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018-01-15陈芳王丽董瑞丰刘宏宇齐健

百姓生活 2018年1期
关键词:南仁东天眼

陈芳++++王丽++++董瑞丰+++刘宏宇+++齐健

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从壮年到暮年,在20多年里,南仁东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2016年9月,我国在贵州省平塘县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之中,建成目前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投入试运行、调试观察。

2017年10月10日,距“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不到一个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天眼”已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而对脉冲星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宇宙的起源,并为航天器星际航行提供精确导航。有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用了这样的标题:《告慰南老,“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

20多年只做这一件事,“天眼”项目就像为他而生

1945年出生的南仁东,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经历“文革”动乱,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在东北一个无线电厂,一干就10年。改革开放后,他代表中国天文台的专家,曾在国外著名大学当过客座教授,做过访问学者,还参加过10国大射电望远镜计划。这位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八字胡,牛仔裤,个子不高,嗓音浑厚。手往裤兜里一插, 南仁东精神头十足,总是“特别有气场”。寻找外星生命,在别人眼中“当不得真”,这位世界知名的天文学家,电脑里却存了好几个G的资料,能把专业人士说得着了迷。自从建中国“天眼”的念头从心里长出来,南仁东就像上了弦一样。

24年前,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坐不住了,对同事说:我们也建一个吧!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

有人告诉他,贵州的喀斯特洼地多,能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天眼”台址,南仁东踏上了从北京到贵州的火车。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开了近50个小时,来来回回坐着,车轮不觉间滚过了10年。

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不少地方连路都没有,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1998年夏天,南仁东下窝凼时,偏偏怕什么来什么,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山洪裹着砂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时任贵州平塘县副县长的王佐培,负责联络望远镜选址,第一次见到这个“天文学家”,诧异他太能吃苦。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挂在山腰间,要是抓不住石头和树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王佐培说:“他的眼睛里充满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

“天眼”之艰,不只有选址。这是一个涉及领域极其宽泛的大科学工程,天文学、力学、机械、结构、电子学、测量与控制、岩土……从纸面设计到建造运行,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天眼”之难,还有工程预算。有那么几年时间,南仁东成了一名“推销员”,大会小会、中国外国,逢人就推销“天眼”项目。

“天眼”成了南仁东倾注心血的孩子。他不再有时间打牌、唱歌,他说话越来越开门见山。审核“天眼”方案时,不懂岩土工程的南仁东,用了1个月时间埋头学习,对每一张图纸都仔细审核、反复计算。即使到了70岁,他还在往工地上跑。为了一个地铆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放下筷子就跑去工地,生怕技术人员的测量出问题。

一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天眼”,看似一口“大锅”,却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南仁东病逝的消息传来,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一场:“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一直在跟自己较劲

“天眼”曾是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计划。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口径500米的中国“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

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不仅是研究天文学,还将叩问人类、自然和宇宙亘古之谜。在不少人看来,这难道不是“空中楼阁”吗?

“一個野心勃勃的计划。”国际同行这样评价。

中国为什么不能做?南仁东骨子里不服输。

中国“天眼”——这是南仁东念兹在兹的星空梦。“对他而言,中国需要这样一个望远镜,他扛起这个责任,就有了一种使命感。”“天眼”工程副经理张蜀新与南仁东的接触越多,就越理解他。

“天眼”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每个领域,专家都会提各种意见,南仁东必须做出决策。这位“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每个细节,南仁东都要百分百肯定的结果,如果没有解决,就一直盯着,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还懂土建?

“天眼”总工艺师王启明说,科学要求精度,精度越高性能越好;可对工程建设来说,精度提高一点,施工难度可能成倍增加。南仁东要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有一次跟张蜀新说:“你以为我是天生什么都懂吗?其实我每天都在学。”的确,在张蜀新记忆里,南仁东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每天都在琢磨各种事情。

2010年,因为索网的疲劳问题,“天眼”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风险。时年65岁的南仁东寝食不安,天天在现场与技术人员沟通。工艺、材料,“天眼”的要求是现有国家标准的20倍以上,哪有现成技术可以依赖。南仁东亲自上阵,日夜奋战,700多天,经历近百次失败,方才化险为夷。endprint

