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差异的解释
——基于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

2018-01-09王辉娣张务伟

关键词:城镇劳动力收益

□王辉娣 张务伟

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差异的解释
——基于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

□王辉娣 张务伟

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行业上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工主要在技术含量低的低端行业就业,而城镇劳动力主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高端行业就业。本文运用非对称鹰鸽博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 得到的结论是: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初始状态及影响其收益和成本的各因素。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争夺冲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他们双方争夺就业岗位所得利益;在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双方争夺就业岗位所得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本。

鹰鸽博弈;就业行业;农民工;城镇劳动力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析出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民生产经营、进城务工等政策逐步放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村来到城镇就业,习惯上称他们为“农民工”。“农民工”实际上已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但他们的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农民工在就业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巨大的差异。

二、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差异现状

从2009年全国的数据资料来看(见表1),农民工就业最多的部门是工业,占29.3%;其次是“传统服务业”(包括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占28.9%;再次是“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其他服务业),占20.9%;最少的是建筑业,占18.5%。城镇劳动力就业最多的部门是“现代服务业”,占41.8%;其次是工业,占34.6%;再次是“传统服务业”,占11.2%;最少的是建筑业,占9.4%。不难看出,农民工在“传统服务业”等技术含量少的低端行业就业的比例大大高于城镇劳动力(两者之比为258∶100);而在“现代服务业”等技术含量高的高端部门就业的比例则大幅度低于城镇劳动力(两者之比为50∶100)。

表1 2009年全国农民工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注:表中农民工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2010》。城镇劳动力数据由《国家统计年鉴2010》整理所得。

从山东省实地调查的数据来看(见表2),农民工在建筑业、制造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就业的比例远远高于城镇劳动力,两者之比分别为368:100和186:100。在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就业的比例大于城镇劳动力,两者之比分别为130∶100,118∶100和114∶100。而农民工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金融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技术含量高或垄断性行业就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城镇劳动力,不到城镇劳动力的50%。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全国的数据和山东省的数据在统计口径上不太相同,但是,他们所反映出的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行业差异的态势是一致的。

表2 山东省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岗位的行业分布(%)

注:表中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山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3年1~3月组织完成的“城乡劳动力城市融入状况调查数据库”。本文样本涉及山东省17个地市139个县(市、区),86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596个村委会(居委会)的6261名城乡劳动力。其中,城镇劳动力1653人,农村劳动力人4608人。

三、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差异的理论解释

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差异的原因解释,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二元经济体制的遗存和后续影响。蔡昉、都阳和王美艳(2003)认为:中国传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制度,直接根源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其最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实施了一系列阻碍农村劳动力城乡流动的政策措施[1]。蔡昉(2003)认为把城乡人口和劳动力分隔开的制度安排,最重要的是户籍制度[2]。我国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允许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活动,放宽农民工进城政策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正是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后续影响,使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行业存在巨大差异。二是城镇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城市阶层在政治上具有过大的影响力,而农民因居住分散而导致集体行动中过高的沟通成本,以及因单个农民的产品只是农业产出的微小份额,造成免费搭车现象,因而农民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微弱(Michael Lipton,1977;Robert Bates,1981)[3] [4]。有些城镇居民认为农民工进城就业会挤占了一部分本属于镇城居民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城镇劳动力的价格,并使他们的就业受到威胁,致使生活水平下降。于是,他们通过政治选举、媒体等方式,向政府施加压力,来迫使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城镇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政策。黄春燕(2010)研究发现,行业间城乡劳动力的关系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或是互补,或是替代。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即农民工的进入会使这些行业的城镇劳动力就业量下降[5]。显然,替代行业的城镇劳动力的就业行业受到威胁,由是城镇居民向当地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政府采取有利于城镇居民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这些就业行业上对农民工设置一些障碍,这会导致农民工进入这些行业就业比较困难。三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原因。周宁、李莹莹(2008)认为,农村人力资本因素直接影响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以及获得的收入和享有的权益[6]。任艳云、谭向勇、薛建良(2010)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行业的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更有可能从事技术性要求更高的行业[7]。可以看出,农民工由于就业压力和自身条件的局限一般在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较差的低端行业就业,而高端行业的多数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较高,从而把绝大多数农民工排除在这些部门之外。

