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交融,物我两相宜

2018-01-11宋芝文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7年10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云雀衬托

宋芝文

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文艺理论,指文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气氛渲染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紧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它能够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情,曰景。”情感的表达可以借助景物实现。所謂“情”,是指作者的情感、思想等,往往与作品的主题有关;“景”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是指由作品中的人所接触到的“人、事、物”所构成的立体的图景。

初中生要运用好情景交融的写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借助景物,抒发情感

抒发情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抒发情感,另一种是间接抒发情感。借助景物抒发情感往往比较含蓄。如冰心的《寄小读者》中的文字:

约克逊号游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远远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

……

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阑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地漾开了来。

……

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凝立悄然,只有惆怅。

作者借助旅途美丽的景物,表达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倾泻出作者的离愁别绪。这里的景物是抒情的凭借物,作者可以借助这样的媒介,更优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借助环境,衬托人物

借助具体的自然景物描写,着力渲染环境氛围,衬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心理状态等。例如,鲁迅《故乡》的开头: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

这段文字,写出了悲凉的季节,悲凉的气候,悲凉的景物,表达了“我”看到现实故乡破败时的悲凉心情。再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中的一段文字:

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作者写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山花烂漫,山鸟齐唱,从而衬托赶马女孩的质朴、美丽以及歌声的悠扬、动人。人与自然交相应和,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三、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是景物与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这里的景物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物,自然而然地染上了作者的情感,使作者的情与景相互感应,互相交融。物我两忘,分不出哪里是物,哪里是“我”,就如杜甫《春望》中的诗句那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春天里,作者亲眼目睹长安被叛军破坏的情景,体会到孤身被羁、远离家人的痛苦、悲凉,触景伤怀,与自然之物深深地融合在一起。鸟儿,花儿,抑或这就是作者自己。

再如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中的文字: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作者描写的是东北故乡的景物,这其实不仅仅是单纯的描绘,更是把自己融入到这段文字里。那“欢喜的声音”分明是作者自己,那吃厌的麻雀何尝不是自己满足地品尝着家乡丰饶的物产啊!这段文字里,哪里是景,哪里是自己,谁又分得清?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云雀衬托
云雀
早春
云雀叫了一整天
学会衬托
场面描写“六衬托”
云雀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