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2018-01-09徐丽刘占昌何丽娟

新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建平县杂粮农业产业

徐丽 刘占昌 何丽娟

建平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276万亩。依托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经过多年不懈的发展,建平县农业呈现出以玉米、杂粮产业为主、蔬菜、烤烟、甜菜、向日葵、马铃薯、西甜瓜、南国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但受国际农产品市场环境影响,农产品供需失衡的矛盾、提高产量与质量的矛盾、成本增加与价格低迷的矛盾,导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后继乏力。建平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150万亩左右,玉米价格的断崖式下跌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17年建平县杂粮种植面积将超过100万亩,秋后杂粮价格必定受市场波动影响,蔬菜、果业等价格也不稳定,农民有地在手,却不知种植什么作物。因此,建平县农业工作必须调整重心,深入推进农业改革,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品牌,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开创建平县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坚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革,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建平县地处“镰刀湾区”,属于调减玉米,增加优质杂粮和牧草的重点改革区域。去年建平县调减玉米面积23万亩,今年建平县计划再调减玉米面积21万亩,用于增加杂粮、蔬菜、油料、中药材、青贮玉米和苜蓿的种植,以加快推进建平县杂粮产业的发展和粮改饲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在种植上,深入开展实施土肥改良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化地膜推广技术、节水滴灌技术、并深入推广化肥“零增长”行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地膜清洁回收技术,以实现优势特色农业绿色、生态、高效的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杂粮杂豆、蔬菜瓜果、油料、食用菌、中药材、饲草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老河川一带大力发展蔬菜、烤烟、药材、甜菜等重要农产品示范推广区,凌和川、蹦河川一带重点发展谷子、高粱、薯类、豆类等重要农产品示范推广区。抓住朝阳市大力发展农本品牌的契机,全力推进“建平小米”“建平荞麦”“建平红小豆”和“建平苦参”等区域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以源丰杂粮、永兴源粮贸、顺合农业、智慧沙棘、惠丰源杂粮、宝华糖厂等优势企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2坚持政策导向,稳步发展共营制经营体制

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共营制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五统一管理,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农业相关惠农政策(轮作补贴、农机补贴、膜下滴灌工程、深松补贴、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农业物资补贴等)也优先向共营制合作社倾斜。鼓励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共营制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订单农业,让农户参与发展,分享收益。

3擴大招商引资,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搭上建平县农产品加工园区良性发展的快速列车,积极招商引资,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带动共营制合作社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在未来的五年内,力争实现建平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新格局。

4发展农业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依托本地红山文化遗址风景区、天秀山旅游风景区、喇嘛山旅游休闲山庄、老虎山风景区、青松岭文冠果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充分发挥乡村独特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利用“旅游+”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建平源粟农品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朝阳弘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具有出口资质的企业,专注品牌质量建设,逐步扩大出口额度。引导鼓励一批企业的产品走出国门,扩大建平县农业产业的影响力。依托大槐树电商平台、会通物流等平台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真正打通农村物资流通渠道最后一公里。

5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建平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培训,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去年建平县气象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92人,基层农技培训1040人,对建平县特色农业规模化经营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今年本局将继续扩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积极同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试验推广高产高效生态种植技术、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生物降解膜技术等,有效开展建平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技术研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平县杂粮农业产业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细粮VS杂粮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杂粮小镇之歌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
浅谈建平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