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

2018-01-09幺学博

新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繁殖性能受精率

幺学博

摘要:种公鸡在规模化父母代养殖场中所占的饲养比重并不高,但由于其特殊的作用,它的贡献在整个饲养环节中达到一半的比重。本文从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阐述了影响种公鸡繁殖性能的部分机理以及产生的影响,回顾了一些前人的基础工作,结合近年来的养殖习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种公鸡;繁殖性能;受精率

在父母代养殖场,种鸡的繁殖效率提高,其种群所占成本就相对较低。在种鸡育种的过程中,已经对繁殖力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因此提高种公鸡品质,是饲养孵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因素。然而有关种公鸡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有,在生产中仍参照母鸡的标准执行。因此,对种公鸡的环境、营养、饲养管理等要素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开展与不断整理和完善。

1环境因素

随着养殖方式的改变,在种公鸡现多采用单笼饲喂,这符合种公鸡生长特性的需要。但在实际生产中,养殖工作者对种公鸡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把其安置在鸡舍的最末端或者底层笼,不便于观察和管理,要知道种公鸡的性能不能稳定发挥,会影响整个养殖周期的经济效益。

精子的活力受温度、渗透压、pH值、光纤、空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生产管理中以环境温度对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尤为明显,可操作性更强。环境温度在20~25℃时,精子活力能达到90%以上。温度低于18℃或高于30℃时精子的活力明显下降、畸形率增加,受精率将显著降低,在生产中以高温应激更为常见和可怕。精子在相当于体温37℃左右的温度下,可保持正常的代谢和运动状态。当环境温度超过上限临界温度时(成年鸡温度适中区在18~28.5℃),鸡必须采用蒸发散热的机制,如发汗和喘息,甚至通过减少采食量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降低代谢产热,当温度继续上升,鸡采用的代谢调节无法散失多余的热量,鸡的体温开始升高,精子的代谢提高,运动加剧,生存时间会缩短,最终导致精液品质下降。

2营养因素

2.1能量和蛋白质

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日粮配制中,现多采用母鸡的代谢能需要标准。有研究表明,自由采食的公鸡,如果限制其能量摄入量,其睾丸大小、射精量及受精率将下降。也有研究报道指出,因能量过高而导致体重增加过快,会使种公鸡交配过程中产生困难,失去种用价值。

翟娅玲的试验结果表明能量和蛋白质通过影响着种公鸡的体质和体重,从而影响种公鸡的繁殖性能,她建议AA父母代肉种公鸡日摄入量1.36~1.43兆焦代谢能(ME)和15.6克粗蛋白(CP),以保证其健康和繁殖性能。李志芳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降低能量水平(2.75兆卡/公斤)提高了采精量和精液密度,低蛋白(11.1%~11.3%)低钙(1.14%~1.38%)日粮,对受精率影响不显著,而高钙高蛋白日粮对公鸡种用性能会产生负效应。Salim,总结认为,平养在320~399千卡/只·日,笼养在288~390千卡/只·日的能量提供即可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张德祥以罗斯父系种公鸡为试验对象,推荐肉用种公鸡隔日采精时日粮中M E含量11.5~11.7兆焦/公斤,CP含量11%~12%为宜。不同的建议因品种、饲养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

2.2氨基酸

饲料中氨基酸的添加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而种公鸡的氨基酸营养一直没有进展。一些育种公司则以母鸡的标准建议日粮中Lys0.74%~0.86%,Met0.34%~0.44%的含量。早在1960年,国外学者提出了成年来杭种公鸡的氨基酸维持需要(见表),之后氨基酸的研究鲜少报道。

1999年,王志跃以新扬州鸡种公鸡为试验对象,添加了不同水平的Lys和Met,试验结果表明,0.49%和0.31%的添加量精子活率有明显的提高。霍启光建议赖氨酸、含硫氨基酸分别为0.55%、0.45%时种公鸡繁殖性能有所提高。

2.3维生素

目前,关于种公鸡确切的维生素需要量研究很少,NR C(1994)建议参照母鸡的需要来配置公鸡饲粮,一些家禽育种公司也并未给出的维生素需要量。已知的影响种公鸡繁殖性能的维生素有VA、VE、VC

