任意调整,其次,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同一问中,他的经历,见解,感受均是不一样的,语言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所以最后形成的作文也就不是一样的。

运用思维模型时,在回答了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回答的问题越全面,写出的作文就越完整。学生学习写作不再是迷迷糊糊地猜测、乱碰,而是明明白白学作文,明明白白写作文,明明白白读文章和改文章。

【参考文献】

[1] 张海香. 初中作文教学窘境及教学建议[J]. 中学教学参考,2011(7).

[2] 马正平. 高等写作学引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文模型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自制空间站模型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写作文的烦恼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小丁写作文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模型小览(二)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