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带动河南棉花科技输出的前景分析

2018-01-15唐中杰杨晓杰谢德意

中国棉花 2018年1期
关键词:塔吉克斯坦中亚国家银山

唐中杰,杨晓杰,谢德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

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为建设“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农业与世界高度关联,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意义重大,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世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形成全球农业国际合作新格局,有利于沿线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农业要素有序流动、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互利共赢发展[1-2]。河南省同“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经济共振点多,产业互补性强,深化产业合作空间广阔,尤其是与中亚等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合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近年来,凭借技术和实力,河南“走出去”的脚步稳健有力。从2015年开始,多家豫籍企业走入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将河南省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种子”撒播到异国土地[3]。河南经研银海公司就是在中亚开展农业科技输出起步较早、影响较大的河南涉农企业。在该公司的推动下,“银山2号”“银山1号”“豫棉54”等河南棉花品种相继在中亚推广应用。如今,在塔吉克斯坦,种植河南品种的棉田超过6万hm2,占该国棉花种植面积的30%。其中河南培育的“银山2号”还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命名为 “友谊1号”[4]。

1 中亚棉花生产概况与需求

1.1 中亚棉花概况

中亚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淡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并且为沙质土壤,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以植棉为主,是中亚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是前苏联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近年来,其年皮棉产量在100万t左右,85%用于出口[5]。塔吉克斯坦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农业发展、社会的稳定对中国边疆安全有重大意义。中塔农业合作是国家2016―2020年“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重点之一[6]。

1.2 中亚棉花生产的科技需求

多数中亚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主要种植作物为棉花、小麦、水稻、玉米、油葵、大豆。棉花是其最主要经济作物和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耕地面积的70%种植棉花。但中亚国家农业科研水平不高,新品种、杂交种全部依赖进口,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化学除草技术落后,农业整体水平相当于中国30年前的水平;棉花种植区土壤盐碱、枯黄萎病频繁发生;优良品种缺乏,棉花种子科技含量低下。使用的棉花种子是前苏联时期的老品种,品质差,产量低,且没有适宜当前生产需要——麦棉两熟的棉花品种。而中亚国家急需提高粮食和棉花产量和改进农业落后状况,因此市场对农业科研新产品、新技术刚性需求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前景广阔[7]。

2 河南棉花科技优势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育种是河南棉花科研的代表和主导,在杂种优势利用和抗病、抗逆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其中抗病(黄萎病)育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2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育种组被评为农业部遗传改良科技创新团队。“十五”以来,该团队以高产、优质、抗病虫为棉花育种目标,先后培育出广适高产棉花品种银山2号、高产抗病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豫杂35等系列棉花品种16个,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8个,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11项。其中,列入国家重点推广计划的新品种3个,累计推广333.3万多hm2,创社会经济效益60多亿元,为河南乃至全国棉花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选育的代表性品种有豫杂35、豫棉19号、豫棉21号等。

2.1 年种植面积超6.667万hm2(百万亩)的国审转基因抗虫杂交种——豫杂35

豫杂35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代表品种,在杂交棉品种的产量、抗性和品质同步改良提高等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先后通过河南省(豫审棉2003006)和国家(国审棉2006014)审定,2009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是河南省唯一的年种植面积超6.667万hm2的转基因抗虫杂交种,2009年作为农业部重点推荐品种在全国推广,并在新疆创造出每公顷产籽棉12.3 t的高产纪录。据统计,豫杂35累计推广80多万hm2,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8.4亿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011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

2.2 河南省培育的第1个国审矮秆中早熟棉花品种——豫棉19号

豫棉19号(原名:春矮早)株高只有70~90 cm,生育期125 d,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9],1998―2003年推广面积均占河南省棉花面积的50%左右,是河南省棉花生产的当家品种,累计推广94.2万hm2,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3.5亿元。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3 高抗枯、黄萎病的国审棉花品种——豫棉21号

豫棉21号199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200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0],2000年获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2000年至今被定为国家棉花抗病鉴定的抗病对照。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连续4年接菌鉴定,平均枯萎病病指4.1,黄萎病病指9.4,达到双高抗。该种质被国内多家棉花育种单位引用,已育成了20多个棉花新品种(系),是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重要种质之一。该品种累计种植推广72.54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6.7亿元,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4 面向科技输出的豫棉、银山系列棉花新品种

豫棉、银山系列棉花品种是河南科技输出的主打品种,其中银山 1号[11]、银山 2号[12]、银山 4号、银山6号和银山7号[13]等5个棉花品种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豫棉50[14]、豫棉54[15]和银山14号[16]是针对中亚国家棉花种植由单一种植转向麦棉连作而培育的、适应中早熟种植模式的后备棉花品种。

3 河南棉花科技输出的基础与成效

河南棉花科技输出始于2011年9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经研银海公司联合在吉尔吉斯斯坦引种试种,之后又在乌兹别克斯坦推广种植。在此期间,对中亚国家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风土人情、政策、政治环境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为河南棉花在塔吉克斯坦的成功推广奠定了基础。2012年银山2号在塔吉克斯坦开展高产示范,籽棉产量达到每公顷6 t,是当地平均产量的2.4倍,创造了塔吉克斯坦的棉花高产纪录,得到总统的亲自命名。目前,豫棉系列棉花品种在塔吉克斯坦年种植面积6万多hm2,超过塔吉克斯坦棉花总面积的30%,特别是推广的小麦-棉花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开创了塔吉克斯坦种植历史的新篇章。

