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综述

2018-01-09王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荣格本能原型

王磊

摘 要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ral.Gustav.Jung,1875-1961)的思想体系是以集体无意识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荣格把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核心是原型(或原始意象),原型,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其通过脑组织世代相传。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五种原型,即人格面具(the Pers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the shadow)和自身(the self)。

关键词 荣格 集体无意识 本能 原型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一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哲学以及其他的背景,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受到当时特定社会宗教科学哲学的影响而建立。

1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产生的背景

1.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把人格结构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来描述人格,虽然后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但不论其对人格结构如何划分,他始终认为意识不重要,意识只代表整个人格的外显方面,潜意才最为重要的,人的大量的想法、观念、愿望等,以及不能被社会道德所接受的被压抑的性的本能即是人的潜意识。人的心理就像漂浮于海面上的冰山,露在水面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即各种意识到的心理活动;而藏在冰山底下无法意识到的绝大部分属于潜意识。弗洛伊德看来,潜意识是生物性本能的仓库;是一种被压抑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其根据对梦的分析、失言、精神官能症等来研究潜意识的本质,并指出其在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潜意识是人格中最初级、最简单、最低级、最基本的因素;潜意识主要是以性为中心的各种本能,其绝大部分是从未意识到。而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理解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祖先世代积累经验;人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的倾向。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在影响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众多因素中,起首要影响。荣格是在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了他的潜意识,同时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但荣格集体无意识与弗洛伊德潜意识提出最大区别就在于荣格考虑到社会宗教因素对人类潜意识的影响;打破了弗洛伊德认为的潜意识来源于自然本能的驱力或性欲,也可以说荣格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亲爱的荣格,请您答应我永远不放弃性欲理论。这是一切事情中最根本的。您知道,我们得使它成为一种教条,一座不可动摇的堡垒”。其二就是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心理的病态方面,而且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过于绝对地依据人的缺陷,现在来看弗洛伊德的学说都不是关于对健康心理的分析。其三,弗洛伊德如父亲式的权威也让荣格受不。虽然弗洛伊德把荣格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称他为往出“王储”,荣格和弗洛伊德一起大约有五到六年的“蜜月期”但这种亲密关系还是最终掩盖不了他们之间真实存在的思想分歧,后期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在1912年荣格出版《无意识心理学研究》后两人彻底决裂,但荣格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真诚敬意。

1.2社会背景

荣格生活在19世纪中叶,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动荡,同时工业革命兴起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都得到来了极大的发展,那种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自身,心灵处于漂浮不定状态,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确定,地区战争,种族运动各种威胁不断,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自身过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开始建立。

1.3科学和哲学背景

19世纪以来,人文社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即祖先通过经验而习得的东西,不需要重新学习就可以遗传给后代,进而形成习惯后逐渐变为本能;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当时风靡欧洲,荣格的中学时代以及以后的大学生活都是在这种浓厚的生物遗传学说和进化论的学说中渡过的。其不仅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进化思想吸收了,也繼承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理论,两者不仅为荣格提供了具体的观点,也为荣格提供研究心理现象和精神病理现象的方法论。此外荣格生活的时代非理性主义也得到重视,因为哲学中新黑格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广开始盛行。在荣格的研究中巧妙结合生物遗传学、进化论和新哲学主义,这些为荣格的研究提供科学哲学依据。

1.4个人背景

荣格于1875年出生于瑞士东北部康斯坦斯湖畔一个名叫凯斯维尔的乡村里,他家中一共有9个牧师(他的父亲和8个叔伯),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了荣格神秘主义的倾向,荣格的童年是孤独的,他有两个哥哥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荣格父母婚姻破裂,经常吵架,感情扭曲的阴影,使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他处于无人过问难于相处的家庭生活中,导致他孤独、内向、自信、内心情感丰富的性格特征,这使他后来在研究上更加重视主观的世界和各种内心神秘的体验。成年后其去北非深处的考察,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原始民族的原始心理,对于原始民族的初民心理和集体无意识有了切身的感受,体验了村社印第安人的对神与自然的敬畏。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了原始民族的原始心理,对于原始民族的初民心理和集体无意识有了切身的感受。接着,对肯尼亚、乌干达和印度、拉文纳和罗马的初民心理及宗教文化的细致考察,有利于其后对集体无意识的认识具体化和清晰化,他非常重视内心世界的神秘体验,并且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使他的集体无意识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根据.荣格的职业是一位医生和精神分析治疗者这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接触患者的机会和研究集体无意识的条件,方便他对各种人的心理现象的分析。所以荣格所建立的关于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理论,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获得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的结果。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体系中,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已经远远超越了心理学的范围,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涉及宗教、哲学、文学等,并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荣格一生都在思索无意识和人生的神秘现象,八十三岁时,在其自传中第一句话写道:“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故事”。endprint

