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神赋》:凌波微步,翩若惊鸿

2018-01-07雅言

小演奏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洛神赋河伯洛神

雅言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

提到洛神,自古以来有两种传说,传说洛神名为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而降临人间。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加入到有洛氏当中,不但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方法也教给了他们。一天,劳动之余,宓妃拿起五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不巧,这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遂潜入洛河。在他看到宓妃的瞬间,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身为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的深宫中,终日郁郁寡欢,只能弹琴排遣愁苦。正在这时,后羿来到了宓妃的身边,后羿原是位善射的天神,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当他听说宓妃的遭遇后非常气愤,便把宓妃解救了出来,又送回到有洛氏部族中,还由此与宓妃产生了爱慕之情。河伯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听说了他们的恋情更是恼羞成怒,于是他化作一条白龙再次潜入洛河,吞噬了田地、村庄和牲畜。后羿义愤填膺,一箭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对手,便跑到天帝那儿告状。天帝早就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严厉训斥了河伯,河伯这才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与宓妃的事。 从此,后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河边住了下来,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后来,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封宓妃为洛神。

另一种传说则是源于七步成诗的曹植创作的《洛神赋》,而赋中那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其原型则是颇具后人争议的甄妃。

相传曹植年轻时看中一位姓甄的姑娘,想娶她做妻子。姑娘也爱慕曹植的才华,暗暗求告月老为他们牵红线。谁知,曹操得知甄家姑娘聪明、美丽、贤惠后,却让大儿子曹丕娶了她。甄家姑娘嫁入曹家,日日与曹植相见,却从来没有說过一句话,两人只是用眼神传递着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不久又逼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他,并追封曹操为魏武帝,自称魏文帝,又封甄氏为皇后。从此,曹植和甄后见面的机会更少了。后来,曹丕又娶了郭贵妃,对甄后逐渐冷淡起来。郭贵妃想当皇后,就与奸臣密谋策划,制作了一个桐木偶,上面刻着曹丕的生辰八字,把它埋在甄后的宫院里,然后派人向曹丕告密。曹丕听说后半信半疑,命人到甄后宫里搜查,果然从地下挖出了这个木偶,模样颇像曹丕。曹丕大发雷霆,不容甄后辩解,就将她处死,还册封郭贵妃做了皇后。

甄后死后,曹植到洛阳朝见曹丕,曹丕叫甄后之子曹睿陪曹植吃饭,饭后把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心里更加难受,谢过曹丕后就离开了魏宫。一路上曹植心里怀念惨死的甄后,只觉得心神不定,出了洛阳城,来到洛河边,便令随从停车休息。曹植对着西沉的太阳和滔滔东流的洛河水出神,突然他看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像一朵出水芙蓉般慢慢从碧波中升起,踏着波涛来到岸边。曹植觉得她很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便问随从:“你们看见河岸上那个美貌的女子了吗?”

“听说掌管洛河的洛神凡人是看不见的,王爷看到的一定是洛神。”随从说。

曹植向洛神走去,施礼道:“仙姬是洛神吧,小王有礼!”

只听那女子回答:“王爷别来无恙。”

“难道你是……”曹植越看越觉得她像甄后,疑惑地说:“仙姬像是……不,不!小王不敢冒昧。”

“王爷可曾拿到我那玉镂金带枕?”女子问道。

“拿到了,你果然是皇嫂甄后,可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曹植问道。

“唉,一言难尽!”甄后把自己被郭贵妃陷害的经过悉数告知后说:“玉帝念我死得冤屈,封我为洛水之神。因为你我还有未了之缘,所以我到这里相会了却前缘。那玉镂金带枕是我陪嫁的东西,我在暗中感化了魏文帝,因此他才把玉镂金带枕赠送给你留作纪念。”

“想我曹植空有满腹经纶,反遭别人猜忌。如今我万念俱灰,愿随仙姬守洛河。”曹植忧郁地说。

“可惜你我仙凡有别,如今相见之时也是永诀之刻。这里有耳环一只赠与王爷,望王爷多多保重!”洛神说着,摘下一只耳环送给了曹植。

曹植双手接过,又从自己身上解下一块玉佩含泪交给洛神:“多谢仙姬厚赠。小王身边没有别的东西回敬,只有这块玉佩,望多保重!”

