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教学渗透日新精神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10赵群祥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历史精神

赵群祥

我校是以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先生名字命名的名人纪念性中学,日新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源自于仲恺先生名言“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这是我校办学精神的高度概括。它要求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修养,陶冶高尚情操,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以追求高尚理想人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历史学科思维规律,注重运用创新思维及手段去渗透日新精神,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先寻找并建立起章节内容与日新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详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教學内容的渗透

以史为鉴可“知兴亡,明是非,辩美善丑恶”,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最主要的是运用它的借鉴和垂询功能好好把握未来。因此,历史教师首先自己就要提高时代意识,密切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大事件,然后将历史和现代社会相结合,思考历史与现实的的联系。通过崭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

1. 社会事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深刻思想

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当学生也是大部分少年的必经之路。在这个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作为这个时代的学生除了家庭能接触到最久的地方就是学校,传播新知识就成为了老师们的一个必要责任。虽然,历史一直作为一门解读过去的存在,历史老师却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告诉学生过去发生了什么,新近的大事件老师也必须要密切关注并传达给学生。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听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开拓了视野,让他们不再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比如,“从五代起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元朝时北方粮食就开始依赖南方供应”这一知识点,作为历史老师是否能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上的迁移联想到今天我国各地依旧存在的经济与资源不平衡的原因,是否也能更深层次地让学生明白我国所进行的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策略、举措其背后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2. 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品德是现代社会最长远也最重要的任务。老师作为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其责任不可推卸。

一是民族意识的培养。就“乐天支持萨德”事件来说,历史老师在教学上不仅要结合历史跟学生分析这起国际争端背后深藏的原因,更有必要唤起学生藏在骨子里的民族意识。二是环保意识的培养。我国地大物博,五千年以来,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使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张突飞猛进,污染问题越发显得严重。三是和平意识的培养。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和平环境一直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纵观人类历史,战争从未停歇。从过去的改朝换代到今天的资源争夺,战争从未都是带着血的。战争的破坏性是多方面的,几乎每次战争的爆发,战争范围内的人类都会民不聊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口急剧减少,犯罪活动频现,经济凋敝。

三、教学方法的渗透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进入历史教学。“现在的教学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前单纯的传授、机械记忆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实际探索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因此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历史教学中渗透日新精神一重大因素。

责任编辑 黄博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历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新历史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