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凌云教授从脾论治原发性肝癌

2018-01-14林泽师伍惠惠周凌云

关键词:中医学院肝区甲胎蛋白

林泽师,伍惠惠,周凌云*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也较高。据2015年的流调显示,2012年全球新发肝癌患者78.25万(居癌症发病第6位),死亡患者74.55万(居癌症死亡第2位),其中肝癌发病及死亡患者数上,中国则占半数以上[1]。肝癌的特点为发病隐匿,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号称“癌中之王”。待患者出现症状前来就诊时,多半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且术后复发转移率也较高,往往使患者人财两空。因此,中医药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1 病因病机

古代中医中并无肝癌之名,追溯古代的文献记载中“肝积”、“积聚”、“肥气”、“臌胀”、 “黄疸”等描述多与肝癌相类似,现代中医学者大多倾向其归属于“积聚”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肝脉急甚为恶言,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中藏经.积聚瘕杂虫论第十八》曰:“积聚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盖因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搏,交合而成也。积者系于脏也。”《圣济总录.积聚统论》指出:“胁者为隐见于腹内,按之形证可验也。瘕者为瘕聚,推之流移不定也。癖者,僻侧在于胁肋。结者,沉伏结强于内[2]。”又曰:“然有得之于食,有得之于水,有得之于忧思,有得之于风寒。凡使血气沉滞留结而为病者,治须渐磨溃削,使血气流通,则病可愈矣[3]。”《医学入门》提出“五积六聚皆属脾[4]”论,更是成为现代临床健脾理气之法治疗肝癌的理论根源。

2 治则治法

基于肝癌的病因病机,遵从扶正祛邪的原则,强调调理脾胃的重要性。针对不同时期的肝癌患者,早期患者当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中期患者攻补兼施;晚期患者则以扶正为主,辅以祛邪。而重视调理脾胃的思想要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因为脾胃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5],正所谓“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对人身正气的恢复至关重要,正气得复,则可抗邪于外。

3 病案举例

患者孙某,男,84岁,省级离休老干,2017年3月17日因“右侧肝区疼痛一周”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干保科门诊,疑胆管结石复发,遂行腹部+泌尿系彩超示:右肝实质内近左右肝管汇合处可见大小约3.1×2.7 cm的混合回声团,形态尚规则,边界欠清晰,彩超检测血流情况的结果表达(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结果:1.右肝内混合回声团,性质待定。2.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增宽。3.胆总管内高回声团,结石。遂建议患者进一步抽血查肿瘤标志物,行腹部CT,必要时行PETCT检查,但患者及家属拒绝进一步检查。处方: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1粒,口服,3次/d。如遇不适,我科随诊。一月后,患者疼痛无缓解,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干保科抽血查甲胎蛋白:422.17 ug/L。建议其住院进一步治疗,但患者及家属拒绝。一月后复查肿瘤标志物(2017年5月28日贵州省人民医院)示:非小细胞癌原2.44 ug/L;甲胎蛋白855.08 ug/L。半月后复查肿瘤标志物(2017年6月15日贵州省人民医院)示:甲胎蛋白941.12 ug/L。

半月后复查肿瘤标志物(2017年6月26日贵州省人民医院)示:甲胎蛋白1306.00 ug/L;非小细胞癌原3.36 ug/L;糖类抗原s100 0.138 ug/L。患者于2017年7月27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复查腹部CT示:肝右叶见以较大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大小约50×53×50 mm,边界清,临近胆管受压、稍移位。2017年8月22日患者因肝区持续疼痛难忍,再次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复查甲胎蛋白示:2010.00 ug/L;复查腹部CT示:肝右叶见以较大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大小约56×58×55 mm,边界清,临近胆管受压、稍移位。检查所得:1.胆总管多发结石并低位性胆道梗阻。2.肝右叶占位性病变,与2017-07-27CT片比较约有增大,余上述均未见明显变化。3.腹主动脉硬化。因患者及家属拒绝进一步检查,拒绝手术及化疗等西医治疗,遂2017年8月30日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干保科门诊寻求中医治疗,症见患者两肋隐痛,右侧肝区疼痛为甚,饮食睡眠欠佳,疲乏无力,病来体重明显下降约15斤,面色萎黄泛青,舌紫暗,苔少,舌中有裂纹,舌下有瘀络,脉象弦滑。处方:太子参15 g,黄芪20 g,当归10 g,柴胡15 g,白芍15 g,郁金10 g,莪术15 g,白花蛇舌草30 g,藤梨根30 g,百合20 g,枸杞子15 g,生山楂15 g,甘草6 g,鳖甲(制)20 g先煎。服药40付后,两肋隐痛减轻,但右侧肝区偶有疼痛,仍偶感疲乏无力,饮食较前有所好转,睡眠稍差,精神可,体重无持续性下降,面色萎黄,舌紫暗,苔薄白,舌中裂痕变浅,舌下瘀络较前明显减轻,脉弦滑。复查肿瘤标志物(2017-10-11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示:甲胎蛋白>1210.0 ng/ml。处方:太子参20 g,黄芪45 g,当归10 g,柴胡10 g,白芍10 g,莪术15 g,白花蛇舌草30 g,百合30 g,生山楂30 g,甘草6 g,鳖甲(制)30 g,先煎陈皮10 g,半枝莲20 g,炒酸枣仁30 g,桃仁10 g,砂仁6 g。此后每周二上午干保科门诊随诊,随症加减,每周服药5天休息2天,继服64付后,两肋无隐痛,右侧肝区无疼痛,但仍偶感疲乏无力,饮食较前好转,但近来时感食后反酸,无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睡眠较前改善,精神可,体重无明显下降,小便可,大便偏干,面色红润,舌红,苔薄黄,脉沉。复查甲胎蛋白(2018-01-10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示:33.29 ng/mL。处方:前方基础上加火麻仁15 g,芡实15 g,桑螵蛸15 g,黄芩6 g,黄精20 g,茯苓15 g,生薏苡仁15 g,金樱子10 g。

4 讨 论

肝癌患者往往由于肝气郁结,郁久而克脾,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水液不得运化输布,聚而生湿邪,久凝成痰,痰浊内阻之后,进一步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阻滞气机,病久而致脾气亏虚,气虚则血瘀,瘀久而化为毒邪,因此为痰、瘀、毒互结之症。《医原》中论述:“《经》曰:太阴为开,厥阴为阖。盖太阴脾土,得此枢而散精以升于上……厥阴肝木,得此枢而阴血以藏”。脾胃虚弱是肝癌患者的根本,痰、瘀、毒是标。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根据肝癌患者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患者自身体质等因素,选择以攻为主还是以补为主。

猜你喜欢

中医学院肝区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肝功能已正常,为什么肝区仍然疼痛?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肝区疼痛不一定是肝病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技能综合模拟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稿约
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简介
甲胎蛋白 半年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