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D在系统性血管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8-01-14张丽君刘祎琪焦依琳

关键词:树突免疫调节单核细胞

张丽君,刘祎琪,焦依琳,王 天*

(1.首都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北京 1000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00)

VD是人类生命必须的营养素之一,机体通过自身合成及从食物中获取,体内的VD先后在肝和肾中进行两次羟基化,形成它的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1,25-(OH)2D3与细胞核内的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诱导与由视黄酸激活的X受体的异二聚化,再与响应VD的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特定DNA序列元件(VDRE)结合,诱导或抑制基因转录,从而调控许多蛋白质的合成,发挥VD的免疫调节作用[1]。除非特指,下文中所述VD均指1,25二羟维生素D3。

1 VD的免疫调节作用

1.1 VD对固有免疫的调节作用

(1)VD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VD对单核巨噬细胞的调节是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核心部分。VD与单核细胞的VDR结合,上调CD14的表达,而感染后阶段又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下调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的表达[2]。Ojaimi等发现,VD缺乏患者只有当VD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刺激TLR2表达增加,而当无感染者VD水平较低时,TLR2的表达下降、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IL)-6表达增加。VD还能使单核细胞处于低反应的状态,可能在感染后期起到阻止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另一方面,VD可促进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增加巨噬细胞表达抗菌肽,增强巨噬细胞趋化和识别、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VD还可以下调单核细胞铁调素的表达,减少细胞中的铁浓度,限制病原体在细胞中的增殖。(2)VD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VD可以抑制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同时又能阻止幼稚树突状细胞向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化[3],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研究显示[4],VD可以造成核因子NF-κB表达的下降,减少IL-12的分泌和增加IL-10的产生。

1.2 VD对获得性免疫的调节作用

(1)VD对T细胞的作用。休眠状态的T细胞不表达VDR,活化的T细胞才可以表达VDR。VD直接作用于活化的T细胞时,可以抑制其增殖,但VD对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弱于对CD4+T细胞的作用,而VDR却可以在CD8+T细胞中高表达,因而可以推测VD对CD8+T细胞有潜在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5]。VD能通过抑制PKCδ/EPK通路促进CD11a、CD70、CD40L的DNA甲基化,从而抑制CD4+T细胞活化。VD还可以促进CD4+T细胞分化时偏向Th2细胞[6],抑制Th1淋巴细胞增殖并减少其分泌干扰素(IFN)、IL-2及TNF等促炎因子,促进Th2增殖并上调IL-4和IL-10等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VD还能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的生成,通过Treg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免疫反应。此外,VD可以抑制Th17的分化、维持和转录[7];可以在体内减少IL-17的分泌,从而使机体避免产生过度炎症反应[7-8];可以抑制IL-21、INF-γ的产生,诱导T细胞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2)VD对B细胞的作用。VD可以通过Th2细胞间接作用于B细胞,抑制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9],还能通过活化的B细胞表达的VDR介导直接抑制B细胞,促进其凋亡,也可以促进B细胞向记忆细胞分化。

2 VD在系统性血管炎中的作用

2.1 VD与TAK

根据Fatma等对36例TAK患者的研究,TAK患者血清中VD水平显著下降,且VD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疾病活动指标之间没有相关性,与年龄、是否手术、是否有难治性疾病也没有关系。VD抑制患者T细胞增殖,而且对Th1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Th2[10-11]。VD可以降低Th1细胞的活性,减少IL-2、IFN-γ的分泌,上调Th2细胞活性,增加IL-5、IL-10的产生,导致Th2样反应。VD会抑制IL-6的表达,在大血管炎中抑制Th17细胞主要细胞因子的表达。Fatma等的研究虽然揭示了TAK与VD有相关性,但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小,而且未提及太阳辐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并不能完全阐明VD对TAK患者的作用。

2.2 VD与BD

在BD发病过程中,Th1型免疫反应占优势,Th2和Th17参与其发病,而VD在BD患者中可以通过树突状细胞抑制Th1、Th17型免疫反应。此外,BD患者血浆中VD水平普遍比健康人低,且VD水平与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水平呈负相关,而活动期BD患者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表达增加,说明VD水平与BD可能存在相关性。研究发现,VD缺乏的BD患者补充VD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所改善。但因为内皮功能障碍在疾病进展中不起主要作用,且VD可以改善非B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另外研究的随访时间也不足以检测临床效果,所以VD对BD的治疗作用并不确定。

2.3 VD与GCA

目前尚无针对VD与GCA相关性的研究。但在GCA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在IL-12作用下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在IL-23作用下分化为Th17细胞。Th1细胞产生的IFN-γ有活化巨噬细胞的作用,巨噬细胞活化后又释放促炎细胞因子,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强度[12]。而VD可以降低IL-12、IL-23的分泌;能抑制Th1型细胞增殖,使其分泌IFN-γ减少;还会抑制Th17细胞免疫反应,减少促炎症因子IL-17的分泌。所以可以推测,VD对GCA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自身免疫调节中,VD通过胞内VDR介导增强或抑制固有免疫,抑制获得性免疫。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在一定程度内补充VD及其衍生物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有控制作用。VD作为新型免疫调节剂,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树突免疫调节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小鼠臂丛离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与形态退变的影响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神经元树突棘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中药混合粉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负载HBcAg对慢性HBV感染患者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功能影响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