2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2.1荣格划分的人格结构

荣格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完整的人格,人一生中應该做的就是在这种固有的完整人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其多样性、连贯性、和谐性,警惕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的相互冲突的系统。精神由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集体潜意识(原型)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

2.2意识(conscious)

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被人直接知晓的部分在生命早期出现,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人格中能够被个体觉知的部分如,知觉,记忆,思维,情绪等,意识是人格中很少的一步部分,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和淘汰性。

2.3个人潜意识(无意识)

个人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是由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的记忆、知觉、经验等。弗洛伊德的前意识与荣格的个人潜意识的概念相似。个人潜意识对个人来说极易获得的,它与自我是相互作用的,在个人潜意识中有一种对个人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其称之为情结(complex),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比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性爱情结等。早期荣格赞同弗洛伊德认为情结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验,其后发现情结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的经验更深邃的东西,即他的集体无意适。

2.4集体潜意识(无意识)

荣格在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所谓集体无意识,就是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每一世纪只增加极少的变异,可以理解为人类世代生存活动和经验在人类大脑结构中的遗传;集体无意识在于于人类心灵深处,它人类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由全部本能和与其相联系的原型所组成,本能与原型相互依存,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是本能的潜意识的意象;集体无意识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集体无意识不是从单个人那里发展而来的,是通过继承与遗传而来的,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组合而成,原型才是集体无意识的核心。

3集体潜意识中的重要原型

3.1何为原型

荣格,借用了一个古老的概念——原型,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谓的“原型”。

原型(archetype)是那些经历许多世代都一直保持不变的生存经验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荣格在他的论文《集体无意识的原型》中,把原型描述为“一种无意识的内容,通过称为意识以及被知觉到而发生变化,它从在其中显现的个人意识中获得色彩”。例如,人类对出生、母亲、英雄,死亡,这些原型是千万年来的经验镂刻在人脑中的结果。荣格人为,有一些原型对形成个人的人格和行为特别重要,其归纳出比较重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荣格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荣格非常重视对原型的研究,试图通过对原型的考察来揭示隐藏在意识背后的无意识特别是集体无意识的秘密。荣格几乎倾注了他后半生的全部心血,阅读大量的考古学、人类学、神话学、宗教等方面的材料,对原型进行研究。

3.1.1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person)是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outworld face of psyche)便于适应社会生活,但人格面具与其真正人格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完全一致,是人格最外层掩盖真我的假象。有时过分关注人格面具,或者说当自我被格面具控制,将自己与面具等同时则将会导致牺牲人格结构的其他组成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人格面具是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它保证了个人与他人,甚至是与那些他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它也是社会生活、公共生活的基础。当个人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人格面具代表着他,不过人格面具不一定代表他的“真正的”人格。一个人可以有多个面具,比如上班时一个面具,下班回家时又是一个面具,与朋友在一起时又是面具。这就很像不同的演员在演不同的人物一样,但荣格认为,人格面具在个人人格中的作用既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

3.1.2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

阿尼玛是男性精神中的女性特征,(阴性基质)是男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女性交往时所获得的经验的沉积。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男性的母亲。它会极大影响的男人对女人的选择,影响它对某个人喜欢还是讨厌。比如,现在社会流行语中“粉红系男生、伪娘”也可以用荣格的阿尼玛这个原型进行一定的理解。

3.1.3阿尼姆斯或(阳性基质)(animus)

阿尼姆斯是女性精神中所带有的男性特征。(阳性基质)是女人在漫长岁月中与男性交往时所获得经验的沉淀。第一个投射差不多总是女性的父亲。它会极大地影响女人对男人的选择。比如现在流行语中“女汉子”,以及有些好的女孩在了恋爱中会选择什么样的男孩,还有些很好的女孩在恋爱中却不断遇到渣男,这与这种女孩(阳性基质)投射自己父亲特征时的外显可能也或多或少有点关系。

