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冷的时节 最暖的呵护

2018-01-15陈其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阳气健脾体质

文陈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陈其华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40余年。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外科、男科常见疾病和疑难病症。

按照中国的传统,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代表着自然界气候的特点和变化,随之相应的,人的身体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我们要适应节气变化选择不同的养生法。小寒和大寒是每年的最后两个节气,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候,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冰团”。那么,此时我们在养生保健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起居以保暖为要

首先要特别注意头颈部、腰背部和下肢的防寒保暖,外出时要穿着舒适保暖的衣服,可戴上帽子、手套及围巾;其次坚持每晚用温水(可加入少许生姜、花椒等)泡脚,可温阳散寒,有利于加速下肢及全身的血液循环;第三是适当早睡晚起,冬天日出时间较晚,日落时间早,早晚温差大,我们应顺应自然,养成早睡晚起的习惯,尽量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活动,即《黄帝内经》所谓“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另外,要适时开窗通风,尽管冬天气温低,也应适当开门开窗,让空气保持流通,尤其在晴朗的日子,应拉开窗帘,增加日晒,以助室内阳气生长。

运动以微汗为度

运动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四季皆宜。但冬季不宜大量运动,因过量运动,出汗太多易致气津两伤、阳随津泄,而且汗后毛孔开放,容易感受寒邪。冬季可选择一些强度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跳舞等,使身体微微汗出,气血运行通畅,筋骨舒展,阴阳调和。

冬季运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寒湿之邪侵入体内;2.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因气温低,身体的韧带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都降低,容易发生运动损伤;3.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天气晴朗的上午或下午,也可在室内进行,以免受凉感冒。

饮食以温补为主

中医认为,冬季在脏属肾,是调理肾脏最佳的时期。在冬季应少食冷饮及生冷食物,多吃温热性,尤其是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生姜、韭菜、桂圆等;同时还要适当进补一些有健脾养胃和补益肝肾作用的食物,如莲子、芡实、大枣、燕窝、银耳、猪肝、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甲鱼、鲍鱼等。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进补时需同时健脾养胃以助消化;另外因为肝肾同源、阴阳互根,在温补肾阳的同时,适当补肝肾之阴,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金匮要略》中提到一道经典的温阳补肾的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最适合冬季食用。具体做法是:将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300克分别洗净后切片备用,在砂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上述食材入锅,大火煮沸后,去除浮沫,改用小火炖1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喝汤吃肉,可温阳、补血、散寒。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冬季温补不宜过量,以防出现阳气过剩,郁于体内,发为内热。

情志以平静为宜

冬季阳气蛰伏,为保证阴阳平衡与调和,首先要求精神内守,情绪平稳,不大喜大悲,不惊动阳气,使人体阳气伏藏内敛、养精蓄锐,有利于开春时阳气的升腾发越。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大多与情志密切相关,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因此安定神志、心情舒畅还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在冬季可培养一些修身养性的爱好,如养花、练字、听轻音乐、看书等,多与家人、朋友、同事交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多去户外活动,如爬山、烧烤、野炊等,尽量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情。

不同体质,养生方法有侧重

以上我们介绍的养生方法虽然具有普适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照搬。中医特别讲究辨证施治,注重因人、因地制宜,因此,不同体质、不同基础疾病、不同地域之人,在养生的具体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阳虚体质者:在冬季应更注意保暖,尤以腰部及下肢为主;可适当多进食一些温热食物,以助阳气。

气虚体质者:在保暖的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气。可适当进行伸展运动,保证气机通畅。少食用萝卜、柚子等耗气之品,多食用粳米、山药等健脾补气的食物。

气郁体质者: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绪的稳定、心情的愉悦,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和朋友同事交流;可适当多食用甜品、巧克力、橙子等,以助心情舒缓,气机条达。

湿热体质者:脾胃运化功能欠佳,所以尽管冬季寒冷干燥,也不宜多食肥甘油腻的食物;可适当选择消耗量稍大的运动,使体内湿热之邪有外出之通道。

血瘀体质者:在冬季首重保暖,同时可适当使用艾灸拔罐等方法祛除寒邪,温经通络;同时可适当加大运动量,可使身体气血运行加快,经络通畅。

阴虚体质者:应避免熬夜,宜适当多饮水,多吃甘润滋补之品,如鸭肉、百合、银耳、阿胶、甘蔗等;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如瓜子、油炸之品、酒、咖啡等。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太多,损伤津液,应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

不同地域,养生方法亦不同

我国地广物博,南北气候差异大。如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并不低,且雨水较多,所以地处南方的人们,即使在冬季,也应多食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莲子、山药、薏苡仁、红豆等。而北方地区天寒地冻,气候干燥,需特别注意润肺,平时出门时可佩带口罩,多喝水;饮食上,除进补大温大热之品,还应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子、百合、银耳等。而长江黄河流域之中原地带,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又要适当除湿健脾、养阴润燥。

小寒、大寒季节是养生的重要时期,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家要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只有冬季调养得当,来年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感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讯员陈双对本文所做的贡献)

猜你喜欢

阳气健脾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