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2018-01-12鄯爱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党工委共治街道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既是街乡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党的工作的创新

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5份文件,其中之一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既是街乡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党的工作的创新。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做法是通过党建引领,以基层治理机制中的14件关键事项为抓手,解决城市治理中“最后一公里”难题,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具体做法是:

通过条块关系的再造,强化街乡党工委的领导核心地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围绕基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重点工作、应急处置,“街乡”吹哨,发挥调度协调作用,部门“报到”,响应街乡党工委的领导,联合执法。“街乡吹哨”,重点是强化街道乡镇党工委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部门报到”,重点是将各类城市管理力量综合下沉、聚合到乡镇街道,通过街道乡镇这一平台实现资源和权力的有效分配。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实现机制创新,解决基层治理中协调机制不畅通的问题。

通过组织结构和队伍建设,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吹哨报到”以“下沉、赋权和增效”作为基本方向,将“整合与联动”思路贯穿其中,通过构建简约高效的街道工作体制机制来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改革涉及街道体制改革,依据街道职责任务,按照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启动街道党政内设机构改革,街道机构由原来“向上对口”的25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口”的6个部室,在社区设置社区专员,大幅度提升处置基层一线问题的效能,并以网格为依托整合协助管理员队伍,提高协管员队伍整体水平。

通过基层治理结构创新,实现“共治”与“自治”的有效衔接。北京市在街区层面实行“街巷长制”和“小巷管家”,在街区层面探索建立党建工作网络,使街区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社会活力激发的新载体,实现共治向下沉淀、自治向上拓展,两者在街区交汇。“街巷长制”是在街乡层面,将辖区内的大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具体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的管理制度,使党的群众工作通过共治、共享方法在街区发挥更大效能,使群众自下而上的诉求能更敏捷地传递到街道共治制度框架中。

通过区域化党建机制建设,形成了党领导基层共治的基本制度框架。建立了以党(工)委为核心的街乡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和代表社区公共意见的社区委员会,搭建了共治活动的各类载体;形成以街镇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调动和组织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不仅对于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难题有价值,也为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探索党领导基层治理的方式和方法提供了有效经验。

在领导理念与价值上,实现了从各自为政到统一领导,从宏大治理到微小治理的转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其实质就是要体现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发挥好党建协调会、地区管委会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单位参与社会共治、共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社会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最终破解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问题,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成体制和机制。

在领导体制与机制上,理顺条块关系,实现了从专业执法到综合执法的转变,建立责权匹配、职责清晰的高效政府。“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瞄准基层治理中“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问题,从理顺条块关系着手,制定完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清理职责清单,加强街道乡镇实体化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实现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专业化执法向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转化,通过机制创新,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在领导途径与方式上,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实现党领导下自治与共治的结合。自治与共治的有效运行就是处理好基层治理中的活力与秩序的深层张力问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探索了一种以党的领导为牵引,促进活力与秩序相互平衡的新机制。一方面,党建通过提供价值导向、人才支持、专业指导和项目引导,实现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柔性引领;另一方面,开放性的党建工作网络、平台与机制又为自治与共治运行中的资源与需求对接提供了保障,有助于公众参与基层治理活力的激发。“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形成了党领导下的自治和共治相结合的“收放有度”的社会工作机制。

在领导技术与方法上,以网格化和数字化为依托,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实现城市治理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化。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党领导基层治理,必须在领导技术和领导方法上紧跟时代步伐。北京市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中,将网格化和数字化相结合,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形成了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北京经验。为推进党领导基层治理的长效机制的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领导”与“管理”的关系。加强街道乡镇党工委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注重价值和方向的引领,避免“包办一切”。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是党带领群众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要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合理界定基层公共服务提供的边界。在公共服务边界之外,党组织要发挥引领作用,按照“谁主张、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带领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处理好组织群众与服务群众的关系。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重要的是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新时代如何处理好服务群众和组织群众自我服务之间的关系,培养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实现党对基层治理的持续领导,关键在于组织群众,不能以服务群众代替组织群众,要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处理好党的领导与社会共治的关系。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重在加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发挥党对多元共治主体的领导作用,在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向性领域下功夫,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调动社区、驻区的积极性,在塑造共识、搭建联动载体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作用,以党建带动共建,提升其他社会主体的治理能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实现共同治理。

猜你喜欢

党工委共治街道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山西农谷党工委第十次会议召开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热闹的街道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兄弟联手“上演”贪腐戏——长沙市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原书记杜旭辉兄弟腐败实录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位居“美丽西郊” 打造“梦里银湖”——访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羊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