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安—探索符合全球化审美的影像表达

2018-01-09陈文君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陈文君

摘 要:中国的主流电影在海外拓展与创新的道路上,关键是需要思考如何做好电影中文化符号的跨国传播和不同文化的杂交融合,在国际语境的大环境下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文化之间的碰撞降到最低。特别是在全球电影舞台上的国际语境中寻找到不同文化的共融性和价值观的认可性,同时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电影技术作为载体,实现中国电影影响世界的伟大梦想。

关键词:海外拓展;国际语境;文化碰撞;文化交融;共同价值

从当今中国“主流电影”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宽泛的外延可以看出它不再有精准的定义和概念。2006年10月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刘实在全国电影创作会上发言提出一切反映“真”“善”“美”的电影都属于主旋律电影。这和90年代所弘扬的以国家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主旋律电影有很大差别,早期主旋律电影是指在政治倾斜资金扶持的优势推动下出产的以重大革命历史,伟人和英模题材为主体的影视作品。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电影体制的转型和观众群体的娱乐需求,主旋律电影逐渐融入了商业,类型和娱乐等元素,正逐步转型和发展为观赏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主流电影。当今的主流电影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从影响和从价值观意义上说,《开国大典》《惊天动地》《建国大业》这样具备很强思想性、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片,是主流电影的典型代表;而从市场意义上说,《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赤壁》《让子弹飞》这类汇聚名导明星、极具商业价值与观众号召力的影片,也被认为是主流电影。当然,二者的分野并不是绝对的,近年来,以《集结号》《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建党伟业》《辛亥革命》为代表的弘扬主旋律的主流电影同样也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这些电影在观赏性,观众接受和市场竞争之间追求最大的平衡,把商业娱乐和意识形态成功的融为一体,并利用明显效益和密集的商业宣传,创纪录地在中国实现了高达数亿人民币的票房佳绩,成为传统主流电影现代化转型的成功案例[1]。

然而,相对于国内票房市场的不俗反响,主流电影在国外的实际拓展效果却差强人意。虽然随着国家把软实力提升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至战略性的宏观高度,在国家政策的鼓勵和推动下,中国电影的海外能见度,知名度和曝光率都逐步增长。但是,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票房收益和实际影响却相当有限。继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1亿2870美元的北美票房)和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5371美元的北美票房)之后,中国电影在北美电影市场的反响江河日下,例如《建党伟业》以15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原因何在?我想是因为片中的很多内容和难以被西方人理解,所弘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很难得到国际认的可和接受。中国政策的推动与国产电影海外市持续退潮的矛盾现状,让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拓展战略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个人认为中国主流电影更上一层楼的关键不光在于继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还要注入影视全球化的思想战略,也就是如何做好电影中文化符号的跨国传播和不同文化的杂交融合,在国际语境的大环境下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文化之间的碰撞降到最低,我认为这些是国产电影能在全球电影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以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为例来详细阐明这个观点。

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片,它融入了许多西方的文化元素,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比如复杂的人物关系,浪漫的人物情感以及女权主义。这和传统武侠片所突出的忠孝仁义,江湖恩怨和社会等级的主题有很大差异。《卧虎藏龙》可以看作是一部混合了东方武侠艺术和西方戏剧元素的新派武侠片,李安把一部纯中国理念的类型电影用西方观众所能理解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再搭载上奇幻的异域风情和东方文化,让这部充满国际意识和文化融合的武侠片在西方电影市场获得了不俗反响(2项金球奖和4项奥斯卡奖),也让这部电影成为在全球最被认可和接受的华语片之一。[2]对于西方观众而言, 《卧虎藏龙》吸引他们不仅是神秘唯美的东方风韵和变幻莫测的功夫艺术,更重要的是影片所反映的中国女性在传统文化束缚下的挣扎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西方观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江湖恩怨和社会形式并无了解,李安把电影的着力点放在刻画人物爱恨情仇上,用大家都看得懂的电影语言表现了男女主角之间克制含蓄的爱恋,讲述一个符合西方观众审美习惯的关于爱情、传统、道德等主题的故事。在主角设定方面,玉娇龙的任性、蛮横,不谙世事,无知狂妄和那种带有野性的叛逆性格与西方最为普遍的新一代叛逆女孩异曲同工。这些任性自我,直接感性的特质,不仅是西方的代表,也是可以说是当下的代表,是现代女性对传统男权文化塑造的伦理道德的反抗。[3]玉娇龙的反叛难驯和复杂的内心无非是极尽压抑下的一种争扎,她的率真坦荡,放荡不羁,以及敢于面对真实,挑战传统束缚,顿悟自我的特质也是西方观众群体喜爱的角色个性,例如好莱坞翻拍的中国经典故事题材《花木兰》和近期广受好评的电影《冰雪奇缘》,这两部电影的主角花木兰和Elsa,同样也反应了年轻一代女性在传统束缚下的痛苦,挣扎,反抗以及觉醒的过程。电影结尾,玉娇龙放弃与恋人的团聚而纵身跃入无底的武当山涧,这对懂得道教文化的观众而言,这意味着一种不朽或达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而对那些不太理解道教文化的西方观众,这种开放式的结局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和猜测也是非常符合西方电影艺术的审美观。然而这些相对传统武侠电影的改变并不代表这部完全抛弃了中国的人文道德文化和高尚内涵。虽然李安在电影中融入了如此多的西方元素,但他对人文精神关怀的追求并未放弃。片名《卧虎藏龙》除了象征江湖武林高手外,也隐喻潜藏在人们心灵中的情感与欲望。玉娇龙与罗小虎这张扬放肆的一“龙”一“虎”,无法克制心中欲望,在率性而为的恋爱过程中不断犯下无法弥补的过失,最后只能以永恒的别离来救赎自己;而李慕白与俞秀莲内敛克制的爱情,既弘扬了中国传统的“恬退隐忍”的道德伦理观念,又体现当今时尚对于传统的回归。以玉娇龙、罗小虎为代表的新一代人,与李慕白、俞秀莲以及碧眼狐狸为代表的上一代人,在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上的不同与冲突,构成剧情主线,两对恋人均以悲剧告终,殊途同归,都完成了“心的苦旅”。这部电影在迎合全球电影市场语境的同时,也实现了李安精神命题的一贯性[4]。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梁明则提出了强化视听节奏、增强主流电影吸引力的建议,“我们不应该把价值观上的主流电影与市场层面上的主流电影对立起来,因为主流价值观只有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紧凑的视听语言的有效传达,才有可能为大多数观众所认可。因此,主流电影创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通过提高视听语言的质量来提升影片观赏性的问题”。例如李安导演近期在国际电影市场中获得巨大成功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他除了成功探讨了不同宗教文化的共同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外,也把最先进的3D影视后期技术发挥到极致,这两者的珠联璧合让李安再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荣誉。

由此可见,中国的主流电影在商业和市场化的同时,还需要在国际语境中寻找到不同文化的共融性和价值观的认可性,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电影技术作为载体,实现中国电影影响世界的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张燕.主流电影:大众化与多样化研讨会论文集[M].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出版.2011.P.140-146.

[2]Jennifer,J.“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Re)packaging Chinas and Selling the Hybridized Culture and Identity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J].The Canadian Review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Nos 3-4(2003).

[3]晏凌.电影分析功课:拆解李安电影[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P.150-165.

[4]Dilley,W.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 Identity in the Films of Ang Lee [M].Shih Hsin University Press.2009.P.225-2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