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教育莫过于感染

2018-01-05

现代家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心理环境

父母情绪如气候

曹克勤(8岁女孩的爸爸):有一个问题我总是搞不明白:究竟什么样的家庭能养出优秀的孩子?我注意观察过,女儿的优秀同学中,有的家家境殷实,有的家经济拮据;有的家是书香门第,有的家连书架都没有,完全找不到规律。不是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吗?家庭环境究竟指的是什么?

顾春燕(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教授):家庭环境是儿童发展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它包括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衣、食、住、行的条件等。心理环境则由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内容所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具有更大的影响。您只考察物质环境,当然找不到规律。

曹克勤:家庭心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顾春燕:通俗地讲,家庭心理环境指的就是家庭气氛,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生活方式、文化品位等反映出来的由家庭成员感情、兴趣、爱好、态度、言行习惯等综合而成的个性化的家庭情调。

杨雪飞(4岁女孩的妈妈):物质决定意识,仓廪实而知礼节,我觉得家庭心理环境是由物质环境决定的。

主持人:那“寒门出孝子”“富不过三代”又说明了什么?这方面的实例还少吗?

顾春燕:家庭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关系比较复杂,好像谁也决定不了谁。比如,有的家庭物质生活富有,但由于家庭成员不和睦,经常吵架、赌气,每个家庭成员都处于苦闷、忧虑的气氛中,这种家庭的心理环境很不好,对孩子的成长就很不利。相反,有的家庭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是家庭和睦,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包容,对孩子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家庭成员之间感情融洽,志趣相投,态度和善,为人谦虚,心理相融,反映出互爱的高尚情操和积极向上的气息。家中各成员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乐观,这样的家庭的心理环境是良好的,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有利的。还有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严加管教,但是效果却与愿望相反,而有的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管教,却能如家长所愿,成为栋梁之材,这就是心理环境的影响所致。因此,家庭教育并不是几句话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为孩子各种潜能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曹克勤:请问顾教授,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关键因素是什么?

顾春燕:毫无疑问,是父母的情绪。如果把孩子比做庄稼,那么父母的情绪就是气候。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因经历和认知不同,会形成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就是相对积极或消极的心境。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心境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感染与父母同样的心境,而且彼此相互强化,形成家庭心理环境的反馈和网络结构。如果父母两人的情绪特征不一致,则孩子的心理调适就比较困难,久而久之,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主持人:在独生子女家庭,这样的投射与感染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

顾春燕:我国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30年,恰好是家庭物质环境不断改善的时期,所以独生子女的处境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在物质方面,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物质条件优越,备受宠爱;在精神方面,孤独的孩子更像家里的小奴隶,从小到大,思想、学习、行为都是照大人制订好的路线走,淹没了自己的个性,对父母的依赖性更高,心理健康状态堪忧。

塑造性格是本职

傅怡可(5岁男孩的妈妈):我儿子明年就要上学了,他很聪明,幼儿园老师说他是一个“学霸胚子”。请问顾教授,我想助儿子一臂之力,应该为他营造怎样的家庭气氛?

顾春燕:家庭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塑造孩子的性格。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道理自然不错,但有些笼统了。我认为,性格决定学习成绩,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思维方法、注意力、毅力等素质都属于性格范畴,而这些素质对学习成绩有重大影响。

傅怡可:没错,这些素质都太重要了!请顾教授快说说,我应该怎样做?

顾春燕:首先,您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看得出,您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但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好心办坏事,因为过多地投入有时候反而会带来消极作用。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更专心地读书,甘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陪读,直接参与孩子学习的全过程。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陪在旁边,孩子有不会做的题目,家长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孩子做完了作业,家长帮着验算、检查。这样做,在短时间内的确有可能对孩子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弊大于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不仅仅在于做完了多少道题目,背会了多少单词,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是否学会了独立思考。由于父母把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包办了,孩子会逐渐对父母产生依赖性,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根本就不想动脑筋去思考,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根本就不想看书。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无疑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创设独立学习的条件,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其次,您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思辨习惯。众所周知,习惯质疑的孩子往往是会学习的孩子,也是具有创造力的孩子,而孩子是否具有思辨习惯,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有些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总是采用敷衍态度,不给予认真解答,有些家长忽视孩子的认知规律,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丧失提问的能力,習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培养孩子的思辨习惯,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多问孩子“为什么”,鼓励孩子提问,无论孩子所提问题多么奇怪、可笑,家长都要予以赞许,并耐心地解答,最好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或与孩子一起探索。

再次,您应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发展,在每个年龄段,其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其中,小学阶段的发展速度最快,幼儿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发展速度较慢。为了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无关刺激。同时,也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带孩子玩一些放松的游戏,有张有弛,可以帮助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家庭活动莫轻视

郑智友(7岁男孩的爸爸):以前,我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我只要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完成任務了,现在强调家庭教育,还把家庭教育提高到塑造孩子性格的高度,我感到诚惶诚恐,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主持人:那就从做好自己入手吧。好教育莫过于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

顾春燕:其实,家庭生活无处不是教育,我们应该让每天的家庭生活都融入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充满生活之美。

霍天敏(11岁女孩的妈妈):具体该怎么做,还请顾教授指点迷津。

顾春燕:除了做好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以外,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活动。所谓家庭活动,就是家庭成员一起参加的活动,如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吃饭、一起做运动、一起散步、一起玩游戏、一起看电影、一起旅行等。家庭活动带给孩子美好的回忆,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研究证实,父母和孩子一起吃晚饭的频率越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和父母一起散步、一起运动频率越高的孩子,亲子关系越好,学习成绩越好,网络成瘾问题越少;和父母一起看电影、阅读更多的孩子,感恩意识越强,亲社会行为越多。

霍天敏:可是,我女儿不喜欢跟我一起活动,一说陪我逛街购物她就装病!

顾春燕:家庭活动类型要多元化,安排家庭活动时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尤其应该考虑孩子的意见。除此之外,通过制订每周家庭活动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家庭活动的质量。计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做什么活动?在哪做活动?什么时候做活动?怎样做活动?通过计划,父母可以更有效地安排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家庭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主持人:开展家庭活动时,家长一定要全情投入,不能三心二意地敷衍孩子。

顾春燕:主持人提醒得非常对!家庭活动仅仅有父母形式上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有效的家庭活动一定需要有父母对孩子的倾听,有孩子与父母眼神的对视甚至肌体的接触,有父母与孩子间语言和动作的交流。美国心理学家建议,高质量亲子活动要做到“五个一”: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没有手机干扰的对话;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每天至少一次身体接触(拥抱、亲吻等);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而是跟随孩子玩;每天至少一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这五条建议在我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家庭心理环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环境清洁工
恋练有词
漫观环境
心理小测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