查阅已有研究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是从传统二元经济体制的遗存和后续影响、城镇居民的歧视、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对农民工和城乡劳动力就业行业差异进行了解释。这种解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些分析都是静态的,没有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运用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对城乡劳动力就业行为进行动态分析,试图对农民工和城乡劳动力就业行业的差异给出另一种合理的解释,以期为缩小行业差异的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四、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的鹰鸽博弈

鹰(HawkH)鸽(Dove)博弈,又称H-D博弈,它研究的不是鹰和鸽两种动物之间的博弈,而是同一物种、种群内部竞争和冲突过程中的策略与均衡问题,其中鹰和鸽分别指“攻击型”和“和平型”两种策略。它可以用来提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竞争和冲突现象[8]。

假设: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争夺某一行业就业岗位所得利益为vR;城镇劳动力所得利益为vC。其中ν包括:工资;公费医疗;廉价住房收益;教育收益,主要指子女获得较好的教育;退休金及其他政府补贴;其他收益。

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争夺某一行业就业岗位失败的成本为cR;城镇劳动力失败的成本为cC。其中c包括:人力资本成本;生存成本,包括住房和女子教育成本等;就业成本,包括暂住证、计划生育证明、治安管理费等;风险成本,包括工资风险,工伤风险等;远离家乡引起的交通费、电话费、心理成本、交给用人单位的保证金等;其他成本。若双方都采用攻击策略,获胜和失败的机会各半;若双方都采用和平策略,则农民工的收益为vR,城镇劳动力的收益为vC;若一方采用攻击策略另一方采用和平策略,则攻击者获得收益,和平者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

支付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H-D博弈支付短阵

(一)复制动态方程

农民工采取鹰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RH=y.(νR-cR)/2+(1-y).νR

农民工采取鸽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RD=y.0+(1-y).νR/2

城镇劳动力采取鹰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CH=x(νC-cC)/2+(1-x)νc

城镇劳动力采取鸽策略的期望收益为:uCD=x0+(1-x)νc/2

(二)确定平衡点

(三)稳定性分析

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的冲突一定是存在的,冲突的成本是大于零的,即c>0。

(1)当x*=νC/cC时,所有y都是稳定状态,农民工进入这一行业的比例为νC/cC。同理,当y*=νR/CR时,所有的x都是稳定状态,即城镇劳动力进入这一行业的比例为νR/CR。

(四)进化趋势分析

把上述两个群体类型比例变化用一个坐标平面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从各箭头可以看出,在非对称博弈中,当x*=1和y*=0和x*=0和y*=0是此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在这个博弈的复制动态进化博弈中,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区域,我们具体分析:

图1 非对称鹰鸽博弈两博弈方群体复制动态和稳定性

(1)当初始情况落在A区域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0,y*=1,即农民工都采用鸽策略,不进入这一行业,城镇劳动力都采用鹰策略,进入此行业,即(0 ,νC)。

(2)当初始情况落在D区域时,最终会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1,y*=0,即农民工都采用鹰策略,进入这一行业,城镇劳动力都采用鸽策略,不进入这一行业,即(νR,0)。

(3)当初始情况落在B或C区域时,最终收敛到进化稳定策略x*=0,y*=1或x*=1,y*=0。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的进入行业不确定,取决于其收益和成本。具体如下:

