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红狐》说课稿

2018-01-15朱文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52期
关键词:红狐常怀散文

朱文华

一、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为学生创设条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品,让学生获得对作品的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掌握鉴赏回忆性散文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怀念红狐》是选自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中的一篇散文,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篇,是当代青年散文家刘志成的散文名篇,属于回忆性的散文。文章通过描述人与狐的感人故事,传达出作者平等善待世间万物、亲和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愿望。另外,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还有两个写作特点:一是時空交错的结构安排,一是传神的细节描写。所有这些,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和鉴赏。

三、学情分析

首先,从语文的认知结构上看,高二学生对叙事性散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散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篇文章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篇,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应该不难。但在主旨层面,学生虽能把握文章“善待生命,常怀悲悯之心”的主旨,但却很难自觉意识到每一种生命的平等,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其次,从阅读和写作能力看,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都很巧妙,而学生平时在写作记叙文时很少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所以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长期封闭的学校生活,使学生很少关注社会和自然,《怀念红狐》有利于培养学生这些意识,进而让学生去思考本质的、原始生命形态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怀念红狐》时,主要是立足文本阅读——初读,比较阅读,再次阅读。这样带领学生多读,读中品,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多思考,多感悟,以此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诵读法:《怀念红狐》平淡朴实,亲切自然,感情真挚,只有让学生多读,学生才能感受其间蕴涵的深刻含义。

2.问题教学法:设计几个有价值的前后密切联系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

3.合作研讨法:安排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与文本对话,概括文本内容;2.了解事情的“意义”并分析触动心弦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研习、合作学习,获得个性化的阅读认知,形成鉴赏能力;2.掌握散文选材、剪裁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3.鉴赏并运用细节描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平等善待生命、常怀悲悯之心的情怀。

基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难点为:能力目标1、2和情感目标中的“善待生命、常怀悲悯之心”确定为教学重点,而把能力目标3和情感目标中的“平等善待”确定为教学难点。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只有意蕴独特的事情,才能让人深藏于心;只有触动心灵之弦的事情,才能令人难以忘怀;只有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才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当代著名散文家刘志成的《怀念红狐》。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通过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特色。

(三)比较阅读,品味鉴赏。

1.投影删减后的文本,比较和教材中文本的不同;2.分组讨论,合作赏析被删减的文字;3.总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再读文本,合作探讨。

1.投影北城的评价,引出对文本最后一节的理解;2.学生朗读最后一节,探究最后一节的内涵;3.投影史小溪的评价,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讨论交流。

联系读过的相关文章或者了解的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

文章以回忆的方式,采用时空交错的结构思路以及亦庄亦谐的语言、细腻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姿态,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珍贵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随意践踏,我们应该平等善待世间万物,亲和每个生命,常怀悲悯之心。

(七)布置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它们也许非常平凡、琐细,但却让你难以忘怀。请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叙事性散文。要求:1.学习运用《怀念红狐》中合理安排结构的方法;2.运用细节描写。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狐常怀散文
四德为首,万民常怀
我与风
小红狐脱险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闲 赋
这才是真正的PS高手
数字金字塔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被春天遮蔽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