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

2018-01-12_吴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商资本农户

_吴 烨

新型合作社是以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工商企业、农业国有企业等经营主体为核心,保证政府和市场对构建环境的提供,构建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的创新,而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得到进一步明确、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衔接,则为新型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新型合作社的创新实践

自2016年以来,各地新型合作社组织立足当地实际,建立了以激活政府、农户、村“两委”、工商资本、国有农业开发公司等五大农业发展主体利益联结为核心的新型合作社,成效显著。

创新资本联投模式。由政府整合涉农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减轻工商企业的负担,让工商企业放下包袱参与生产经营。多方投资增强活力。即以村“两委”和农户为固定主体,“工商资本”和“国有农业公司”分别组合参与投资,激活多方资本活力,有效分担投资压力。与此同时,创新农户入社方式。将土地、劳力作为投资要素,既能有效降低工商资本投入成本,又能充分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真正提升农业资源要素利用率。

创新生产联营模式。一是产业选择多样化。政府负责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村“两委”与工商资本共同协商选择具体产业,有效规避产业同质化问题。二是管理组织动态化。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地块调整,由村“两委”将入社土地集中后重新进行责任田划分,以“记工分”考勤等方式负责对农户生产效率进行动态管理,并作为收益调配依据,确保公平公正。三是生产方式标准化。工商资本按照产地环境标准、产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食品卫生标准制定生产操作规范,向农户发放种苗等基础生产资料,以合同形式规范农户生产活动。既确保产量质量,又促进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新经营联动模式。一是发挥工商资本市场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需求导向,实现由个体经销向统购统销转变。二是发挥村“两委”监管优势。村“两委”针对工商资本企业整体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保障村集体、农户利益不受损。三是发挥政府资源整合优势。在新型合作社运作过程中,政府既可以产业基金作为投入主体,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品牌打造、资金整合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调动多方积极性。

创新风险联控模式。一是生产风险对赌机制。工商资本、国有农业开发公司与农户签订期权协议,农户交纳一定的生产保证金由村“两委”代管,对比具体产业的标准产量与实际产量,在收益分配过程中进行多奖少扣,双向激励农户生产积极性,确保量质齐升。二是防范不可抗力的保障机制。由工商资本同国有农业开发公司共同设立产业发展保障基金,与农户签订不可抗力保障协议,对农户收入予以兜底。三是资金共管机制。新型合作社采取设立资金“共管账户”的方式,由参与主体共同组成产业发展资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产业发展投入资金、生产保证金、风险保障资金等进行全程规范化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创新效益联赢模式。在收益分配上,新型合作社必须明确,国有农业开发公司投入的产业发展基金是不参与分利的,只需要收回本金即可,工商资本则根据不同产业特点设定不超过40%的上限收益分配,剩余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协调分配,最大限度让利于农户和村集体。一是群众增收渠道由窄变宽。农户出地出工、全过程参与生产,依托新型合作社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利益联结机制,由过去依靠土地租赁单一财产性收入向获得财产性、经营性、务工性多元收入转变,实现收入大幅增长。二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虚向实。村“两委”通过投资、组织发动、监管三大职能的有效发挥,与农户协商确定集体收益比例,既填补了集体经济空白,积累了发展资本,又掌握了现代化农业产业运作方式,为下一阶段真正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打牢基础。三是工商企业盈利由薄变厚。工商资本依靠标准化生产得到稳定、优质的农产品来源,能够建立相对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二次加工渠道,加快品牌化发展进程,通过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投入增值。同时,由于明确了政府产业资金只投入不分利的模式,既可直接降低工商企业的资金投入,又可扩大企业收益面,有效激发企业持续参与生产经营的激情,实现收益的长期可持续。

二、进一步扶持发展新型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府对新型合作社的扶持力量。细化优先扶持新型合作社项目、提高项目建设效益的各项政策、制度,从细节着手,并落到实处,使新型合作社组织有详实、可行的制度办法,促进其步入争取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扶持的规范化发展轨道。通过资金互助、工商登记、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引导、鼓励和扶植,以全新的新型合作社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协作创新新型合作社的不同组织模式。其一,在新型合作社中,大力推广“政府+村集体+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培养所有参与者协同共生、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向优势产业区积聚,让各自优势充分发挥,让协作效应彻底释放。与此同时,分享大数据带来的红利,最大限度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进行一体化运营,降低各经营环节成本。

练好新型合作社的内功。首先,要发挥好组织协调功能。以承载政府“三农”政策的经济组织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将农民个体有效组织起来,壮大集体力量,降低成本并防范市场风险,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其次,要增强带动功能。充分发挥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产业上游,辐射产业下游,增强农户市场意识,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再次,要培育吸纳功能。农民精英、市场“能人”是不可多得的农村“领头羊”,把他们吸纳到经营组织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增强自律意识。引导合作社的所有成员遵守行业规则,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共同维护合作社的信誉和声誉,增强合作社的整体发展实力。

完善新型合作社运行机制。在管理方面,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制定议事章程,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理(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明确权责,依法履职,民主管理,规范发展。在利益分配方面,建立透明的财务制度,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对此,还要专门建立利益分配监督机构,以确保合作社团结协作,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工商资本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和谐人社梦飞扬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情欲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