阿尼玛、阿尼姆斯,是人格的“内部形象”(inworld image)。每个人天性都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千百年来男人和女人共同生活和交往,使男人和女人都获得了异性的特征。这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和谐。要想使人格和谐平衡,就必须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方面和女性人格中的男性方面使其在两性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展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展现出“双性化的特点”,这个双性化,是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能力、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等,尤其是心理特征方面具有男女两性的优点和长处。荣格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两个原型来说明人类先天具有双性化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说明了荣格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实际作用。endprint

3.1.4阴影(或阴暗自我)(shadow)

阴影是人格的最内层,最黑暗、最深入的那部分,比其他任何原型都更多地容纳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它很可能一切原型中最强大最危险的一个,是个人身上最好最坏的发源地,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像一切原型一样,阴影也寻去外部的表现形式,它象征着妖魔鬼怪等形象投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也可以这么理解在人的人性中,人即有人性的一面又有兽性的一面,兽性的一面即是人的人格中的阴影。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人平常很多人评价出来人很好,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做出的违法犯罪的事,所作的这些事超出平时别人对其认知和好的评价。“人格面具与阴影是相互对应的原始意象。我们倾向于掩藏我们的阴影,同时也倾向于修饰与装扮我们的人格面具”。在心理分析的意义上说,两者的不协调与冲突,会带来许多心理上的问题与障碍,也可以说阴影是现在人们心理问题的根源。

3.1.5自身

自身(self),可以理解人先天潜在的整体性和代表人格各部分平衡发展、意识、潜意识的相互渗透,包含潜意识的一切方面,起着把人格统一起来,人格统一、平衡和稳定的作用,它能把所有别的原型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和谐状态,这个自身是一种复杂的东西,自身的主要功能是使个体能够适应其周围的环境。荣格认为,要达到自身充分完善的境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荣格在自身中首次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这点为后来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自我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荣格认为,自身可以用曼荼罗依次表示,自身就是像曼荼罗一样,位于构成精神的许多对立部分的中间位置,使精神和谐而均衡;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创造出一个自己的曼荼罗。例如,在宗教、艺术和梦中,就常常有以花朵、十字、车轮等图形所象征的意象,荣格把它们称为“曼陀罗式样”。

总之,原型它类似本能而又不是本能;类似本能是因为它的确与生物本能相关,带有预定的属于先天的性质,具有“集体”的特点;不是本能,因为它是在一种生物本能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反应,是一种精神现象。

4荣格集体潜意识理论的意义

从个体扩大到集体的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来源远古人类世代精神的依存,集体无意识是人人都有的,但又不可意识的人格结构。无意识深层可以来揭示人类先天的本能和行为,为人类非理性因素找到了部分解释。个人与社会都受集体无意识影响,对个人而言,集体无意识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先天遗传经验的累积,它决定着我们的世界观、把握世界并对世界做出各种反应的方式;对社会而言,集体无意识是形成时代精神的源泉,任何一种时代精神,不论是好是坏,无不对应着集体无意识中的某种原型。当社会中大多数人集体无意识深处的某种原型被激活,人们就会表现出某种高度一致的行为与思想观念,这就构成了某种时代精神,比如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等。总之,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同样受着集体无意识的影响。

5荣格集体无意识的不足

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哲学的起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整体表现,也可以理解是我们人类共同祖先同民族种族世代生存经验的累积。由这些,荣格才抽象出“原型”这个重要的概念,进而推出了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但荣格的学术同时也具有很多局限性,一些观点值得商榷,还有些反科学的,带神秘主义的倾向,也即荣格的学说是按照自己(下转第289页)(上接第269页)信仰的体系来发展的,在某方面看是有自圆其说的嫌疑。但不可否认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对集体无意识的发现有重大意义,也使他成为20世纪最卓越的学者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耽龄.基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04-205.

[2]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91.

[3]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黄奇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126-134.

[4] 石德生.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及其形成背景[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2).

[5]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M].刘国彬,杨德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267-314.

[6]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12-114+116.

[7] 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概念[A].荣格文集[C].苏克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83-84.

[8]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80-481.

[9] 洪艳萍,易振凤.关于双性化人格研究的述评[J].湖北廣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10] 叶浩生.21世纪高校心理学教材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三联书店,1991:7-8.

[12] 荣格.潜意识与生存[M].高适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3.

[13] 胡帆.对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浅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14] 杨绍刚.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15] 申荷永.荣格与分析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endprint

猜你喜欢

荣格本能原型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吉米问答秀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荣格十九周年谱新章
荣格 厚积薄发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荣格云商 聚焦农业互联
荣格宫心计
原型理论分析“门”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