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江县养牛情况调查

2018-01-09姚兵夏立志唐中节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20期
关键词:庐江县养牛调查

姚兵 夏立志 唐中节

摘 要:该文对庐江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养牛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制约因素,并对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养牛;调查;庐江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0-0062-2

自2012年以来,在安徽省草业监理站的安排下,庐江县每年开展草场资源监测和草食动物生产情况调查; 2009年,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组织了江淮水牛品种资源专项调查;同时在查阅庐江县统计年鉴的基础上,对1972年以来养牛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调查和历年资料的比对发现,庐江县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牛是农民最主要的役力,所以农村普遍养牛,养牛品种上以水牛为主。近10多年来,由于庐江县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农机的普及取代了耕牛,牛数量正逐年下降,牛由役用正开始转向肉用。

1 庐江县养牛业基本情况

1.1 养牛数量 由表1可知:庐江县1972—2000年存栏量一直稳定维持在3.4万~3.8万头,2001—2004年达到高峰,存栏量在4万~4.05万头;后快速下降,2005年是分水岭,降到3.6万头;2006年2.2万头,2007年1.29万头,2011年0.93万头,2016年0.78万头。从1972—1989年全县役牛稳定在2.9万~3.5万头,每头牛负役约2.33~2.53hm2;2001—2004年存栏达到4万头,每头牛负役约在2hm2/左右。2001年后牛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户之前多是几户合伙共养1头牛,共养牛农户间的矛盾较多,到21世纪后农民的经济状况较之前大为改善,财力增强,有能力养更多的牛,共养牛户不断拆分,不少大户自家养1头。再往后,由于外出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小型化,到现在的旋耕机等大型农机具的大量应用,农田向种植大户集中等等,耕牛逐渐为农机所取代。加上养牛要大量的人工,养牛的数量不断下降。目前还有部分山、岗、畈区由于田块小,不通公路,还有少量的用牛耕作,有的为别户代耕田。但这批老农将逐漸老去,耕牛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以前庐江县农民养牛,主要是为农业耕作服务,农机普及后逐步取代了耕牛,所以2005年后牛的存栏量快速减少。

1.2 使用情况 2005年前农民养牛主要是为耕田,老迈生病牛才淘汰作肉用。后由于牛肉价格不断升高,有人开始利用当地的放牧和饲草资源饲养牛肉用,或繁殖小牛出售。

1.3 水牛和黄牛的养殖比例 将1972、1973、1977、1981、1989年5年存栏牛进行加权平均,水牛占76.53%,黄牛占23.47%。庐江县地处巢湖流域,以水田为主,占90%,且1年2季,普种双季稻,复耕指数高。夏季炎热,梅雨季节高温潮湿,耕牛需要挽力大,耐力强,适应高温高湿气候,而当地的水牛经过代代选育,具备了上述的优点,所以养殖量上水牛占优势,主要也是农耕的需要。水牛采食青粗料量比黄牛大,以食量大补充劳役对体力的极大消耗,对精料的要求比黄牛少。黄牛需要精料量多,精料不足,黄牛很快消瘦,役力下降。

1.4 能繁母牛及繁殖犊牛情况 将上述5年存栏能繁母牛进行统计,加权平均占牛群比例21.47%,能繁母牛的比例偏低,这主要是农民需要役牛耕田地,最喜欢养阉割后的公牛,母牛体型小,役力相比较差,同时母牛怀孕产仔、哺乳后影响耕作,所以本地繁殖的犊牛量相对较少。

2 养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品种改良落后 早在1987年6月,庐江县畜牧兽医站决定在乐桥、柯坦建立牛人工授精站,改良当地的黄牛,派人到安徽农学院学习,后在乐桥、柯坦兽医站设立牛人工授精站。前后2年时间,用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配种230头,产仔154头。杂交一代黄牛体型变大,役力增强,效果良好。现存栏的黄牛多为地方土种,虽然适应当地环境,抗病力强,但个体小,出肉少,生长慢。

2.2 人力成本快速上升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能获得较好的收入,养牛的比较效益差,年青人更是嫌脏,不愿意从事养牛,也是养牛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2.3 环保压力 庐江县万山镇某农户养牛10多头,由于靠近水库,划为禁养区,牛舍被拆除。汤池镇农户牛棚建在马槽河河堤上,巡河发现被拆除。泥河镇某养牛公司因为牛舍距村庄近,附近农民投诉影响生活环境,被迫将牛迁移。还有铁路、公路建设、城镇扩大,不少养殖场被拆迁。

3 养殖效益调查和发展潜力

3.1 本地秸杆、饲草资源丰富 据庐江县农委2016年统计全县秸秆产生量:小麦7.2万t,水稻65.6万t,玉米0.67万t,大豆0.63,油菜4.2万t,其他8万t,共85.67万t。其中小麦和水稻秸秆还田61.7万t,秸杆基本未被草食动物利用。全县林地面积3.39hm2,其中草山草坡1.29hm2,近年草场资源监测中发现,山上草场绝大部分多年未利用[1],春发秋枯,山上腐植层增厚,草深及人,加上灌木丛生,许多地方难以通行,草深草密,成为政府防火的心头之患。因此,发展草食动物的秸杆、饲草资源丰富,发展养牛潜力巨大。

3.2 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养牛 在庐江县市场上,快速育肥、生长期短的黄牛肉售价在40元/kg左右,但当地饲养期长的牛肉每到秋冬季,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价格达70~90元/kg,因而有人开始收老牛,或收一部分膘性差的牛回来进行短期育肥,白湖、泥河等地部分屠商开始既养又宰,每户年出栏100~300头,由于自养自售,效益很好。很鑫扩建了牛舍,很多青年西杂牛等回来育肥。而大部分养牛户都是利用当地优越的放牧条件,山区以养黄牛为主,圩畈区以养水牛为主。矾山镇原关庙村有山场67hm2左右,当地农民利用山场放牧,自繁自养,多时附近村民养牛达百头。圩畈区多养当地的水牛或秦川杂交牛,利用圩埂、滩涂放牧,通常自繁自养,一般3~5年后自产的小牛能达到产销平衡,每户养20~50头牛,育肥后水牛每头能卖1万多元,每户每年有几万到10多万元的收入。水牛比地方品种黄牛体型更大,出肉率更高,抗病力更强,只要有草吃就行,不需要很多精料,但饲养期长些,且水牛肉在当地售价高于黄牛肉,尤其受到养牛户的偏爱。统计全县的规模养牛以专业户为主,目前饲养量仅有1470头,肉牛养殖仅仅是起步阶段,品种改良、科学饲养、规模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夏立志,唐中节,奚立钱,等.庐江县草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6):9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庐江县养牛调查
小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金牛山上“春笋”绿:记庐江县金牛小学关工委副主任吴文生
探索养牛模式 打造养牛大县
『孩子的事无小事』:记庐江县泥河社区关工委主任邢晓红
一个和雷锋握过手的老兵:记庐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