大窝凼施工现场,工棚是3栋呈C形摆放的钢板房,一点一滴都能看出工地上的生活极其节俭。每个房间住4个人,洗浴、侧所全是公用,食堂里做的是大锅饭菜。大家说,南仁东老师到现场,也过着这样的“集体生活”。

两年前,已经70岁的南仁东查出肺癌,动了第一次手术。家人让他住到郊区一个小院,静养身体。他的学生、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苏彦去看他。苏彦宽慰南仁东,终于可以过清闲日子了。往日里健谈的南仁东,过了半晌,才说了一句:“像坐牢一样。”人们说,为了“天眼”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一直在跟自己较劲。

他的性格里有股子“野劲”, 对世界却有一颗柔软的心

南仁东的性格里有股子“野劲”,想干的事一定要干成。

2014年,“天眼”反射面单元即将吊装,年近七旬的南仁东坚持自己第一个上,亲自进行“小飞人”载人试验。这个试验需要用简易装置把人吊起来,送到6米高的试验节点盘。在高空中无落脚之地,全程需手动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下来。

从高空下来,南仁东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但他发现试验中的几个问题。“他喜欢冒险。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劲头,是不可能干成‘天眼项目的。”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

“天眼”现场有6个支撑铁塔,每个建好时,南仁东总是“第一个爬上去的人”。几十米高的圈梁建好了,他也要第一个走上去,甚至在圈梁上奔跑,开心得像个孩子。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是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来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他也时常告诉学生,科学探索不能太功利,只要去干,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南仁东其实打小就“野”。他是学霸,当年吉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工作10年后,因为喜欢仰望苍穹,就“率性”报考了中科院读研究生,从此在天文领域“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涉猎之广泛,学识之渊博,在单位是出了名的。即使是年轻时代在吉林通化无线电厂的那段艰苦岁月,南仁东也能苦中作乐。工厂开模具,他学会了冲压、钣金、热处理、电镀等“粗活”。土建、水利,他也样样都学。

面容沧桑、皮肤黝黑。这位外貌粗犷的科学家,对待世界却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天眼”馈源支撑塔施工期间,南仁东得知施工人员大部分来自云南的贫困山区,家里非常艰难,便悄悄打电话给“天眼”工程现场工程师雷政,请他了解工人们的身高、腰围等情况。

当南仁东第二次来到工地时,随身带了一個大箱子。当晚他叫上雷政提着箱子一起去了工人的宿舍,打开箱子,都是为工人们量身买的T恤、休闲裤和鞋子。南仁东说:“这是我跟老伴去市场挑的,大伙别嫌弃……”回来路上,南仁东对雷政说,“他们都太不容易了。”

第一次去大窝凼,爬到垭口的时候,南仁东遇到了放学的孩子们。单薄的衣衫、可爱的笑容,触动了南仁东的心。回到北京,南仁东就给县上干部张智勇寄来一封信。“打开信封,里面装着500元。南老师嘱托我,把钱给卡罗小学最贫困的孩子。他连着寄了四五年,资助了七八个学生。”张智勇说。

在南仁东学生们的眼中,他就像是一个既严厉又和蔼的父亲。

2013年,南仁东和他的助理姜鹏经常从北京跑到柳州做实验,有时几个月一连跑五六趟,目的是解决一个十年都未解决的难题。后来,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

“我太高兴了,以致有些得意忘形了。当我第三次说‘我太高兴了时,他猛浇了我一盆冷水,提醒我,作为科学工作者,一定要保持冷静。”姜鹏说。

2017年4月底,南仁东的病情加重,进入人生倒计时阶段。当时,他的学生甘恒谦正在医院做一个脚部小手术。一天,甘恒谦突然发现老师南仁东夫妇拎着慰问品来病房看望自己,这让他既惊讶又感动。

不是院士,也没拿过什么大奖,但南仁东把一切看淡。一如病逝后,他的家属给国家天文台转达的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天眼”,就是他留下的遗产。还有几句诗,他写给自己,和这个世界: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

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进入它无垠的广袤。”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仁东天眼
南仁东:志在长空牧群星
天眼刷“锅”记
南仁东 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海归无冕科学家南仁东——“中国天眼”缔造者
中国的“天眼”
高轨“天眼”诞生记
神秘的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