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剧《国风》赏析

2018-01-07于雪

参花(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国风舞剧

摘要:由万素教授编排的舞剧《国风》成功再现了传统乐舞的表现形式,今人与古人的共同灵性和情感透过舞台、舞者完美地结合。观众从古诗、古音、“古人”中感受傳统文化千百年来跳跃的脉动与传承,从舞蹈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从传统文化中体会舞蹈的用意。本文试从传统文化与舞蹈的依存关系去赏析舞剧《国风》。

关键词:传统文化 舞蹈艺术 舞剧

“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史记·乐书》如是说。中国古代的“乐”与今日的“音乐”有着不一样的定义,“乐”同时包括了诗歌、音乐、舞蹈三者。

《国风》正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风”,是周代诸侯国和其他地区的诗歌,被称之为民间乐歌。“风”的内容主要是跟爱情相关,这也是舞剧《国风》的取材之处,其内容包含了《国风》中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八篇诗歌:《关雎》《桃夭》《绿衣》《采葛》《大车》《女曰鸡鸣》《子衿》和《蒹葭》。如前文所述,古代的“乐”是包括了“诗歌、音乐、舞蹈”三个内容的,舞剧《国风》正是完整和谐地体现了传统“乐”的盛况。本文试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国风》进行赏析:

一、以乐求礼:舞剧《国风》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舞剧《国风》开篇便是一段用古音朗诵的诗歌《关雎》,在朗读者声起的那一瞬间将观众带入了古诗的意境当中。古音悠悠扬扬,带着沉醉其中的观众来到了周代的小河畔边,一群身着素雅服饰的女子在河边翩翩起舞,三两君子环绕四周——风声、水声、歌声,伴之以舞者恰如其分的舞之蹈之,女子活泼貌美,男子思慕殷切,但一切又是发乎情,止乎礼。

《国风》的八个篇章都是在这样悠然飘絮的气氛下进行的,让观众带着宁静陶醉的情绪穿越进“古人”的爱恋思愁、日常起居中。舞剧通过舞蹈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与和谐——“畅精神,修仪容,和上下”。“爱情”千百年来是人类生活中不息的主题之一《国风》以这样的主题为出发点,容易吸引群体的眼球,透过这种形式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然后向观众展现舞蹈,进而透过舞蹈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礼与乐的相辅相成效果从古至今,一脉相承。在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今时代,《国风》便是“以乐求礼”的成功舞台案例。

二、以舞动情:舞剧《国风》的舞蹈艺术

舞蹈的核心要素在于肢体,面部表情之于肢体应当说是一个辅助的作用,若是对于面部表情的表现用力过猛,则容易喧宾夺主,舞者就变成了演员。现在多数舞剧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个问题,导致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常常会被舞者的面部表情吸引,其情感的牵动是来自舞者面部表情的变化,而不是从举手投足间去感受细腻的情感传递,去深省动态的艺术魅力。

《国风》对于“舞”与“演”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得当,舞者的表情并不会矫揉造作,而是给人一种细水流长的温柔感。观众从她们柔美的舞蹈动作和柔和的情感抒发中,感受中国传统女子的优雅与静美。以《桃夭》一篇的处理为例,舞台与演员服饰华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舞者稍有不慎就会令画风变得妖艳,有失庄重。但是在这出舞剧中,舞者举手投足活泼艳丽,却又高雅端庄,展现了待字闺中的女子的青春活力——浓妆淡抹总相宜。这种情感的抒发与传递,是十分积极而健康的。

在正面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失舞蹈特色和舞台原则,是《国风》一大亮点。除了肢体与表情之外,舞台布景也是个看出真功夫的地方。舞剧的舞台布景在一些情况下布置得十分华丽、宏大,力求真实场景的再现,甚至是真实场景的夸大。正如表情的用力过猛效果一样,舞台布景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削弱了舞蹈真正的精华之处——肢体动作的主角光环。

以《大车》一篇为例,女子乘坐大车欲与心爱的人私奔而去,男舞者叠成大车状,女舞者坐在其背上(即大车上),一路摇摇晃晃,生动形象,也是展现舞者功力的时候,给观众一种震撼感。我们关注的是舞者的肢体所能展现出来的无限可能,以及舞蹈在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的惊喜。然而在不少舞剧中,若有“大车”或“拖车”这种形象出现的时候,会真的将一台拖车拉上舞台。这种表现手法十分写实,但却略显生硬,稍有不慎,便流于滑稽。

在《国风》之中,使用最频繁的道具大概可以算是一条条素色的绸缎:它可以是一弯河水,一片云朵,抑或是一层薄雾,舞者舞动绸缎的时候,也摇曳了观众的思绪。在不同的背景之下,同一条绸缎传递着无限可能的不同情感——时而温柔,时而喜悦,时而焦心,时而哀愁,这种传递是如此的简洁和干脆。舞者不必刻意地去解释每一个阶段的绸缎所代表的寓意,观众自然能够心领神会,一切情感的带动都是自然地生发,都是来自情动于中的强烈感染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浮躁的现今社会下,需要人们耐心地细细品读,重新去领略、感悟老祖宗们的智慧。以什么样的形式让国人能够更好地去接受呢?毫无疑问,“乐舞”从古至今都承载着这样的使命。正如“乐舞”最初的产生并非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教化”一样,它的初衷正是在告诉人们,人类的血液中对于“乐舞”的认知度是始终如一的,只是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形式去重拾这样的“乐舞”功能,再次做到“以乐求礼”呢?舞剧《国风》为我们拉开了完美的序篇。

(作者简介:于雪,女,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国风舞剧
国风·陈风·月出
百科全书舞剧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舞剧《瑞鹤图》剧照
寻找“国风少年”
国风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