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需求的国内植物类科普App影响力分析

2018-01-10李珉葶张健涛雷耀华张月朱格

科技传播 2017年22期
关键词:影响力

李珉葶+张健涛+雷耀华+张月+朱格

摘 要 与智能手机相对应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具备强大的用户分析功能,不定时在线更新功能,符合大数据应用时代信息更新速度迅速的形势。本文以花伴侣App为例分析国内植物类科普App影响力。分析发现:国内植物类科普App识别能力强和保持力强;但是吸引力和传递力较弱,仍属于较为小众的科普App。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我完善机制完备的科普App的说明力和保持力一定会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传递力也必定日益增大。

关键词 农业科普;App;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9-0193-03

2016年我国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方案中提出“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指出“要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实现科普信息汇聚、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①在“互聯网+科普”大背景下,各类科普相关媒体利用网络及大数据,大力开展有效、及时、精准、深入的科普。近年来植物类科普App层出不穷,例如花伴侣、形色识花、微软识花、花帮主等等。本文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花伴侣App为例,分析国内植物类App的传播情况。

1 花伴侣App发展现状

花伴侣是鲁朗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是基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海量分类图库及用户共建图库开发的工具应用,是一款拍照识花的利器。目前花伴侣发展到2.3.0版本号,此版本号可以识别上万种花草树木,因其用户共建图库的不断开发,随着用户的广泛使用,其识别能力仍在不断提升。不定时的在线更新功能,使花伴侣处在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新版本新增了景区功能、可浏览景区图片及支持用户留言评论,新增鉴定排行榜,可以根据网友的鉴定给出参考结果。另外新增了一些艺术类和趣味类的功能:识花小游戏和艺术小画廊,考验你的识花水平和观赏一些可模拟梵高、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多风格作品”②。

此植物识别类App适用于3岁以上的广大的园艺爱好者。广大用户在外出游玩时,只要打开app,拍摄要识别植物的“花、果、叶”等特征部位,App便会快速在当前海量图库中匹配,几秒内识别出结果以及显示识别植物的相关详细百科知识,在识别结果中有一个可信度信息,用户可根据可信度而判断识别结果的真实程度,达到快速科普,实用科普的效果。

2 花伴侣App影响力分析

笔者将花伴侣App界定为一个科普学习软件,鉴于花伴侣作为不定时更新的App的特性,笔者选取形成性评估的模式对花伴侣App影响力进行分析。基于花伴侣App建设形成过程,笔者选取说明力、吸引力、传递力、保持力4个指标作为评估花伴侣App影响力指标。

2.1 花伴侣App说明力分析

鉴于笔者将花伴侣界定为一款植物类科普学习软件,笔者认为说明力可选取植物识别的精确度、识别结果的科学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2.1.1 识别精确度高

花伴侣的识别技术主要为图像鉴别及人工智能学习技术,通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海量分类图库与用户拍摄的植物特征图片进行比对,进而高效识别植物信息。识别能力强,可信度高,且双向共建的开发建设,使花伴侣的识别能力和可信度不断增强。其人工智能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花伴侣的识别能力不断深化。

“雾里看花侃侃花”微信公众号曾对花伴侣、花帮主、形色、微软识花植物类App进行对比评价。微信公众号管理者选取了几种华南地区常常见的园林植物以及云南东南部地区植野生植物进行对比识别,对比评价结果如图。

2.1.2 识别结果的科学性

“从园林植物组可以看出,花伴侣、花帮主、形色三款App对于园林植物的鉴定基本上没有问题,专业性上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微软识花,对于园林植物的鉴定上不是很稳定。从野生植物组可以看出,四款App在不同程度上都比对于园林植物的掌控能力上有所下降。但是,前三者对于野生植物的属地把握程度很高,尤其是形色这款软件。至于显苞芒毛苣苔和滇南芒毛苣苔这两种植物,因为照片拍的是花的侧面和初果期,所以,也未能鉴定出正确的结果。由此得出结论,花伴侣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技术支持,鲁朗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开发;花帮主特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团队为其提供学术支持;这两款App在专业性上面还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对于属的把握上。”③

2.2 花伴侣App吸引力分析

笔者认为,花伴侣作为一款第三方应用程序,其吸引力主要体现为用户下载量、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用户反馈等方面。