在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争夺冲突成本c一定,即CR/CC一定的情况下(整体上,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失败的损失或成本要大于城镇劳动力,即CR>cC),进入高端行业城镇劳动力获得的收益νC,如:工资、医疗、住房、教育收益、退休金及其他政府补贴收入要远远大于农民工获得的收益νR。因此,农民工很少进入高端行业,致使农民工采取鹰策略的比例xR=νR/CR,远小于城镇劳动力采取鹰策略的比例yc=νC/cC,即农民工进入高端行业的比例要小于城镇劳动力。低端行业与此相反。

在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所得利益ν一定,即νR/νC一定的情况下(整体上,农村劳动力所得收益要小于城镇劳动力,即νR<νC),农民工进入高端行业所花费的成本CR,如:人力资本、生存成本、就业成本、风险成本、交通费、电话费、心理成本、保证金等,要远远高于城镇劳动力的成本cC。因此,农民工很少进入这些高端行业,致使农民工采取鹰策略的比例xR=νR/CR,远小于城镇劳动力采取鹰策略的比例yc/cC,即农民工进入高端行业的比例要小于城镇劳动力。低端行业与此相反。

因此,有限博弈方通过学习和策略调整,一部分情况下会收敛于农民工采取比较强硬的鹰策略,城镇劳动力采用比较保守的鸽策略的均衡,另一部分情况下会收敛于农民工采取比较保守的鸽策略,城镇劳动力采用比较强硬的鹰策略的均衡。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行业上复制动态博弈的结果常常是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初始状态及影响其收益和成本的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各自的收益和成本一定时,他们所在行业的比例确定,不再变动。

2.当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各自的收益和成本不一定时,取决于他们的初始状态及影响其成本和收益的各因素。具体情况如下:

(1)如果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的初始情况落在A区域,则农民工多采用鸽策略,不进入这一行业,城镇劳动力多采用鹰策略,进入此行业。

(2)如果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行业初始情况落在D区域时,则农民工多采用鹰策略,进入这一行业,城镇劳动力多采用鸽策略,不进入这一行业。

(3)如果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行业初始情况落在B或C区域时,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的采取的策略不确定,具体要取决于其收益和成本。

在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争夺冲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进入高端行业农村劳动力获得的收益远远小于城镇劳动力获得的收益,因此,农民工很少进入高端行业;低端行业与此相反。在农民工争夺就业岗位所得收益和城镇劳动力争夺就业岗位所得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农民工进入高端行业所花费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城镇劳动力的成本,因此,农民工很少进入这些高端行业;低端行业与此相反。

启示:通过外力的作用改变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的初始状态及影响其收益和成本的各因素,对缩小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的差异非常重要。

(1)通过国家、社会、企业等的帮助,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如: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使农民工能够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就业;政府垄断性行业的职位要向农民工倾斜等。

(2)尽量减少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双方争夺就业岗位所得收益差距。如: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城镇劳动力所享有的特权;通过政策调整,减少某些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等。

(3)尽量减少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双方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成本。如:通过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加强职业培训,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满足城镇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在住房和子女教育方面,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等对待,减少农民工进城的务工及生活成本;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使农民工进城无后顾之忧。

[1] 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蔡昉.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Michael Lipton.Why Poor People Stay Poor: Urban Bias in World Development[M].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4] Bates,Robert.Markets and States in Tropical Africa.Berkeley[M].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

[5] 黄春燕.城乡劳动力关系:互补还是替代?——基于城镇单位行业间就业的分析[J].农村经济,2011,(02):111-115.

[6] 周宁、李莹莹.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对就业行业和岗位的影响[J].经济视角(下),2008,(02):5-7.

[7] 任艳云、谭向勇、薛建良.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就业行业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山东省梁山县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05):67-69.

[8]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F241.4

A

1008-8091(2017)04-0061-05

2017-10-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市民化的梯度测定及多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13M541887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250300

王辉娣(1988- ),女,山东巨野县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张务伟(1972- ),男,山东费县人,山东女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口与劳动经济。

猜你喜欢

城镇劳动力收益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文化边城镇远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