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长卫电影中的悲剧意蕴

2018-01-10刘强祖

戏剧之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顾长卫

刘强祖

【摘 要】顾长卫的电影大抵都有一种悲剧意蕴。《孔雀》《立春》《最爱》都是如此。不管是梦想的坠落,还是爱情的破产、生命的殒灭,小人物那种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走向破灭。顾长卫通过色彩、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实现了这种悲剧意蕴的营造。

【关键词】顾长卫;悲剧色彩;象征意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4-0109-02

悲剧色彩是顾长卫电影的一个重要特点。《孔雀》《立春》《最爱》这三部电影都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叔本华认为,悲剧的根源在于生命本身,有生就有欲,有欲望就是痛苦,这是真正的悲剧根源。”①鲁迅先生也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②。不管是梦想的破灭,爱情的破产,还是生命的殒灭,小人物那种美好生活的向往总是会在时间的流逝中逐一走向破灭。这些小人物都是生活的弱者,虽然他们都不甘平庸,也在不断努力改變命运,但他们总是逃不脱困境,走不出悲剧的结局。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悲剧也是因为他们过于执着的坚守和努力。

“色彩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既体现导演意图,表达某种倾向性,又营造影片的风格基调。”③对于摄影师出身的顾长卫来说,通过色彩、光线等元素来营造某种意蕴自然是他的拿手好戏。在《孔雀》《立春》《最爱》这三部电影中,显示出了他运用色彩的高超本领。顾长卫让画面的色彩与故事的社会环境和时代风貌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孔雀》的故事大致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人物服饰、街道、房屋的颜色较为单调一致,多以灰色、蓝色、白色为主,《孔雀》的画面色彩恰恰是以灰蓝色为主。《立春》的故事发生年代要比《孔雀》晚一些,虽然改革开放已经逐步开展,但偏远的内陆小城依然发展缓慢,《立春》以黑灰色为主色调也恰恰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匹配的。《最爱》的故事发生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的经济形势已经大为好转,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较快的变化,所以《最爱》的色调虽然较为灰暗,但已经明显比《孔雀》和《立春》明亮了很多。

色彩还具有突出主题和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这三部电影都是讲述小人物的灰暗人生故事,所以这三部电影的主基调都是灰色。灰色是冷色调,能给人压抑、消极、阴暗、冰冷、沉闷的感觉,而这恰恰与《孔雀》《立春》《最爱》里主人公悲惨的境遇和失败人生暗合。与《孔雀》和《立春》里纯正单一的灰色不同的是,《最爱》在灰色主基调之下还混杂着暗红色的成分,黑里有红。红色往往象征的是生命、欲望、爱情,而这正好与电影里人们极端地渴求生命,疯狂地追逐财富,热烈地拥抱爱情有极大的一致性。有了灰暗色调的烘托,电影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展现才显得更有力度。

“顾长卫在其导演的影片中总是善于运用各种事、人物或者是一些符号来代表、来借指、来暗喻某些特定的东西,借助于这种不确定性或者说是模糊性,来间接地表达影片所期待传递出的主题意蕴。”④这三部电影里有不少情节和事物都具有象征意味。象征起到了烘托电影主题和隐喻人物命运的作用。《孔雀》里的第一个场景是一家五口在狭窄的过道里吃晚饭。“这个以日常生活为中心的场景,为整部影片奠定了怀旧、感伤的基调。”⑤这时,传来远处喧闹的锣鼓声,饭桌上的高卫强本想离桌,却被爸爸呵斥制止。一声严厉的“回来!”高卫强就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这一事件不仅暗示出家长的严苛和高卫强软弱的性格,而且也预示了后面爸爸将高卫强赶出家门的严苛表现和软弱的高卫强最终依傍舞女张丽娜的命运。紧接着一个镜头是高卫红在逼仄的楼道里拉着手风琴,身旁炉灶上的水壶正被蒸气鼓动着嗞嗞作响,壶盖上上下下地与壶体发生着冲撞。手风琴容易让人联想起的是高雅而有情调的歌会或者浪漫的爱情,但逼仄、晦暗、熙攘的走廊似乎预示着高卫红的浪漫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而壶盖的不断冲撞也似乎暗示着高卫红将与现实社会不断发生冲突,而最后壶水被烧干的结局也似乎与高卫红无力改变现实后的自我放逐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接下来的一个场景是一家人吃西瓜,妈妈在讲高卫红工作即将落定的事。高卫红表现得很抗拒,随即起身走向屋里,但着急忙慌的她被门撞了回来,不得不又接起门帘再推门才走了进去,这也似乎预示着高卫红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将要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并且在非惯常的努力失败之后还得回到惯常的方式继续(下接第111页)生活。还有一场戏,高卫红将切成条的西红柿一条一条往玻璃瓶里装,这似乎在暗示她的生活正一步一步走向更加封闭和艰难的境地。应征伞兵时,高卫红想通过打乒乓球跟男伞兵搭上关系,但当她提出赢球后要男伞兵帮她说情的要求后,男伞兵猛然翻脸,默默离开。这里事实上已经预示她的当兵要告吹了。果然,她最终只能在欢送新兵的人群里黯然神伤。

《立春》里也有很多隐喻。电影一开始是一个屹立在城边山包上的小亭子的空镜头,接着是整座小城的全景镜头。这期间,主人公王彩玲自白道:“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温润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小亭子孤独地立于城外,恰恰与王彩玲孤立于小城世俗生活之外有了呼应关系。在王彩玲上北京见完户口骗子之后,一个人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此时的天安门华灯初上、金碧辉煌。这时,王彩玲的身影是清晰的,而她眼前的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上的事物却是模糊不清的,这一画面象征着她来北京发展的愿望是虚无缥缈的、难以实现的。电影最后,当王彩玲放弃不切实际的音乐梦想,回归世俗生活以后,有一个镜头是王彩玲和羊坐在一辆农用车上,这也就意味着此时的她已经向生活妥协,变得和羊一样温顺,丧失了反抗能力。

《最爱》里也有几处场景很具象征意味。娘娘庙人因为没文化,把卖血作为发财的门路,但他们没有防范意识,不知道卖血会得艾滋病。所以,赵小鑫毒发身亡以后,他的棺材里放了《新华字典》,这似乎象征着娘娘庙人终于从卖血致病的教训中醒悟,认识到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还有一处,赵得意在铁路上狂奔,他肆无忌惮地挑逗火车司机,逼停了火车。火车喷着烟再次启动后,他也点燃手里的烟,抽着烟在火车前面奔跑。在这里,火车可以看作是世俗社会的强大压力,他肆无忌惮地挑逗火车,也就暗示着他要向世俗宣战。所以,他公开了和商琴琴的恋情,并且名正言顺地领证结婚,无视村里人的非议和唾骂。

注释:

①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2.

②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1925[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168.

③陈旭光.影视鉴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27.

④朱晓娜.解读顾长卫电影的象征寓意[J].新闻知识,2014(3).

⑤陈旭光,苏涛.论新世纪的“后五代”电影现象[J].文艺争鸣,2007(1).

猜你喜欢

顾长卫
顾长卫:“勉强往艺术家这边凑一凑吧”
贾樟柯和顾长卫电影的长镜头调度之比较
被艺术扭曲的生活与被生活扭曲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