2.2.1 切合用户实用性需求

海量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下传递高效,数量巨大,提高工具应用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搜索,高效辨别的能力已成为吸引用户的长足发展点。花伴侣利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海量分类图库,用户通过拍摄植物特征快速匹配识别植物,使用户在几秒钟获取目标信息,符合用户的使用期待心理,切合用户实用性需求。

2.2.2 用户下载数对比

截至2017年9月23日,花伴侣在华为应用市场上下载次数达78万次以上,而同类植物类App形色识花同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次数达259万次以上。笔者就这两个同类App就所属公司、技术支持、功能、界面风格、用户评价等方面进行比对。

从表1中得知,在华为应用市场中,形色的综合评分高于花伴侣。根据笔者观察,其原因可以归结为:花伴侣和形色识花在技术上同有后台数据库信息支持以及人工智能学习功能;但形色识花在界面上更为精细,并且在不断提高App识别植物的功能的同时,不断开发其社交功能以及注重与用户的互动,例如利用定位技术显示用户位置引起用户兴趣、不定时举办壁纸征集、在话题一区中鼓励用户发声交流。可见在用户方面,相比于花伴侣,形色大力开拓识花App的社交功能,其用户数量更多,粘性更大。endprint

2.3 花伴侣App传递力分析

笔者认为,花伴侣作为植物类科普App传递力主要体现在科普的内容质量与风格、用户阅读量等方面。

科普内容偏重科学性,花伴侣和形色识花都内设文章推送板块,另外两者同下设了微信公众号。

同与国内同类植物科普App形色识花作对比,花伴侣在文章推送方面与生态客、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合作开设专栏推送植物知识、活动等,形色的文章推送多为花艺趣闻,笔者认为在文章推送上,花伴侣更注重科学性,而形色更注重趣味性。另外,花伴侣和形色识花的微信公众号微信文章更新不定时不定量,但形色更新频率约为每月3~4篇,每篇达2 000以上,花伴侣更新频率约为每月1~2篇,每篇阅读量不足100。可见在传递力上,花伴侣虽在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上有优势,但对用户的吸引力较小,传递力不足;而形色注重趣味性但不失科学性,取得更好的科普传递效果。

2.4 花伴侣App保持力分析

植物类科普App保持力主要体现在App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方面的能力。

花伴侣后续研发中,利用用户共建图库,不断丰富其图库内容,通过可信度用户反馈,不断增强识别能力。在双向共建的过程中,使得花伴侣工具应用的数据库更贴近于用户真实的需求,使得其匹配精确度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大大增强。在最新版本中的花伴侣增添了鉴别排行榜,一定程度上鼓励用户共建信息图库;其景区推荐内鼓励用户留言,丰富景区推荐板块内容,凸显用户共建特性。

3 改进建议

3.1 开创“互联网+社交+科普”的传播道路

花伴侣是国内较早开创的识别花的植物科普类App,目前可以识别5 000种植物左右,而一种植物有100张照片为后台,可见其领先性和专业性。但“形色识花”的用户数量和用户好评却大于花伴侣,其重要原因就是花伴侣专业性强,但没有大力开发App的社交特性,没能把App很好地推向市场。

3.2 增添科普内容的趣味性

“因为是与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设备相匹配的应用,所以科普类App在研发上就增强了本身的趣味性和生动性”④。增添科普内容的趣味性,走“寓教于乐”的道路,让科普借助App的形式传播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3.3 提高科普互动性

在“互联网+”时代,科普尽显自主性、自由化的特点,提高科普的互动性能有效提高用户的自主学习性,提高用户对科普内容的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科普效果。

4 结论

在笔者看来,“互联网+科普”是一种主动推送,全民发声的科普方式,通过大数据信息化,一方面科普者拥有场地、知识、受众信息等互通的资源,为受众提供更人性化,更全面的科普的内容;另一方面,受科普者能多方位深入体验农业生产以及了解农业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提高农业实践能力,有利于科技创新综合思维的培养。

虽然国内植物类App目前仍比较小众,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我完善机制完备的科普App的说明力和保持力一定会不断增强;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贯彻实施,其吸引力和传递力也必定日益增大。

注释

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来自华为应用市场应用详情.

②数据来自华为应用市场.

③来自“雾里看花侃侃花”微信公众号《花伴侣、花帮主、形色、微软识花等9个植物类APP的对比评价》一文.

④袁洁.科普App在国内外科学传播中的应用[C]//全国科普理论研討会,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响力
关于公布我刊2020年高影响力论文的通知
让激情更具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