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1-06汪秋艳

考试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

摘 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作用是明显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体可以从课堂提问上分层次、课堂评价上有针对性、作业布置上分梯度与培养语文“偏才”四个方面对因材施教的应用进行研究,详尽地分析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及效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中学语文;教学

在一切教学法中,因材施教可以称为教学的总原则。材,指的是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均有差异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学习问题或困难、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等。因材,指的是教育者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等差异,把学生的差异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施教,指的是实施教育的活动,而非灌输知识的活动,即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而非简单机械式的知识灌输,正如孔子所言:“不憤不启,不悱不发。”综合起来,因材施教,就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出发,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教育。这种教学理论进而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成为公认的教学原则,大体而言,结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考察中学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运用。

一、 课堂提问分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指向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是讲读类和对话类。其中对话类可以细分为讨论法和问答法。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帮助老师快速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对老师教学的有效的反馈形式,因此课堂提问环节必不可少。如何做到高效地提问学生,自然就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除了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度、教师对提问环节的整体掌控等,提问分层次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如果对掌握情况良好的学生提问简单问题如生字词及其他显而易见的问题,对学困生提问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都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消磨学优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打击学困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和勇气。因此老师的课堂提问分层次就变得尤为重要。

比较重要的是,在课堂提问中,还应注意教室的空间格局,这也是课堂提问分层次在空间上的体现。教室的布局大多数是按照“横排+数列”来布置的,这就必然形成“前排”“中间”和“后排”的区分。在教学过程中,受多媒体、黑板等教学工具使用的影响,导致老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前排”学生,其次是“中间”学生,而“后排”学生却很难被老师“关照”,因此后三排也被称为视线盲区,不少学生利用后排被挡的这一客观“优势”,在课堂上趁机“开小差”,其思想游离于学习之外。这一客观因素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提问时不仅要顾及到“前排”和“中间”的学生,也不要忽视“后排”的学生,做到提问在学生的空间分布上也分层次。根据对部分老师的访谈,大多数班级学生座位编排的依据往往是其考试成绩,老师根据成绩排名的先后,把优等生的座位排在前面,而学困生则安排到后面。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反思,虽然这种安排座位的规则可以帮助各科老师快速而准确地摸清学生情况,在课堂上做到与优等生的有效互动。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孔子“因材施教”教学观的错误解读,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不管是对其学习还是心理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二、 课堂评价有针对性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改进认识和完善认知等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个性特征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就应该加以区分,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指正。这一点孔子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比如,同样是问“仁”,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孔子认为颜回不知道仁与礼的关系则答“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子贡与仲弓不知实行仁的方法,则答子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答仲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如此等等。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如果回答问题的学生平时胆小,不敢大声回答问题,老师在作出评价时就应该注重鼓励该生要勇敢,如:“你这次表现的勇敢让老师很欣慰,期待你的再次举手。”如果学生提出一个与正在进行的教学环节无关甚至离谱的问题时,老师不要责骂学生扰乱课堂秩序,而是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如:“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前卫,视角独特,老师都没想到。”如果学生鼓足勇气向老师提出很简单的基础性问题,老师不要责骂学生听课不认真,而是鼓励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勇敢求知的勇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敢于承认自己还没弄懂的问题,老师很高兴。”……此类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问题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尊重,对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裨益。老师在给出评价时应避免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很好”“不错”等无效评价。更不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简单问题的这一行为进行挖苦、嘲笑。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更要避免轻易动怒,让学生下不来台。老师的形象是在平时与学生一点一滴的相处中积累下来的,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征服学生的重要砝码,是取得师生积极互动的有效前提。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这是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得出的不同的需要警惕戒备的方面。虽然本篇谈论的因材施教的范围是中学语文课堂,即施教对象是同为“少之时”的中学生,具体而言则是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但是,孔子又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教学中还讲究举一反三,因此可以从孔子“不同年龄不同教”延伸为“不同性别不同屏”。因此,对男女学生的批评教育也要有所区别。女学生情感细腻,心思敏感,自尊心强,对其进行批评时就要考虑这些性格特征,注意言辞委婉含蓄;相对而言,男生则敏感度较弱,进行批评教育时老师的态度就可以适当的严肃,直接指出其错处。endprint

