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大畏:我想把中国的神变成人

2018-01-15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祝融神话中华

钟 菡

艺术家档案

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吴兴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上海国画院执行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国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曾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连环画绘画创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质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绘画创作三等奖。其作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人民的儿子》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施大畏就在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室里开始了他的“神画”创作。中华神话题材绘画创作,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项目》系统文化工程的一部分。为何要画神话故事?施大畏介绍,画神不等于变成“有神论”,而是为了找寻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科学”地画神话故事

施大畏画的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故事很简单,祝融和共工打仗,因为水火不能相容。共工失败了,一怒之下把不周山撞倒,天上出现了窟窿。天塌了下来,怎么补上?女娲就把神龟的四只脚砍下来,撑在那里,于是从这天开始,有天纲,有地维,人世间有了规矩。

女娲、伏羲、祝融、共工是画面中的四个重要人物。共工在战斗中输了,于是画在底下,上面的形象是祝融,当中的骷髅象征死亡,前面有个太阳,象征火和光明,下面的则是水。画面中还有蛇的形象,因为相传女娲是人首蛇身,这是先民对蛇的图腾崇拜,左下角神龟也是重要的元素。共工与祝融之争、伏羲之死、女娲补天等情节全部融合在一幅画里,画面中有时空交叉,有双线并行,像是复调的话剧结构,每个环节都有故事。“这是壁画的创作方式,也是中国传统的表现手法。从理论上讲,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施大畏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跟中国神话故事,看似毫不搭界的东西,施大畏却将它们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过去在画中讲一个时间段的东西,我们现在把时空限制打破了,自由地发挥。当你把理论解决后,创作其实很自由,但自由中也有严谨。我改了又改,已经把纸擦得发黑了,要把里面的逻辑关系讲清楚,包括情节的逻辑、人物安排的逻辑。”

神话是一种思维密码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最终讲了什么?施大畏觉得,战胜的祝融是好是坏不重要,战败的共工好坏也不重要。在特定环境下,各部落通过争斗最终建立了规矩是最重要的。1995年,施大畏创作过一幅《大禹的故事》作品,这是他的第一张“神画”。他很想把这个故事拍成写实的电影,人们也许会先在中华艺术宫的外面看到这样的浮雕作品。

最近,“博特罗在中国”画展正在中华艺术宫展出。最让施大畏难忘的,是博特罗说他的画里面流着哥伦比亚的血,而且,这是别人能够认同的血。“于是我想到中国画发展到今天,面临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际性,什么是民族性?有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实那句话是,民族最优秀的是世界的。”他觉得,在多元化国际语境中掌握话语权,像博特罗这样,心中要有根,“有根你就有思考,会继续往前走。”

为何要画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中有开天辟地的精神,这是区别于西方创世纪的宇宙观,有中华先民“天人合一”的科学观念,以及以中原为舞台的各民族融合的文化传统。“这是一种思维的密码,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真正进入创作时,在造型上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神”长什么样子,怎么表现?施大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希腊把神变成人,今天我想把中国的神也变成人。“为什么中国的神没有变成人?因为他没有爱,在天上飘着,一旦他爱人,就有了人性,就变成了人。达·芬奇那幅《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何感人?过去宗教画里是没有感情,神的脸是板着的。蒙娜丽莎的一笑,文艺复兴了。”他想在画中体现神对人的爱,比如鲧盗取息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话的核心就是爱字,爱人类,爱这个世界。这些远古部落的首领为何得到人们的爱戴?因为他们有颗爱人们的心,文化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 《牧归图》 施大畏

画神不等于“有神论”

画神不代表就是“有神论”,施大畏反复强调,画这个题材是为了追寻民族精神,神话创作工程绝不是一场造神运动。我们在过去造了很多神,像是洛神赋、永乐宫壁画,各种道教里的神仙应有尽有,但是,这些在神话创作工程中都不重要,“精神的谱系是最重要的。”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画一百张画,也许解决不了一个理论问题,但是给大家提个醒,什么是文化,怎么是坚守,艺术家以什么心态面对文化?我们开座谈会时,俞晓夫有句话很经典,他说我们现在搞神话创作,有一种文艺复兴的味道。”

“迷茫是因为对历史不清楚,缺少文化自信。我们许多言论的失序也是因为失去了评判标准,大家都在找理由,找答案,找源头。源头在什么地方?当我们重新静下心来,发现应在神话故事中找寻经历五千年生生不息、支撑我们这个民族走到今天的文化精神。”施大畏说:“文化精神找到了,文化自信就产生了。我们要补上文化的短板,为民族铸魂塑魂。”

猜你喜欢

祝融神话中华
爱情神话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奇妙之旅
喜贺祝融车登上火星
《红楼梦中的神话》
祝融胜共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神话”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