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与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2018-01-09

中华民居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浙江小镇

特色小镇与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撰文/魏玉栋

魏玉栋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美丽乡村联盟召集人、北京大学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创始委员,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委会执行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美丽乡村事业的主要设计者、推动者、研究者之一,担任多地政府美丽乡村建设顾问。

一是民营经济发达,赋予了浙江小镇“载体”的属性。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浙江以134家民营企业上榜的好成绩拔得头筹,这已是“浙江军团”连续18年名列第一。浙江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是都由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企业多了就容易聚集抱团,民营经济发达了就容易分工,形成产业链,也就需要有地方来承载。大城市在空间、成本、便捷度、政策等方面都没有小镇优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基本都选择到小镇发展。所以,我们看浙江的特色小镇首先要注意其作为“载体”的属性,就是先有产业和创业人员,而后才建成小镇。现在,很多地方尚无产业基础,就先建小镇,等着企业和人流聚集,这和浙江小镇的产业发展顺序是相悖的。

二是城市乡村的发展,赋予了浙江小镇“功能”的属性。从功能上来讲,浙江的特色小镇首先是城市功能外溢的承接地。浙江的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都比较发达,一是产业转型升级得早、快,多年前就开始了,并且已经有了几个波次。二是这些城市产业的外溢性比较好,装不下的就转移到小镇上去了。所以,浙江特色小镇的功能性是非常强的。这些小镇不是用来看的,也不是用来申请资金项目的,更不是用来邀功请赏的。不只在产业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特色小镇都承载了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张培奋

图/张培奋

三是改革向上的环境,赋予了浙江小镇“创新”的属性。特色小镇是改革的产物,是创新的结果。江浙人和广东人对经济和发展机会的敏感、韧性、钻劲儿,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在山东吃饭聚会谈得最多的就是哥们感情,北京人聚会谈得最多的是“天下政治”,江浙、广东人聚会谈得最多的则是买卖和生意。而且他们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特色小镇就是由基层一群又一群闯将们打破常规干出来的。当然,经济环境离不开政策环境,政府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规范、扶持、引导作用。

作为特色小镇一种最新的形式,农业部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概念的提出很有想象力,也恰逢其时。就像美丽乡村建设一样,要建设好、培育好、发展好,首先得对“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这个概念有正确的理解。这个概念的核心是:农业、互联网、小镇。

首先,要突出农业,但不是只做农业,需要着力培育小镇新业态。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当然要做以农业为本、为主体、为特色,但并不意味着只做农业。若只考虑农业信息化,就完全可以不去做小镇。之所以要做小镇,就是通过小镇来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新业态主要围绕着农业来做、围绕着“互联网+”来做,而且需要着力去培育,才能形成不同于其他小镇的特色。

其次,要突出互联网,但不是只靠互联网,需要着力进行改革创新。互联网只是手段,不能把农业特色小镇的命运完全维系在互联网上。从各地特色小镇的实践来看,“改革”是特色小镇最大的命题,也是动力之源。特色小镇应成为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经济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的特色依靠创新、建设需要创新、未来全靠创新。

最后,要突出小镇,但不是只考虑小镇,需要着力融合周边乡村。与其他类型的特色小镇不同,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基础是农业,所以它应该是在乡村大地上“长”出来的,与周边乡村联系紧密,甚至融为一体。小镇没有与周边乡村融合,很难形成特色;农业没有与周边乡村融合,特色小镇很难发挥带动作用。如何去融合?这个时候,互联网就有了用武之地。通过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推动彼此共同发展,这才是建设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目的之所在。

(本文系作者根据全国双新双创大会论坛发言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浙江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Mother
Task 2
熊的小镇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小镇(外一篇)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