三、 作业布置有梯度

布置作业是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吸收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反馈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习进步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布置给全班学生的作业是一模一样的,体现不出差异性。一个教学班少则三十多人,多则六七十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作业的布置也要做到不一样,“具体学情具体布置”。

以假期作业为例,根据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学生的字词、拼音等基本功不扎实,就让学生誊写课后生字词并注音,强化习惯性训练;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版块薄弱,即没有掌握相关体裁的基本要素和答題技巧,就要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查漏补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学生在平时作业的完成中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字迹潦草,就要让这类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写总结,写反思,制定学习计划,练习书法。

有的老师在学生考试结果不理想时,让全班抄整张卷子。订正错题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对错题进行针对性地订正、强化。另外,让学生抄写生字词上百遍也是不可取的,人不是动物,字词掌握更不是简单的机械化操作。上百遍的抄写只能是对学生体力上的惩罚,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效果也只能是事“百倍”功半。对于生字词的誊抄,三遍足矣。第一遍,照着写;第二遍,试着写;第三遍,背着写。

事实上,学生每天都有新的课文要学习,都有新的作业要完成,如果作业方式没有变化,形式千篇一律,学生很容易“心理疲劳”,就好比“审美疲劳”一样。虽然整齐划一、梯度一致的南方梯田让人喜欢,但时间一长,再美好的景也不过尔尔。此时如果眼前出现梯度不一、有宽有窄、凹凸有致的梯田,反而会让人眼前一亮,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领略到不同的美。作业布置也是一样,拿词组和词义来说,如果一学期下来,作业的形式一直是“抄写词组并解释词义”,学生就会“心理疲劳”,对作业的完成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将“抄写词组并解释词义”与“根据词义猜词组”“将左边的词组和右边的词义进行连线匹配”等形式变换着布置,学生可能会因为题型的新颖而减轻对作业的排斥度,从而体现布置作业的意义,提高作业完成的效果。

四、 培养语文“偏才”

有论者指出:“教育者要想成功地促使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学习者之间共性的同时,花大力气把握他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就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同时,心理学上根据学生的言语资质特点和思维模式的不同,从言语表现或写作的角度把学生看待事物侧重点不同的这种素质优势分为创作型、研究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罕见的,中间型学生两方面素质较为均衡,无明显的优势倾向。创作型学生富于幻想和想象,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形象思维较强,而研究型学生逻辑思维较强,擅长抽象思维,喜欢探究,凡事刨根问底。如果面对同一自然现象,比如彩虹,创作型学生更关注的是彩虹色彩的绚丽,而研究型学生则更倾向于彩虹出现的原理。这一差异在男、女学生之间也体现得较为明显,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认知系统刚刚建立的时期,据访谈调查,大多数女生喜欢看优美的散文、诗集,喜欢如诗如画的语言文字,如《纳兰词》《徐志摩诗集》等;而大多数男生则更偏爱推理性、悬疑性作品,如《名侦探柯南》《福尔摩斯》等。

同一类型的人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比如同属创作型的人,有的崇尚写实,有的喜欢虚构;有的擅长叙事,有的擅长抒情;有的偏内容,有的偏形式……同属研究型的人,有的擅长归纳,有的擅长推理;有的擅长创新,有的擅长总结;有的擅长立论,有的擅长驳论,如此等等,了解到学生的言语资质特点和潜能的差异,做到准确而敏锐地判断学生的言语资质类型,从而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语文教师的重要素质。人的资质各有不同,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不可能以培养“全才”为其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学生突出的不同方面的优势,重点培养“偏才”。

此教学目标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而学生的习作则是帮助教师判别学生言语资质类型,“听其言”的可靠“工具”。比较同一学生写的叙事抒情类文章和议论说明类文章,就可以很轻易地分辨出其擅长的方面。也可以分别以同样的文体标准如记叙文、议论文比较不同学生的习作,就可以大致了解擅长叙事和擅长议论的分别是哪些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在写作训练中就避免“一刀切”的现象,避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缺一不可,全面发展,样样精通。虽古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说法,但依然有侧重点,侧重样样“通”而非“精”。因此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特长,重点培养。

五、 结语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经过时间的冲刷、实践的检验,依然熠熠生辉,对当代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仍旧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时刻秉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个性特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把“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观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等把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方式。给学生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把因材施教应用到当前的中学素质教育中来,达到因材施教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28.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6.

作者简介:

汪秋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