豫棉(银山)系列棉花品种在中亚引种的成功,得到中亚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中国农业部、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对加强中亚农业合作、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增进了两国友谊。为此,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4]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跟踪报道。2015年6月22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一行在塔吉克斯坦考察经研银海公司,并鼓励其为实施“一带一路”、巩固与塔吉克斯坦的传统友谊做出新贡献。

4 河南棉花科技输出的前景分析

4.1 河南棉花科技输出的有利因素

目前,河南已与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就深化农业等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一带一路”建设中,“河南农业”也已走出国门,渐渐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因此河南棉花科技输出的前景将更加乐观。

4.1.1“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河南棉花科技输出提供保障。2017年5月14日至15日,有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以及130多个国家的约1 500名各界贵宾出席的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先进农业思想的交流,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带来更多机会,而这其中就包括农业“走出去”,就是把中国在农业发展历史中的理念、技术、设备输入到“一带一路”沿线一些生产相对落后、科技力量薄弱的农业国家。河南棉花科技输出正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科企联合,实现农业“走出去”。

4.1.2中亚棉花生产为河南科技输出提供发展空间。中亚五国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棉花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农业的支柱产业。灌溉方便、光热资源丰富等便利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支持、市场广阔等社会经济条件是中亚棉花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优良品种缺乏,棉花种子科技含量低下,严重制约了中亚地区棉花的生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适应当前生产需要的麦棉两熟棉花品种,提高粮食和棉花产量,改善农业落后状况。这些国家市场对农业科研新产品、新技术刚性需求大,因此,农业新技术推广前景广阔。在棉花生产上,中亚与河南具有较强互补性:河南是中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在棉花科研育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1套行之有效的棉花科研及技术推广体系,可以与中亚国家开展广泛的农业科技合作。

4.2 河南棉花科技输出的建议

4.2.1坚持科技先行,强化国际合作。科技人员要走出去,从棉花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深入了解中亚棉花种质资源、棉花生产需求以及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加强与中亚特有棉花种质资源的互相交流,积极开展棉花新品种选育。同时,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双方棉花育种和生物技术相关领域专家,围绕棉花抗旱耐盐碱、株型和早熟等方向,开展棉花功能基因组和遗传改良等国际合作研究。

4.2.2重视科企联合,打造科技园区。加强科企联合,在中亚国家建设棉花科技园区。在突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积极争取国内外经费资助,援助农资、农机具等,提供现代棉花种植技术及优良品种,开展联合试验示范。

4.2.3针对生产需求,选育棉花品种。在前几年棉花引种推广基础上,根据中亚国家棉花生产需求,特别是针对中亚国家棉花种植由单一种植向麦棉连作的动向,立足于河南棉花科技输出优选高产、优质、抗病、早熟等不同类型的棉花示范推广新品种。

4.2.4围绕生产难题,开展配套研究。为推动中亚国家棉花生产发展,除了选好品种,还要改进栽培、管理技术。根据中亚无霜期短、积温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土壤盐碱重等特点和当地棉花生产实际,在参照新疆膜下滴灌、双膜覆盖的基础上,开展棉花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5 结语

河南棉花科技输出,不仅可直接促进中亚国家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的提高,还可培养大量农技人员,为当地留下一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带动就业;另外,中亚国家生产的棉花还可以直接通过贸易公司回流到中国,尤其是河南市场,返销国内、反哺河南。小小的一粒种子,通过以其为主体的科技输出,既可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又可传递友谊,真正实现双赢。

[1]毛树春,李亚兵,支晓宇.“一带一路”棉花产业研究[J].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5(6):1-3.

[2]毛树春,李亚兵,支晓宇,等.“一带一路”沿线棉花产业展望[J].农业展望,2015(11):46-50.

[3]宋晓东.河南农业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J].河南农业,2017(17):卷首语.

[4]李运海.河南棉花种子火到 “一带一路”[N].河南日报,2017-05-09(7).

[5]刘晓宇.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6):271-274,295.

[6]于敏柏,娜姜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塔农业合作[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10):21-23.

[7]钱静斐,薛桂霞.“一带一路”推动我国与中亚地区棉花产能合作[N].中华合作时报,2017-06-02(8).

[8]王涛.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棉品种GS豫杂35、豫杂37的选育及其应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房卫平研究员成果展示[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7):57-58.

[9]房卫平,王家典,孙玉堂.棉花抗黄萎病种质豫棉19、21号的抗性遗传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3(7):14-44.

[10]马惠平,房卫平,孙玉堂.豫棉21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表现[J].作物杂志,2001(1):43-44.

[11]谢德意,吕淑平,冯复全.短季杂交棉新品种银山1号[J].中国棉花,2005,32(5):16.

[12]李伟,田俊峰.杂交抗虫棉高产冠军银山二号栽培要点[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11):52.

[13]唐中杰,谢德意,赵元明.银山7号棉花新品种的选育及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36-37.

[14]唐中杰,房卫平,吕淑平.转基因杂交棉‘豫棉 50’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农学学报,2017(4):1-4.

[15]谢德意,房卫平,李武.优质、高产棉花品种豫棉54选育[J].中国棉花,2017,44(8):34-35.

[16]唐中杰,房卫平,赵付安.棉花品种银山14号的选育及其简化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16,43(12):37-38,42.

猜你喜欢

塔吉克斯坦中亚国家银山
既要GEP也要GDP 普洱的绿水青山正成为金山银山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国家的贸易变迁研究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
1~2月份塔吉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1万t
1-9月份塔吉克斯坦煤炭产量超过120万t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