洛神接过玉佩,转身投入洛河之中。曹植精神恍惚,如痴如呆,不知这是真事还是梦境,只是望着洛河发愣,直到随从催他上车才惊醒过来。后来,曹植为这次相见写了一篇赋,题名《感甄赋》。魏文帝死后,明帝曹睿继位,遂将题目改成了《洛神赋》。

两千多年前的洛水河畔,月华如水,雾气氤氲,洛神驾着云车出现,如轻云蔽月,若流风回雪。诗人曹植为之倾倒,却因人神殊途爱而不得,最终只能怅惘告别,并写下了《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的惊艳诗句。这里的洛神是指洛水之神,是传说中伏羲氏之女。曹植在文中借对梦境中人的追求,表达出一种失落又感伤的情绪。后来,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读到这个故事后大为感动,于是挥笔创作出著名的《洛神赋图》。

美人入丹青,墨画绢生情

才华横溢的曹植在后世备受推崇,《洛神赋》面世后更是很快受到众多画家的青睐。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尤对这篇赋文情有独钟。顾恺之以画绝、文绝、痴绝著称于世,他的画深受当时的大政治家谢安器重,赞其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不但擅长绘画,而且素有大志,曾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桓温死后,其子桓玄对其颇为轻慢,一次,桓玄拿一片柳叶说是隐身草,要顾恺之鉴赏,谁料顾恺之刚接到手里,桓玄便对着他撒尿,还戏言因法宝显灵,他看不见顾恺之。也正是这种落魄才子、失意志士的共鸣让顾恺之感同身受,进而创作了《洛神赋图》。

存形莫善于画,顾恺之以春云浮空般的用笔,将洛神的婉转游离之态呈现于绢素之上,使二维平面获得了不逊于舞台空间的多重之美。

在画卷中,那空惹无限相思的金缕玉带枕被转换成如火如云的红羽团扇,作为缱绻的爱情信物贯穿于《洛神赋图》的始终。画卷展开处,一带松冈,高柳迎风,曹植带着随从来到洛水之滨,凝神远望。恍惚间,洛神云髻峨峨,轻裾飘飘,手持那柄莲瓣状羽扇踏浪而来,其明眸善睐顾盼生姿,可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彼时,冈峦静穆,流水潺潺,旭日初升,芙蓉盛开,洛神与女伴在云天与碧波间一边遨游一边嬉戏。如梦如痴之间,曹植与洛神互诉衷肠。绮丽的背景缓缓拉开:风神屏翳在挥舞收风,河神川后在低腰静波,水神泻夷凝神鸣鼓,女娲在歌舞翩飞,好一派热闹的场景!

原文中该场景之后应该紧接着达到“腾文鱼以警乘”,即洛神驾车归去的场面,但是从热闹到激烈张而不驰,观者容易倦怠,且不能突出其后“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的悲惋离别氛围,因而顾恺之特地把原文“屏翳收风”之前“进止难期,若往若还”的宁静场面延后,插在两个热烈的片段之间,从而把观者的注意力引到画卷后半段的离别场面上。而那段宁静的画面则略去中远景,只简单地画了近处几株柳树和几个静立者,淡淡的水纹也似乎静止不动。

随着画卷向后展开,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终于扑面而来,只见“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洛神坐着六龙齐驾的云车,鲸鲵从水底涌起,围绕左右迎来送往。此处六龙及文鱼、鲸鲵奔放舒展,云车、云气飞驰升腾,洛神神情凄怆、回眸流连,好一场心潮澎湃的离别!

随画意流淌而下的是“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一段。舟中,水畔,只见曹植黯然神伤。张弛有度的平衡,最后在“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的无限怅惘中收梢,只见数马引车滚滚而去,车中的曹植恋恋不舍地回过头来,洛川渐去渐远,一切杳如梦幻。观者的情绪也被调动到极致,不禁再三展卷,回眸赏叹。

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秋

京剧大家梅兰芳也曾参考曹植的文赋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又根据明代戏剧家汪道昆的杂剧《洛水悲》,自编了京剧《洛神赋》。该剧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之一,于1923年在北京开明剧场首演,由梅兰芳饰洛神、姜妙香饰曹子建,1955年,在纪念梅兰芳舞台生涯五十周年之时,又以六十岁高龄重演此剧,并拍摄成电影,使得曹植《洛神赋》中洛神即甄氏之说广为人知。

该剧从梦会起至洛川歌舞止,全剧载歌载舞,将《洛神赋》中所描绘的洛神“忽焉纵体,以遨以嬉”等情景,以“竦輕躯,似鹤立,宛转长吟”等典雅的唱词,结合曼妙的身段展现出来,不啻为一场视听的盛宴。

戏剧舞台表现与画卷描绘最直观的不同在于,舞台剧的很多外景省略了具体的山川、树木、河流等的描绘,在云遮雾障的大背景下突出主体人物,以生动的身段与优美的唱词表现事件发展、暗示环境变迁。

如在《洛神赋图》中,洛神出现之时,周遭洛水的湍流、翻飞的朝霞、连绵的山峰,汇聚成一种飞舞流动之美,特别是或湍急或舒缓的流水成为全卷的源头活水,引导并推动着情节或疾或徐发展。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峦平冈,空勾无皴,设以石绿,而脚岸泥金或施赭石,高柳扶疏,勾以夹叶,再填深绿,松树空勾无鳞,叶如扇,极尽渲染出洛神“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之美。

