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完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18-01-13张瑞娟

智富时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民办培养

张瑞娟

【摘 要】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逐步完善,并有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有明确的办学层次。当前,我国民办教育从大规模发展,到深化内涵发展,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做出了重要作用。在民办高校办学中,要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前提是注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注重高校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民办高校培养人才都应该是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为最终目标的,并且必须让人才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是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指标。学生毕业以后,走入社会能否快速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否将在校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可见,民办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不能一味地根据传统的经验来培养,要了解岗位需求、社会需求,开启开放式的办学模式。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的教学规划,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化和载体,在课程体系中列出了具体的规划。民办高校可以从推进一体化系列课程建设、优化程设计行业标准;两各方面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按照专业性质,将课程分类为平台和方向两类,通过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进行目标性更强的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做好课程和课堂直接的关联性,让课程安排更加系统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培养模式的更新,还是一个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紧密相连的整体,在这其中应尤为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论述。

(一)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教师作为民办高校的主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因为社会全面而充分发展的基本保障就是个体的全面和充分发展。增设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专业应用技能。再次,关注社会需求,把握企业动向。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指向于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培养方向也也应逐步趋向实践教学,这就要求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教师要随时关注企业动向,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最后,积极参与,提升自身价值。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教师不仅要把自己定位为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己在高校改革中的地位,应积极的参与到学校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验室的建立中去。

(二)加强教师管理

第一,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根据学校的培养模式的规划、专业建设的需求、现有教师和教学质量的状况、以及学生的数量来决定引进师资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数量等。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着重考察教师的实践经历,并对其从事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做出一些明确的要求。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从合作企业中聘请行业精英、技术骨干和优秀的管理人员担任技术顾问或兼职教授,参与并指导学校课程制定、学生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工作。

第二,以实践经验为重点,注重教师队伍的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教师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不够熟悉,这就导致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可制定“教师培训规划”,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将在校教师分派到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在增加教师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与企业之间产生了互动。并定期为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培训课程。

第三,制定完善的评聘制度,重视人才的发展与激励。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师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制度。

三、深化校企联合办学

校企联合办学是指用人单位与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在学科建设、领导机构、管理制度和经费运行等各方面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把学校和企业的法人实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校需要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一定支持,来改善办学条件和培养模式,企业则需要学校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

应用型民办高校还可以通过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为在校生争取更多的实习岗位,使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未来职业,从而为其毕业后走向职业奠定良好基础。借鉴德国汉诺威应用型科技大学校外实习学院的经验的相关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指引,应用型民办高校可为学生安排两次不连续的校外实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第二次实习中对第一次实习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一)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合办学

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实现校企深度联合的必备条件,实现合作教育必须要建立一个可以保障合作教育的约束性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不仅要求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认证、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确保学校的人才培养内容适用于社会的需求,还要发挥企业或行业对人才培养的带动作用,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需求,与学校商议关于专业建设、教學改革等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指导和管理。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应当是行业内的骨干企业或者模范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设备工艺、高效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力和适合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商讨有关问题,及时协调校企之间的关系。基地由学校和企业一起协商建立,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基地进行管理。在基地时,教师由学校聘请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并且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进入生产实践阶段,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并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获取相应的报酬。

(二)建立产学研运行机制

站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双赢机制,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而技术开发和人才需求则是保证其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民办高校应始终坚持以应用为主的办学理念,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加速自身发展。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践环境、实训平台或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中拥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校任教,从而扩充“双师型”师资队伍。另外,民办高校还可以通过课题立项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让学生也融入到合作项目中去,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直接反映出一所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进行应用技能操作的教师,既所谓的“双师型”教师鉴于我国传统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因素,多年来培养出的人才只擅长理论分析,而缺少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教师受传统教育制约,大部分也只能讲授专业知识,不擅长开展实践指导。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以下两个方法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是外引,从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聘请一批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作为兼职老师,实行专兼结合,填补“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足;二是内培,鼓励在校教师考取相关职业或技术资格证书,也可以与企业对接,承接企业工作岗位,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国钦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7.

[2]周长源等.构建民办普通高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

[3]唐卫民,姜育兄.中美日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民办培养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