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者,意也

2018-01-15曹文忠北京行知堂中医研究院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傅青主叶天士名医

文 曹文忠 北京行知堂中医研究院

口音类似的人一定是老乡;相貌相仿的人多半有亲缘。由此及彼,可以大略知道某地的风俗或某人的身世。跟这差不多,语言学家考证某个字的真实概念,往往通过另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来推求。比如《释名》云:“篱,离也”,是说用柴禾、竹枝扎成的篱笆短墙,稀疏间隔参差,远远望去就像离离原上之草。中医之“医”,也可以用类似的声训方法表达,而且有趣的是远不止一种,“医者,意也”便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

医者意也,是一种素质

医者,意也,“意”即志,神志也。医者,意也,是良医治病的法宝,也是庸医害人的帮凶,是矜持自得之辈的枕中秘,也是沽名钓誉之徒的口头禅。拂清种种幻像,它原来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一种神奇。

医者,意也,首先是大医临证时一种至精至诚又至繁至复的思辨行为。它包括经验直觉、综合分析、果敢判断。其专致凝神有如《庄子》中的佝偻者捕蝉,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知有蝉;其细微复杂,则如在荆棘的尖儿上雕刻一只栩栩如生的猕猴。后汉针灸大师郭玉说:“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序》中继承了这个观点,也认为:“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在,言不能谕。”正因如此,其中精微幽绝之处,虽父不能传子,虽夫不能授妻,何况师徒?所以,将门常出虎子,而大医绝少嫡传。

医者,意也,有些仿佛文学、书画、音乐诸艺术门类中的灵感,乃由时机诱发积蕴而来。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礼记》则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之说,不是指父子相承行医三代,而是指《黄帝针灸经》《神农本草经》《素女脉诀》三世之医学经典。《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不习三书,不可言医。没有知识的积累,临床的锻炼,怎么会有熟能生巧?又如何会妙手偶得?

清代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医者意也,用药不用意治未有效,必以意求。苟意入玄微,理自洞解,然后用药无不验。”这样的观点恰恰有绝好的医案来佐证。清代名医叶天士曾治一难产妇,某医治疗二天罔效,母子危在旦夕,仓惶间其夫持某医方找到叶天士,天士看过药方,只加梧桐叶三片,嘱速煎服之或可救。药后,果产立下。后有医效之者,则又不灵。叶天士闻知,笑曰:“吾前用梧桐叶,以是日立秋故耳,过日用之何益?”《广群芳谱》谓:“立秋之日,乃叶落之时,至期一叶坠,故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盖桐叶当是日定落,天人合一,取其落也,故惟立秋之日用之有效。此案,某医治之其术非不精,亦非不用心,恐怕只欠灵感,叶天士显然是以意用药的高手,不能不慨叹得心会神之难。

晋·程本《子华子》言:“医者理也,理者意也。”以意用药,绝非妄投,而是意在药先,法乎自然,更离不开天道世态,物理人情。《东坡志林》卷三,苏轼记当年与他的老师欧阳修谈医药问题。欧阳先生讲,有个人得了惊悸症,医生问其得病之由,答曰乘船遇风浪惊吓所致。医乃取多年船舵木把,自被舵工手浸渍过地方刮下木末,加上丹砂、茯神等药煎服,饮之而愈。行船遇风,舵手则必紧握船舵泰然处之,而不能惊慌失措,此乃取物性相克之意。

俗话说,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这只是泛泛而言,真正的量体下药,须以意为之。“医者,意也”的过程,则是广览博求后的超脱,深思精悟后的把握,这才是“医者,意也”的神髓。

治疗对“意”有更高要求

精湛高明的医生治病不仅要有常规常法,更要有神韵和魅力。体现“医者,意也”最有说服力的是那些神奇的医案医话。

清·徐昆《柳崖外编》中专门记载有山西名医傅青主晚年逸闻,其中多蕴含以意行医和以意用药的神奇色彩。

其一,有抚军母亲患疾,延请先生视之。先生诊脉毕,大怒曰:如此高龄竟何以患此病?拂袖欲去。抚军强留婉叩,始告之,太夫人所患乃相思病也。抚军闻此,似有愠色,忍耐不发,差人问太夫人。太夫人闻言叹息说,先生真神医也,老妇于几日前看见了已故去多年丈夫的鞋,遂心中割舍不下,时时念之而得此疾。抚军听后再拜先生,先生释然,开出药方,一帖而愈。

其二,一民妇,因其夫好赌,家徒四壁,夫妻常年吵闹,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遂成气臌。其夫问诊于先生,先生随手从地上捋了几把草,郑重嘱曰,你在妇前用慢火煮之,脸色必须和悦,声调必须柔下,侍奉好饭菜外,每天需煎煮十次。三日后,妇病告瘥。有人问医理,先生说,余不过以草为媒,平其心和其气而已。此非为药理,而是人情,亦是以意用药。如果不问情由,专用苍术、香附、川芎、栀子、枳实等消胀药物,好比扬汤止沸,非釜底抽薪之法也。

粗看傅青主这二则医案抑或怪诞,细思之,其精深医术几欲成仙境。名满天下的思想家、大学者顾炎武曾三次拜访傅青主,将傅视为自己尊敬的老师,并喟然赞之曰:“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天机是什么?意也,是出自对对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禅定般修炼的结果,更是这种文化长期积淀后的升华和不经意间的迸发。没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底蕴做铺垫,医者之意是不会凭空而来的。

“医者,意也”,对针灸临床医生有更高的要求。《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中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强调医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必须精神集中,专心致志,谨候经气之得失,惟此才能达到“必先治神”的目的。这也只是对针灸具体操作即“术”的方面而言。对整个治疗过程诸如理、法、方、穴、术哪一方面都有“意”的要求。人命关天,任何一个粗疏、不经意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这应该是医生对“意”至高无尚的追求。

“医者,意也”这句代表古典中医思想的话,曾受到当代许多人的责难与否定。但若是少了这句话,不仅历代名医失去他们医学上自由创意的愉悦,所有那些精妙的医术都会变得黯然失色,便连今天对中医的叙说,亦复没有多少趣味了。

猜你喜欢

傅青主叶天士名医
傅青主,一代妇科大家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傅青主女科》经前泄水考*
叶天士棋子治病
叶天士拜师谦学
让名医们上线
医学家叶天士治贫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叶天士栀子豉汤的临床运用
傅青主治疗5色带下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