VA的缺乏可引起种公鸡精子生成减少,精液品质退化,直接影响到受精率。禽类体内没有合成VA的能力,体内所有天然VA都来源于日粮中的添加。根据美国NR C饲养标准,产蛋鸡、种鸡配合饲料中VA的含量为4000国际单位/公斤。VE对正常的生殖是必需的物质。它的缺乏可引起睾丸变性,精子数量和活力降低。有人曾以无VE日粮持续两年饲喂种公鸡,其结果是睾丸组织受伤。其机理是VE能通过调节垂体-性腺系统,产生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调节着睾丸的生长和分化。由于VA和VE存在吸收竞争的关系,大剂量添加VA时要加大VE的供给量;另外,VE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VA。李志芳在试验中将VA、VE额外添加后(VA20000国际单位,VE20毫克),4周后受精率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见,在公鸡使用频率很高的情况下,添加VE可以改善精液品质。

鸡饲料中一般不添加VC,在正常情况下鸡自身合成的VC能满足每日的需要量。在应激存在的情况下,可通过饲料或饮水补充VC。一些添加剂公司给出的种鸡建议量20~100毫克/公斤。也有学者指出产蛋鸡饲料中的量100~200毫克/公斤才能表现出有效的抗应激作用。刘国晓在种公鸡基础日粮中不同程度添加了VC,结果表明高水平VC的添加在高温季节,采精量、精子密度、受精率得到明显提高。他建议VC在日粮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50毫克/公斤。因此,常规性补充VC(100~200毫克/公斤),不仅可缓解抓鸡产生的应激,也能提高受精率。

2.4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对种公鸡繁殖性能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引起内分泌激素分泌失调、酶活性降低以及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变化。微量元素锌、锰的缺乏会降低受精能力。

机体内近30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锌调节和控制着这些酶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着机体的代谢。公鸡缺锌会导致睾丸发育不良,这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性腺的发育与功能(日粮锌水平对繁殖期种公鸡)。吴洁研究结果指出,AKP能加速精子的氧化和酵解,通过调整日粮锌含量提高精清锌的水平,通过精清锌抑制A KP的活性来保护精子,并建议种公鸡日粮适宜锌水平为88.5~118.5毫克/公斤。

日粮缺锰的公鸡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活力下降、睾丸发育受阻、睾酮分泌减少,曲细精管变细、精子数减少。有研究报道,公鸡的精液量与日粮中锰含量呈负相关,建议锰的最高添加量为50毫克/公斤。杜小明的研究則指出,锰添加量在14~35毫克/公斤,与睾酮含量正相关,添加量超过35毫克/公斤时,则负相关。在实际生产中还应注意碘缺乏、氟过量引起的生殖功能障碍。

3总结

综上所述,种公鸡繁殖性能的正常发挥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重视种公鸡的选育工作,严格管理好温度、光照、通风等饲养要素。在营养方面,从现有研究来看,由于种公鸡生长速度快,体重不好控制,低能量低蛋白日粮的使用是可行的,成年种公鸡代谢能需要量建议在280-350千卡/只·日,C P建议11%~12%既能保证维持需要,又能保证其繁殖性能。

鸡群摄入蛋白质的目的是制造氨基酸,但完全以氨基酸为基础设计的饲料,必须包含大量的标准用以衡量不同饲料组成成分中的可吸收氨基酸成分的差异。目前来说,还不可行。因此在配置日粮时要注意氨基酸的均衡。目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种公鸡生殖机理影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饲料原料、抗生素和抗球虫药物的毒性机理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开展和细化,而研究新生代添加剂如益生菌、抗菌肽和中草药等对种公鸡生殖机理的影响更是任重道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繁殖性能受精率
种蛋受精率检查的重要性和结果解释
夏季雅士勇对蛋用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成绩的影响
提高种鹅受精率的几项关键措施
输精周期和数量对绿壳蛋种鸡受精率影响
二元母猪不同时期背膘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群养系统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产蛋周龄对科宝父母代肉种鸡受精率及孵化效果的影响
“汉梅”与“大梅”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贵州白山羊繁殖性能研究
通过胎盘效率改良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