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英语”在陕西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中的价值探究

2018-01-05王箐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外宣翻译民俗文化

【摘要】本文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以贾平凹英译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探究合理存在的中国英语的翻译价值及策略,以达到准确表达蕴含中国文化的民俗词汇及语义的目的,从而无碍的进行陕西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

【关键词】中国英语;民俗文化;外宣翻译

【作者简介】王箐,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两大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利益、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机遇也是新起点,它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个全球化共赢视角下,陕西民俗文化也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外宣翻译的途径跳脱传统走向全球。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规范英语”为核心,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争议颇多的语言变体现象。苏珊·巴斯奈特作为文化翻译观的代表人物,在《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曾说:“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民俗文化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转换过程,更是文化的传递与互动的过程。贾平凹是中国著名的当代作家,作品多以反映陕西地方民俗生活为主,其中《浮躁》、《废都》、《黑氏》等多部作品均有成熟的英译本,作品中的民俗文化英译素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

中国英语是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等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等方法传入国际英语世界。中国有许多特有的词汇需要表达,如Four Books(四书),Five Classics(五经),Red Guards(红卫兵)、Gang of Four(四人帮)等,这些都属于“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是汉语与英语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有益于传播中国文化。

“中式英语”(Chinglish)则是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它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影响,是在使用英语时拼造出的不符合英语语法的畸形英语。它是字对字的刻板翻译的结果,例如著名的“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Teacher Zhang”等。“中式英语”是在对英语掌握不准确的前提下,臆造的一些表达方式,往往让人难以理解并影响交流效果。

三、贾平凹英译作品《浮躁》中的方言(中国英语)与陕西民俗文化

目前可以统计到的英译贾平凹作品有四十余篇/部(包括节译),涵盖小说、散文,长篇小说仅有《浮躁》和《废都》2 部。《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商周系列”的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中国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The Pegasus Prize for Literature),并且由美孚公司出资聘请葛浩文( Howard Goldblatt)翻译此书,译作译笔精到,与原著相得益彰。

1.中国英语顺应读者的物质世界。《浮躁》中鲜活生动的谚语、方言,在葛浩文的笔下妙语迭出,成功再现,使得陕西的民俗风情在英语文化中获得新生。例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是难找呀!找童男身子的小伙是不可能了,要找只能是个‘二锅头(贾平凹 2009)”。“二锅头”原意是一种廉价的烈性白酒,在小说中理解为不值钱;在陕西方言里“二锅头”谐音为“二婚头”,通常用来指离过婚的人,这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却难以理解。葛浩文将“二锅头”一词译为“a guy going around for the second time”,并进行了相关解释,顺应了读者的物质层面。

2.中国英语顺应读者的社交世界。各种民俗文化、历史等在《浮躁》中也有诸多体现,如: 原文:“金狗,这下我把你服了,要是在梁山泊,你就是宋江,我只是李逵,要是在戏里,你就是元帅,我只是先锋!”(贾平凹 2009)

译文:“Gold Dog...Ill never doubt you again. If this were a bandit strong-hold, youd be the bandit chief, and Id be your henchman. And if it were an opera, youd be the generalissimo and Id be your advance scout.”(Howard Goldblatt 1991)

“梁山泊”是《水滸传》中是落魄土匪的聚集地,“宋江”是这些人的首领,因此,葛浩文将“梁山”译为“bandit-stronghold”(土匪窝),将“宋江”译为“bandit chief” (土匪头),将“李逵”译为“henchman”(亲信)。译者在翻译这些名字时采用了意译的方法,顺应了读者的交际世界,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文化与历史。

四、结束语

将中国英语的研究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英译外宣翻译之中,用中国英语真实真切的传达本地民俗文化,既能有效的树立陕西文学的良好地位又能加强各国人民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大大增强了跨文化交际的深度与广度,真正地做到推动陕西民俗文化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走出去”。

参考文献:

[1]Bassnett.S & Lefevere A.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London:Casssll,1990:4-5.

[2]JIA Pingwa. Turbulence[M].Howard Goldblatt,trans[M].Louisiana: Louisiana University Press,1991.

[3]贾平凹.浮躁[M].作家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外宣翻译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