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12

关键词:灵敏性异物特异性

宋 伟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12)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儿科常见的疾病,小儿由于各项器官及心智发育不成熟,是该病的高危多发人群,异物堵塞患者的气管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及时给予患者的必要治疗十分重要。但是正确快速地诊断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前提,选择何种高效安全的诊断方式是临床救治工作的重点。本文着重就不同放射影像诊断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3.56±1.24)岁。

1.2 临床病例入选原则

(1)所选患者均在气管镜或治疗中确诊患者的病情;(2)所选患者均表现出气管或支气管异物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听诊异常等)[1];(3)所选患者均无相关禁忌症或过敏史;(4)本研究征得医院和患者家长双方同意后开展。

1.3 检查方法

所选患者入院后均先后行X线和CT诊断;X线诊断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叮嘱家长协助护理人员稳定患者的情绪,尽量避免其挣扎,选择合适的X线诊断仪器,指导患者正常深呼吸,观察患者的肺部透亮度是否均匀,是否出现不同程度的阴影,观察患者的纵膈部位是否出现浮动情况;CT诊断检查:选择合适的仪器和频率、参数等,患者同样采取仰卧位,家长和护理人员积极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能够安静接受相关检查,经后期处理重建CT图像,观察患者的异物存在的位置,分析患者肺部异物特征。检查完毕后,所选接受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1.4 疗效评价和观察指标

以气管镜检查结果为依据,比较X线和CT诊断效果,以检出率、特异性和灵敏性为观察指标,分析X线和CT诊断方法的优缺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气管镜检查明确患者的异物位置,本文所选取的60例患者中异物位于主气管内的有12例、左主支气管内有14例、右主支气管内有16例、中间主支气管内有7例,左下支气管内有6例,右下支气管内有5例。

(1)X线诊断结果分析。经X线诊断中共诊断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49例,检出率为81.67%,其中位于主气管内的有9例、左主支气管内有10例、右主支气管内有13例、中间主支气管内有7例,左下支气管内有6例,右下支气管内有4例,诊断特异性为78.33%(47/60),灵敏性为56.67%(34/60);特征异象(包括纵膈位置改变、支气管阻塞、肺气肿及肺炎等)检出率为63.33%(38/60)。

(2)CT诊断结果。经CT线诊断中共诊断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6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位于主气管内的有13例、左主支气管内有15例、右主支气管内有16例、中间主支气管内有8例,左下支气管内有3例,右下支气管内有3例,诊断特异性为91.67%(55/60),灵敏性为93.33%(56/60);特征异象检出率为83.33%(50/60)。

(3)两种诊断结果的统计学比较。CT诊断的检出率、特征异象检出率、特异性及灵敏性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存在明显差异。

3 讨 论

本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相较于X线诊断,针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实施CT诊断效果更为理想,其诊断的检出率、特异性和灵敏性均明显高于X线诊断,能够快速确诊患者的病情及异物位置,为接下来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3岁及以下儿童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的高危多发人群,患者各项器官不够成熟,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发生误吸的风险性明显增强,而且由于小儿认知能力不足,不能及时反映误吸情况,可能会延误救治的黄金时机,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支气管镜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支气管镜容易刺激患者的咽喉部及呼吸道产生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最终的诊断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啼哭、躁动,引发患者机体产生严重应激反应加剧病情的恶化,反而不利于后续病情的治疗。

除却气管镜外,CT诊断、X线诊断和胸片透视等均是临床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的常规方法,其中胸片透视对于阳性异物的诊断效果显著,安全性也较高,不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患者情绪的波动,但是其是对于阴性异物的诊断效果不佳,而且耗时较长,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患者而言,时间越长诊断治疗的不可控性就越高;X线和CT诊断的安全性同样较高,不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整个操作简单,用时较短方便快捷,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诊断的工作效率,均显著的临床应用推广优势;但是与X线诊断相比,CT诊断显然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其图像分辨率高,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示出异物的位置和大小,能够进行准确定位,而且经过图像三维重建能够有效实现立体化,有利于展示患者的气管及肺部形态[5],帮助医生有效预测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能够真实清楚展示解剖结构细节,且能够在短时间内重复操作,可有效避免放射线的反复刺激[],同时为临床疾病并情分析提供更加真实、可靠、全面的诊断依据。总而言之,CT诊断可作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的首选方案,对于CT方法未能及时诊断的患者再采用气管镜检查。

[1] 孟宪安.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6):3488-3489.

猜你喜欢

灵敏性异物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基于继电保护状态分析的电网故障诊断
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研究
血清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