而在戏剧表演中,开场便是一大片翻飞缥缈的云雾,并构成了全部背景。乍阴乍阳的烟云之中,洛神翩然而至。为了使舞台动作更具灵动之美,画中的羽扇被换成了飞扬的拂尘,以配合“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身姿。外景转换更多是依靠唱词来提醒,如一句“野荒荒星皎皎夜深人静,驾云来转瞬间已到驿门”,只见洛神在云雾中穿行,便从天上来到了人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陈设来铺垫气氛,如“川上相会”一场中,舞台上布置了三层高台,洛神载歌载舞,展现出一种飘逸而有气势的动态之美。当曹植徘徊缓步,唱到“独自行来到洛滨,烟水茫茫何处寻”之时,背景又出现一些简单的山石树木,以衬托人物怅惘的心境,而那缥缈的云雾则始终梦幻般萦绕于舞台之间。

梅兰芳在此剧的唱腔和舞蹈设计上费足了工夫,如“川上相会”中成套的西皮唱段几乎集合了青衣在各种板调中的主要唱腔,低音如珠走玉盘,高音可响遏行云。晚年重演时,梅兰芳的发声更趋于圆润,更富于水音,而且随着节奏的变化,通过编排有序的独舞和群舞,巧妙表现出洛神与众神女“或翔神渚,或戏清流,或拾翠羽,或采明珠”的欢悦,达到了歌、舞、剧三者的完美统一。

链接——

古典双人舞《洛神》:翩若惊鸿,唯美动人

双人舞《洛神》是著名编导陈维亚根据杜鸣心的同名乐曲创作而成,当他听到流畅又缠绵的乐曲主旋律时,感到一阵微风轻轻吹过,波涛缓缓而来,编舞的创意便油然而生了。

从创作意图上看,陈维亚与众不同的一点突出表现在于他没有以某一个具体人物为创作角色,也没有设定固定的情节模式作为创作剧目的结构,而是在情感冲动的状态下捕捉到了“旋转”这个主动机,由两位舞者在一种永不休止、超常的旋转状态之中,寻找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在两人变幻莫测的舞姿中,观众感受到了永远循环往复运行着的宇宙,体会着有与无所构成的宇宙的本源。从舞蹈编创的风格来说,《洛神》在那悠远缠绵的旋转中,伴随着梦幻的曲调,是那样的情意绵绵。

双人舞《洛神》的创新点主要在于陈维亚根据音乐的起伏进行编舞。舞蹈运用后腿转、旁腿转、吸腿转等不同的动作交织变化,用复调式的手法把两个不同的个性展现出来。在舞蹈中,特别是当所有情绪随着音乐进入高潮的时候,男舞者把女舞者托举在半空中加速旋转,忽然间音乐戛然而止,随之而来是两人的分离,一束追光照在男舞者的身上,他面色苍白而平静,双眼直视前方。这时,音乐的主旋律又一次像是从幽静的远方轻轻传来,男舞者双手举起,女舞者从其身后伸出双手,顺着他的身体缓缓下移,他们仿佛在想象对方的身影,同时寻觅着彼此,又好似在一瞬间抓住了对方。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梦境,当他们醒来之后,看到的只有自己和两人激情碰撞过后的永恒情感。在这种离思纷来、难以自拔的情景之中,真挚的感情流淌在舞蹈语言当中,舞者和观众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达到了共鸣。此时,委婉曲折、情意绵绵的意境在整个舞台弥漫开来,使观众的心灵为之震撼。

双人舞《洛神》由音乐的主旋律唱响整个舞蹈的诗篇,由音乐有感而发,并以旋转作为整个剧目的主导动机,在人与人的情感纠葛中,在滚滚红尘中的无数次的彷徨里,体现出世事无常的轮转。当音乐渐弱,舞台的灯光也从重彩的艳红转为柔情的幽蓝,并由深入浅、由强到弱,最后整个舞台陷入缥缈的白雾之中,而舞蹈的结束动作也再一次回到旋转这一动机本源之中。

整个舞蹈由始至终如行云流水般舒畅,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观众的心。音乐所呈现出的结构形成一种视觉的想象空间和情感的冲击,把人物情感的发展层次与音乐的起伏紧密相连,并以虚拟化的手法贯穿于整个舞蹈中。两位舞者随着动听的乐曲,呈现出飘忽若神、若往若还、若危若安的艺术风格,使观众不禁在脑海中浮现出一片“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梦幻之境。在旋转动态中,陈维亚又大胆尝试镜头切换的手法,让舞者在旋转的时候,时而在幻境中,时而在现实中,呈现给观众一种乍阴乍阳的幻境,从而体现出幽弱深远、焕若神明的中国古典美学意境和超凡脱俗的传统气韵。

猜你喜欢

洛神赋河伯洛神
洛神姿
观茶
荷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是谁又懂“苟活”——品读舞剧《洛神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花蜜冻
人神传说之河伯
相差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