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腰大池持续引流非计划脱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8-01-08万玉梅张艳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大池品管圈神经外科

万玉梅,叶 丹,张艳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腰大池持续引流非计划脱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万玉梅,叶 丹,张艳清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探究在预防持续腰大池引流非计划脱管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意义。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神经外科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8.2%降低至活动后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品质管理手法可降低持续腰大池引流管患者的非计划脱管的发生率,并能提高圈员的工作积极性。

品管圈;持续腰大池引流;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持续腰大池引流 是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达到脑脊液引流的目的;可用于治疗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交通性脑积水等神经外科常见病症[1]。科学的持续腰大池引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非计划拔管、引流不畅、引流过度、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品管圈 活动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对团队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2]。我科2016年3月自发成立以“降低神经外科患者腰大池引流非计划性脱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圈的成立

2016年3月成立我科第二个品管圈,共有圈员9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3名。小组成员年龄在23~40岁。投票确定“护航圈”为圈名,并制作圈徽,寓意:关爱生命,为神经护航!

2 选定主题

通过多次头脑风暴后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按必要性、紧急性、安全性、能力4个评价项目,采用“5,3,1”评分法,最后 “降低持续腰大池引流管患者的非计划脱管的发生率” 获得票数最多而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3 现状把握

选取u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78岁,平均45岁,男31例,女30例;引流时间1~14天。发生意外脱管的5例,发生率8.2%,其中男3例,女2例;具体原因见图1。数据表明:未固定牢固;患者烦躁不安;约束不到位;引流管护理知识缺乏或重视不够;体位改变时牵拉引流管;根据80/20原则[3],确定约束不到位、体位改变时牵拉是主要原因,因此本圈改善重点是减少“约束不到位”及“体位改变牵拉引流管”的发生。

图1 腰大池引流管脱管发生原因柏拉图

4 目标确定

拟定圈能力80%,按品管圈公式算出目标值[3]。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8.2%-(8.2%×80%×80%)=3%。确定目标为2017年3月腰大池非计划脱管发生率降至3%。

5 原因分析

对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发生非计划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见图2。对所有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约束不到位、体位改变时牵拉引流管、导管质量及固定不牢是发生非计划脱管的真正原因。

图2 持续腰大池引流非计划脱管根因分析鱼骨图

6 制定对策并实施

6.1 加强腰大池引流护理知识培训,提升护理能力

培训以降低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目标的护理专科知识,通过讲授、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规范培训,提升护理水平。

6.2 严格落实引流管的各项护理措施

固定时沿脊柱侧延长固定5CM并在距穿刺部位10 cm处作二次固定,患者宜取侧卧位,对躁动者予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镇静处理。搬动患者时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加强巡视,胶布有松动时或外敷料有渗液及时更换,注意引流管各连接处的妥善固定,做好引流管护理健康指导,增强脱管风险意识。

6.3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镇静

对烦躁不安患者合理地使用镇静药物,防止意外拔管发生;镇静期间护士加强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保证镇静作用安全有效进行。

6.4 给予保护性约束

给予保护性约束时要严密观察约束部位皮肤血运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为患者更换体位时需双人合作防止因暂时解除约束而自行拔管,24小时专人陪护。

6.5 每天评估及时拔管

对留置腰大池引流的患者,医护人员每天对其病情和管道进行评估,一般置管时间为1周,最长不超过2周[4],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记录。

7 效果确认

7.1 持续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8.2%降低至活动后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活动前后腰大池引流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对比

7.2 通过一步步踏实的推动品管圈活动让圈员更团结更爱学习更热爱护理工作,工作中也会运用评判性思维来处理问题。

8 讨 论

8.1 品管圈活动促使腰大池引流护理水平得到提升,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Münch EC等[5]在1960年为降低椎管内脑脊液压力以治疗脑脊液漏,首次提到腰穿持续外引流脑脊液;虽然该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安全性较高,但是该技术在应用时仍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引流速度过快会出现脑疝,脑积水、管道脱落等后果[6-7]。品管圈活动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最根本原因,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发现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8.2%降1.7%,完成预期目标。

8.2 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水平

通过本次活动,修订了部分护理操作流程:高危管路护理及风险评估流程、腰大池引流管脱落应急处理流程、约束患者护理流程、管道患者翻身搬运流程、镇静实施与护理流程。

[1]李国平,黄思庆,惠旭辉,等.289例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总结[J].华西医学,2000,15(1):53-54

[2]张幸国,王临润,刘 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4]彭永东,吴先平,梁鉴添.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的安全性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5,111.

[5] Münch EC, Bauhuf C, Horn P, et a1.Therapy of malignant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by controll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rit Care Med.2001.29(5):976-981.

[6]顾 征,徐爱民,孙永权,孙兴武.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1):61-63.

[7]吴 举,袁 波,夏志民,杨 明,宣改丽.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的安全性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72-73.

R372

A

ISSN.2096-2479.2017.48.167.02

刘欣悦

猜你喜欢

大池品管圈神经外科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