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游戏 提升学习的自主性

2018-01-06邵坤沙

考试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有趣质疑冲突

摘 要: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心理游戏不能只是为了让学生好玩,而更应该能结合学科知识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融入心理游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实现自主探究、在冲突的游戏情境中实现自主建构、在质疑的游戏情境中实现自然生长。

关键词:心理游戏;有趣;冲突;质疑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组织不当,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既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又能满载而归呢?这对于我们数学老师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巧用心理游戏,让心理游戏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效果?下面我将从教师如何在恰当的时刻融入有趣的心理游戏、冲突的心理游戏、质疑的心理游戏,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考、自然生长的做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 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实现自主探究

吴正宪老师主张“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就是要让那些形式化的、冰冷的摆放在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鲜活起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火热思考过程。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学时教师若能将数学知识恰当地融入心理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案例1】“一较高低”心理游戏

低年级学生相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感性热情、活泼好动,他们更喜欢做游戏,喜欢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之前已经掌握了“5以内加减法”。教师在“10以内加减法”新授课的创设情境环节,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经常喜欢“与同伴比一比”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心理游戏创设法,开展“扑克牌游戏”,不仅让学生复习“5以内加减法”知识,同时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感和进一步学习加减运算的热情和欲望。

该游戏名称为“一较高低”,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准备10张扑克牌,分别是四组不同花色的1到5数字的扑克牌。游戏时间:3分钟。游戏规则:课前,师生互动,采用抽签形式,从学生中随机抽出若干名答题者。三人为一小组,其中两人翻牌,坐在同一个方向,每组再插入一位答题者,坐在对立的方向,面向两位翻牌者。如果班级总人数没有刚好是3的倍数,多出的可以安排到任意一组中,当抢答者。游戏开始,由每组中两个人从不同花色的1至5的扑克牌中,同时翻牌,共翻出2张扑克牌,然后由答题者把牌子上的两个数字相加,并回答“两数之和”是多少,翻牌的两个人当裁判,判断对错。五道题以后,停下来,游戏规则不变,只变换运算规则,把“加”变成“减”。仍然是翻牌的两人继续从不同花色的1至5的扑克牌中翻出2张,由答题者把两个数字相减,并回答出“两数之差”是多少,翻牌的两人仍然当裁判,判断对错。“减法”环节,也是五道题后,游戏停止。游戏过程中,只要答题者回答准确,两位裁判就给答题者加一面红旗,错误就不加红旗,比赛只有3分钟,时间一到,游戏立刻停止,红旗最多的那位答题者获胜,并由获胜者上台发表感言,同时向本组内的其他成员致谢。

这样的游戏有趣又有益,让每位学生都在动脑筋思考,没有遗漏。游戏发挥最大的空间和效应,不仅能开发低年级学生的运算思维、口算能力,提高数感,而且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 在冲突的游戏情境中实现自主建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若能将认知冲突融入心理游戏,让学生在冲突中引发思考,便能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案例2】“心有灵犀”心理游戏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中“认识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动手操作的特点,设计心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形成认知冲突,在冲突中形成新知的自主建构。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心有灵犀”的心理游戏。游戏时间:3分钟。游戏规则:教师发十张比较薄的长方形白纸,同桌二人为一组,先对折白纸,展开出现一条折线,左边的学生在折线的右边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右边的学生在折线的左边根据刚才同桌画的图形画出一模一样的另一半,把图案补充完整,哪小组合作画出的图案既能左右重合,数量又最多,说明该小组成员最心有灵犀,便获胜。游戏进行一会儿,不少学生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一小组内成员在折线的左边和右边画出来的图形完全一样,对折后,却不能左右重合呢?游戏达到了效果,冲突就产生了,教师故弄玄虚:“怎么会这样呢?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不能重合的问题吗?”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是不是要考虑如何设定左右图形的位置和方向,让它们到折线的距离一致,才能在对折后图形刚好左右重合?

在游戏中,学生经历冲突,主动思考,及时调整方法,自主感知对称现象,最终合作画出完整的轴对称图形;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把获胜作品展示到学习园地并给予爱心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更进一步培养了自己与同伴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三、 在质疑的游戏情境中实现自然生长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在心理游戏过程中,教师若能把握恰当时机,适时诱发学生有效质疑,便能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真正领悟知识内涵,获得自然生长。

【案例3】“狼抓羊”心理游戏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真正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式。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的特点,应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引出“狼抓羊”的心理游戏。游戏前,教师先放映灰太狼和小羊们的动态图画,并根据图画,简要描述故事情节:灰太狼又来羊村抓小羊了,这次它找不到小羊们,原来小羊都跑去看电影了。于是灰太狼也來到了电影院,它特别想抓到小羊,于是先了解小羊们在电影院的分布情况。瞧,大屏幕上显示的正是小羊们分布到电影院房间的情况。endprint

一个有趣的心理游戏“狼抓羊”即将开始。游戏时间:4分钟。游戏规则:请四名男生分别扮演慢羊羊、沸羊羊、喜羊羊、懒羊羊,请一名女生扮演美羊羊,然后让大家根据表格顺序排好位置。其他的同学同时扮演“灰太狼”,请“灰太狼们”根据台上的情况,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踊跃发言,看谁最先抓到羊。

教师根据规则让四名男生、一名女生上台扮演小羊,台下“灰太狼”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教师开始设置第一个问题:如果小羊们按照这样的顺序出现在9间房间里,每只羊依次在自己对应的房间里呆5分钟,然后转到下一间自己对应的房间,那么什么时间段灰太狼能抓到9号房间的哪只羊?并说明理由!学生汇报:灰太狼在5到10分钟这个时间段里(不含第5分钟),能在9号房间抓到美羊羊;教师进一步要求:“谁能用除法算式表示?理由是什么?”学生汇报:9÷5=1……4,可以用“假設法”,假设有9只羊按照表格中顺序依次排列出现,由于每一组数量是5只,这5只出现在前面5间房间,剩下4只羊,仍然按照表格顺序重新排列下去,显然最后一只羊应该排在第9号房间位置,而最后一只羊正是4号羊,也就是美羊羊。5分钟到10分钟这个时间段,美羊羊应该出现在第9号房间。学生回答完,教师再让台上的小羊演练下,利用游戏验证的同时,也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这个游戏很简单,也很直观,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算式的理解。游戏结束后,学生自主总结:只要掌握了“余数是几,就能抓到对应号数的小羊”这个规律,就能轻松算出在什么时刻能抓到哪只小羊。游戏过程中,教师并不能一味放手让学生游戏,而应该有效质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在游戏中探究发现新知,并懂得灵活运用。

总之,心理游戏应用于课堂教学,不应该被限制太多的条条框框。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只要万变不离其宗,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教学目标及知识重难点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心理游戏,那么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会变成精彩有趣。课堂中适时融入心理游戏,更能高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有趣的游戏情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适当地引起冲突,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在游戏中教师有效地质疑,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心理游戏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燕云.让数学变得好玩[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邵坤沙,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趣质疑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有趣的预习题组作业使课堂更高效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